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月,这就是我的八月

作者: 小舒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23-08-30 22:35 被阅读0次

    我的八月,该如何去形容呢?

    正如夏季还未结束的哈尔滨,一场冷雨直接把我带到了冬季。留下的,只剩一地枯叶。

    我的八月是猝不及防的,庞杂的。内心有挣扎,但更多的是不得不的释然。

    八月的大事件便是携着奶奶北上看病,本以为这趟行程总还花不了多长时间。谁料想?一呆就是一个月,待临近开学才算暂告一段落。

    这段时间的触动怎会不小,看到了一位自小活得小心翼翼的老人,生活的规训与加身的传统在经年累月的浸染中,算是形成了一套适应乡土生活的自洽方式。可一旦脱离了原生环境,那种冲击是生猛的,哪怕是生活中细微小事。

    这段时间,您不愿出门,好似自己身上烙上了什么见不得人的痕迹。即便在各方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您也得把自己裹严实才动身。

    即便呆家里,您自在了吗?在我看来,在家里更煎熬,只是藏于内心了。

    您没有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劳动,坐立不安。面对现代化带来更便捷的家居方式,您更加恐慌,这是对您能力的一种剥夺,更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否定,怎会不慌?

    可您忘了,今夕不同往日,您该完成的责任也好,需要履行的义务也罢,出色的完工了,现在该您享受生活了。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到奶奶,重新认识了这个被称为奶奶的孩子。

    与奶奶相处的这段时间,看到了某种极大的相似性,似乎昭示着某种不可摆脱的宿命般的东西必将绕缠着我,我的生活总还是拧巴的,带着某种挣扎。

    从研二上学期开始,了解到自己的学术之路无果后,陷入了无止境的拉扯。不确定的未来总会带来无止境的恐慌,幸好遇到了简书,自我也就有了释放的出口。可谁曾想?我还是结束了日复一日的坚守。

    只能说,不同的阶段做应该做的事,谁说不是一种综合考量后的明智选择呢。

    这个八月,从湖北到天津,从天津到湖北,再从湖北途径天津去往哈尔滨。即便在天津呆了一个来月,回家的那一刻,依旧是那样的熟悉,这个转换的过程是那么丝滑。

    只可惜来不及再逛逛家乡的荒野,看看家乡的云,便又要出发了。短暂的转场,让我最放不下的还是那片荒野。时常也在想为什么,萦绕在内心的这团迷雾又何时能够解开呢?

    一片无人之地,一片没有界限的疆域,它不属于任何人造物,只是荒野。置于之中,我便回归了,那便是心安的感觉。

    月末北上,火车上拥挤的人流,粘腻的空气给人的感觉总还不怎样好。如何在座位上熬过这难眠的一宿,更是不小的挑战。忽而又想到月初,信誓旦旦报了哈马,为此有去准备。怕还是自我催眠,终究错过了它的五周年。

    转而又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的西藏之旅,两次未果,哈马也是如此。好似我短暂的生活充满了遗憾,总是被红灯给留住了,错过了更多的风景。

    实际如何?

    当看到他人为了某个阶段性目标的达成而付出的努力,一切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随着火车到站,困顿的思绪也算告一段落,寒冷的气流让我不得不清醒。

    在学校也快一个星期了,这个月所发生的,亲历的,感受的,慢慢开始在脑海中沉积,唯有不断的搅动它,才不至于淤积腐烂。

    兴许是这个月的挣扎,亦或者是为了某种错失的弥补,怕更多的是时间迫近的不得不,总算有了选择。一旦落地,剩下的便是奔跑了,平稳地。

    言归正传,这个月没有看电影,不是不想,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反正就是没看。书看了些,《中国文化的重建》是续上个月的,那算五本吧,读后感写了三篇。

    1,李娟《冬牧场》。这是一本介绍哈萨克族牧羊人的生活之书。在遥远的北疆,在极寒的冬季,总还少不了朴实着的热烈。

    2,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这本书本着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去看的,全文的叙述方式,语言的跳跃性,总还没看出个所以然来,见谅。

    3,周晓枫《巨鲸歌唱》。原来散文可以这样呈现,直白,毫不掩饰,直击人心。突然想起了北京冬奥会解说员王濛的那句话“我的眼睛就是尺”,此处用来形容周晓枫老师的文笔再适合不过了。

    4,项飙,吴琦《把自己作为方法》。再次翻开这本书,结合自己的个人经验和体悟,对这句话“从己出发,遇见更大的可能性”深信不疑。

    5,费孝通《中国文化的重建》。社会的发展,经济固然重要。肚子填饱了,精神文明更需跟进。

    读《藤野先生》有感

    读《五猖会》有感

    读《猫·鼠·狗》有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八月,这就是我的八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ln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