何以中国

作者: 抱璞曲谨 | 来源:发表于2024-02-07 21:17 被阅读0次

纪录片《何以中国》是探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如何得名——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洛阳。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很多古人类遗址,例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古文明遗迹也有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

这些古遗址宛若星辰一般散落在中国大地上,令人目不暇接。在近代,西方学者提出人类起源非洲学说,这种学说并没有值得令人信服的考古学证据。

可我们中国的考古学家,在中国的古人类考古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近些年在夏商周断代史考古方面的成就更是如此!

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出土,加上碳-14测年法的加持,中国确切纪年推进到商王武丁继位的公元前1250年,这样中国的确切纪年向前推进近四百年。

当然,西方学者为什么不想,或是不接受中国考古发现,就是他们的“西方中心论”必须是以人种优越论为前提,丧失人种优越论“西方中心论”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且中华文明为世界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虽然有异族统治,可异族也依据中华文明制度统治,这一点任何人也无法反驳!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在行政体系方面实行了完全彻底的单一制体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其他大国都是联邦制,我们身边的小日子在这一方面也被西化。

这种体制促使中国在短短的七十多年的时间里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也正式因为我们的成果超然,令敌对势力更加惧怕我们保持发展势头,千方百计的抹黑我们,诋毁我们!

我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凡是敌人反对的事情就证明我们是做对了!”大家试想,我们的祖先从进入文明伊始就坚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理想。

这种理想在公元前221年开始成为中国的政治现实,一直延续到今天,西方的政治上的建国才一千年(英法都是公元10世纪以后建国的)。

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不需要别人来肯定,不需要采用别人的标准!同理,我们的制度优劣更不需要别人置喙——古代的长城、大运河、都江堰等工程,今天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输这些工程。

没有政治上的统一,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怎么能够完成这些大工程——看看阿三家的工程建设就知道结果了!

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这个自信是其他自信的基础,我也坚信,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我们的历史会愈加清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会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国必将带领世界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共同体!

相关文章

  • 何以华夏,何以中国

    第二季国家宝藏终于圆满落幕,三个月的时间,看着件件国宝在舞台上亮相演绎,内心真是无比激动,充满自豪! ...

  • 何以中国

    我们称自己的国家有五千年文明,但何以五千年?那就从五千年开始说起吧,五千年这个时间点,是大部落形成,和文化扩张的时...

  • 何以中国

    文物名字的变化 透过文物去触碰历史 今天看到央视新闻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一位十分了不起的文物工作者,孙机孙老先生。...

  • 《何以中国》:最早的“中国”何以诞生

    这学期在上考古学概论的课程,说来惭愧,我对考古学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于是想要找些书来读,就选了许宏的《何以...

  • 何以解忧,中国诗酒

    《何以解忧,中国诗酒》 文:东海风 谁知高山流水里的千古乡愁 何以解忧 中国诗酒 一杯甘泉...

  • 中国何以称为“华夏”

    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已被人们充分的认同,那么华夏怎么发展成为中国的代称呢? “华夏”的说法产生自夏朝,当时禹的...

  • “何以中国”展即将结束,“何以中国”却将永远延续

    故宫博物院2022年开年大展“何以中国”,1月26日开展,计划展出到5月6日,展期100天,也就是“五一”假期后即...

  • 一只残鸟竟然占据了“何以中国”展第一的位置

    “何以中国”展集中了全国29个博物馆的130余件镇馆之宝,展现中华魅力共同回答“何以中国”。可第一件展品竟是一只翅...

  • 追问板山

    你何以雄浑?何以巍峨?何以壮美?何以坚强?何以执着?何以冷峻?何以屹立?何以沉默?何以延绵?何以博大?何以深情?何...

  • 国家宝藏 国之魂

    何以华夏,何以中国?是以传承,是以辉煌。我们志愿守护国家宝藏,守护历史,守护中华文明! 《国家宝藏》第二季已经完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以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ah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