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去探寻悉尼歌剧院,我建议从外围开始。自岩石区当代艺术博物馆侧面一条向下倾斜的小路入环形码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停靠在岸边等待开往新西兰的Pacific Explorer大型游轮。耳畔响起的是平生所听过最好听的《You are my sunshine》,演唱者是位清瘦笔挺的老人,背靠大海头戴草帽,抱着吉他目光游离地一句句唱着,欢快的旋律中跳跃的分明是离别的哀伤。正赶上登船时间,三五成群的人们拖着行李从四面涌来,对面匆匆而过一位如当年Jack般俊美飘逸落拓不羁的金发少年,只是胳膊低下夹的不是画板是冲浪板,一时间让人恍然觉得误闯入了泰坦尼克号的拍摄现场。
P&O 游轮与前方的歌剧院码头环形道路的一侧是鳞次栉比的餐厅、酒店和纪念品商店。为了重温悉尼湾令人迷醉的海景,我在离开悉尼的前一天早晨饥肠辘辘走了近20分钟找到这里一家位置最好的餐厅又坐等20分钟才等到一个靠窗的单人早餐位置,堂皇的门面里是味道So so的英式早餐,但刀叉交错间窗外一览无遗的曼妙景观却实在是美不胜收,这是后话。2010年美国摄影师Spenser Tunick就是在这条人流如织的道路上用镜头捕获到了5000多名悉尼裸体主义支持者,做为他的装置艺术作品”The Base”的主要素材在纽约展出,想想也真能让人醉了。一路上我睁大双眼四处张望,紧握相机随时待命,别说全裸,半裸爱好者一个都没碰到。
沿岸餐厅 在码头上“The sun did not know how beautiful its light was until it was reflected off this building”-Louis Kahn, Arechitect。太阳不会知道他的光线有多美,直到它们被这座建筑的屋顶反射出来。沿甬道继续前行,随着人群越来越密集,同歌剧院一样驰名世界的剧院广场也就到了。由100多万片瑞典陶瓷铺成的剧院白色风帆型屋顶和密集高大的台阶,在悉尼湾璀璨的阳光映照下放射出熠熠生辉的光芒。这里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户外演出场地,可以为剧院的集会提供最大空间。1996年10万人为一场国际转播聚集在这里曾创下过世界纪录;1990年纳尔逊曼德拉被释放后在这里接见了向他欢呼的人群;2010年奥普拉温弗瑞为她的退休季在这里办了两场秀....这里上演过无数载入史册的传奇故事,记录更多的则是慕名而来不计其数的普通游客每日上演的永不落幕的大城小事。
剧院外观 剧院广场 剧院广场 地下观光用餐区从广场乘扶梯到地下一层是服务区和餐饮休息区。先到Box office兑换当日的内部参观门票,换票的先生在票面上指给我标有13:30的进场时间,同时指着旁边一根大圆柱子用生硬而简短的中文说到“二号”。我观察了一下,原来他说的二号柱子是预订中文导游的聚集点,而旁边大概是一号吧,是给英文导游的,也不知道德文法文或其它语言的导游在哪里碰面啊。在等时的时间里,可以点一份带鲜榨果汁的澳式简餐,一边享用露天午餐,一边欣赏迷人的海湾美景。海鸟在四周盘旋,不时有游轮从水面上游弋而过,最吸引眼球的是横跨水面,作为悉尼交通枢纽,世界上最大最宽的钢铁拱桥港湾大桥,当地人亲昵的称之为“衣架”。用餐完毕还可以观赏露天表演,大多是耳熟能详欢快轻松的曲子,为人们沉浸在阳光中惬意愉悦的心情平添了更多律动的节奏。
港湾大桥 同是天涯爱鸟人 露天表演 露天表演中午1点30分,如约到二号柱子底下接头,剧院的台湾导游已先行抵达等待我们了。人员到齐发放装备,一行人怀揣隐隐加快的心跳,同导游沿侧门鱼贯而入到这座堪称传奇的剧院内部。歌剧院内部建筑结构是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的风格。首先参观的是最大厅音乐厅和第二大厅歌剧厅,这两大演出场所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几乎全球顶级的艺术团体都曾在这里表演过。接下来的戏剧厅也曾留下过许多明星的足记,像梅尔.吉布森、伊恩.麦克莱恩爵士等著名演员都曾在这个厅表演过。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是澳大利亚国宝级演员凯特.布兰切特和经纪人老公共同经营的悉尼戏剧公司的官方演出地点,两人凭借如雷贯耳的知名度和无与伦比的演艺界人脉,为澳洲演员在好莱坞形成自成一派的势力铺平了道路,许多从这个舞台上起步后成为天皇巨星的澳洲演员都曾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传为佳话的足记。The Playhouse是放映厅,1970年成为冲浪电影放映厅,是艺术与澳洲沙滩文化终于融汇在一起的起点,也是冲浪运动代表澳大利亚精神的里程碑。这里还是悉尼小朋友戏剧课的课堂,澳洲在小学生中普及莎士比亚戏剧教育,孩子们对晦涩难懂的古英文理解困难,就穿着现代的衣服到舞台上表演一番,即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也培养了对戏剧欣赏的兴趣甚至表演才华。导游指着前排最边上的两个座位,告诉我们妮可.基德曼同老公就曾经坐在这个位置观赏过大女儿的戏剧课哎。因为基德曼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所以仿佛看到了巧笑嫣然的Nicole同矮自己半头的歌星老公Keith Urban正端坐在那里,眼神里尽是为人父母的骄傲与慈爱。剧院的导游专业优雅,大多已经在这里工作十几年了,有着发自内心对艺术与这份工作的热爱,讲解生动详尽,不觉间一个小时的内部游览时间就到了,只好意犹未尽地随导游到出口处道别。因为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因,剧院内部全程禁止拍照,只在一个更衣间里经允许拍了几张,作为曾到此一游的印记吧。
专业友善的剧院导游 在服装间悉尼歌剧院的故事和它上演的戏剧一样多。1957年丹麦建筑师Jorn Utzon在一个国际竞赛中击败232名竞争者,受命在悉尼港亮闪闪的竞技场处创作一个艺术演绎中心。复杂的设计和庞大的超额预算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引发争议,工期一延再延。1973年终于完工前Utzon辞职,并且再未踏进澳洲半步,离世前也不曾亲眼来看过这座由自己设计发起的传奇之作,后期由澳大利亚建筑师接力集体完成。该建筑1959年3月开始动工,于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共耗时14年,作为现代建筑的杰作于2007年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厅一隅 门里门外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年有本印有世界著名建筑的挂历,其中一页就是这座歌剧院,画面上深蓝色的海湾,白色的帆船屋顶和有关它的传奇故事作为成长的记忆被深深地印刻在了脑海中。从剧院里出来,我并没有按原路返回,而是顺着一个方向走啊走啊,一直走到一个地方,抬头一看,和幼年时那张挂历上的图片一模一样。我没有拍照,也不需要,因为它和我的记忆重合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