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作者: 古原青草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08:29 被阅读0次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原来的断句没有,说清楚知的程度,实际这个知就是知仁。所以,全句就是:

人们对智慧的认知,达到了仁的程度,就不能再仁的程度上加以保持,虽然一时达到了仁,但是终究也会与仁失之交臂。

人们对智慧的认知,达到了仁的程度,并且可以加以保持,但是在治理的时候没有保持,庄重的态度,那么民众就不会对于这样的治理者表示尊敬。

人们对智慧的认知,达到了仁的程度,并且可以加以保持,在治理的时候保持了庄重的态度,在传达各个法令和调遣民众的过程中,没有用礼节加以约束,那么也只能说这样的国家治理还是不完善的。

我想孔子所认为的知,是对仁的认知,需要守的也是仁,离开了仁,儒家思想就会少掉一个重要的臂膀。

而且,文中还说了一个顺序,就是先仁义后礼节,礼节是在仁义之后的。

前几章里的“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提到了,礼节必须在仁义健全的基础上,才可以实施。

是为什么孔子说君子为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的道理,剩残去杀就是以礼来胜残去杀。

如此解释,应该会更加明了一些。

相关文章

  • 智仁庄礼

    15.33: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

  • 橘子郡每天读《论语》第210天/共270天

    15.33: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

  • 论语学习7/9

    15.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

  • 《卫灵公篇》15.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15.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

  • 《论语》共读·每天一句话

    卫灵公32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为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

  • 《卫灵公篇》33,34,35

    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

  • “守仁”名字由来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

  •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5.33】——得之容易守成难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

  • 2019-01-06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

  •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三十三)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ge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