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解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福利相当多,不信你试试】
话说汤奉陪张范二人干饭,出门处理点事儿又回来,开口请教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这件事正该商之于你”——这回可真是找对了人。
原来朝廷禁止杀牛的命令传到高要县,回民就急了,因为他们向来以牛羊肉为食,很多人甚至赖此为生,若是真的禁止杀牛,那就没有活路了。那些回民商量后,觉得汤知县也是回民,与大家是“教亲”嘛,于是备了五十斤牛肉,请一位老师傅出面相求汤奉,希望他能理解并且通融,大凡执法稍微宽松一点,大家一起“瞒上不瞒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日子也就过得下去。汤奉要跟张静斋商量的是:这五十斤牛肉,收还是不收?
喜欢白占僧官田地的张静斋立刻义正辞严起来,“你我做官的人,只知有皇上,那知有教亲”,收受贿赂、执法从宽是“断断使不得”,还说这事儿让他想起了洪武年间刘老先生的故事。汤知县疑惑了一下,“哪个刘老先生”?张静斋说,就是刘基啊。
张静斋口若悬河讲故事,说刘基刘老先生是洪武三年的进士,那年考题是“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三句,刘基得了第五名。范进插了一句嘴,应该是第三名吧?张静斋说,就是第五名。张静斋说,我读过刘老先生的墨卷,他后来入了翰林,洪武皇帝如“雪夜访普”一般私行到他家,恰好江南张士诚送了一坛小菜来,打开看时都是些瓜子金。洪武皇帝就恼了,说张士诚以为天下事都靠你们书生,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知县,随后又用毒药药死了。张静斋意思是,咱们做官的怎能把皇帝的命令不当回事?
看这三人牛皮吹得火热,实际上都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刘基是元朝的进士,明朝的开国元勋,元末明初应朱元璋之请担任谋臣、参与机要决策,根本没有入翰林、贬知县这些破事。虽然刘基是青田人,也被人称为“刘青田”,但并没在青田做过什么官。当然刘基后来死于忧愤,确有传说是朱元璋毒死。“雪夜访普”则是指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数次私访大臣赵普,其中倒是有那么一次碰到吴越王钱俶送给赵普一瓶海味,打开看时都是瓜子金,赵普赶紧谢罪,赵匡胤让他放心收下,还说钱俶不过是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们书生做主罢了,最终赵普得了善终。所以张静斋其实是把“雪夜访普”的故事记岔了,胡乱嫁接在刘基身上,很没常识地瞎说了一通。
再看范进煞有介事地插话“第三名”,汤知县疑惑之后信以为真、当作是“本朝确切典故”,这些都是讽刺这些读书人毫无学问与常识。而作者在小说中放任故事角色侃侃而谈,不加任何评价,读者却一望而知这三人究竟是何等货色——这种写法在《儒林外史》之前是极为少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