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人间四月天,纪念林徽因(1904年6月一1955年4月)
送一帘春雨,
花开花落,几时休,
笑如初生,世间繁华,
又怎知清明挂枝藤,
绿草坟头掩香尘,几人回眸。
拈一簇墨笔生花,
结一万朵文字,
左手佛门梵音,右手画丹青,
痴心不死,何以眷恋。
曾几时洛阳纸贵,
人潮熙攘,
上一行繁星璀璨,
下一行山峦叠嶂,
前通古今,后晓浮生,
一剪寒梅迎风绽放,
不让须眉,
大江东去浪飞扬。
夏风欲来,物语三秋,
一树花开尽,梦里残阙,
绻一幕黄昏,雨纷纷,
一纸油伞沉默,
楚楚玉立,断桥处,
暗香涌动,
一袭风情难托,都随流水。
初见恰同影牵月,
须臾又成水中花,
风雨为裙,舞袖添香,
人间芳菲花魂散,
水到尽头化飞瀑,
都是云烟雾,
谁在歌一曲红尘,
云遮残月,几人神殇,
岁月了无痕。
——北海源
以下内容来自文献摘抄:
====================
世人多爱美女,对美的态度却模棱两可。
但世人都说,美,是林徽因唯一的缺点。
说到美女,尤其是民国美女,林徽因便是其中名声最大的了,只是有人奉她为女神,有人觉得她也不过水性杨花,挽着个梁思成,念念不忘徐志摩,甚至还让人家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嫁。这些评说里,大家都只将她视为女人、长得漂亮的女人,却忽略了她所做的事情。
林徽因曾说过:“真讨厌,什么美人、美人,好像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在她看来,仅以“美人”来看待她,是对她的轻视。
为什么人人视为“福利”的美好容颜,在林徽因这里却成了苦恼呢?因为对林徽因的生命历程来说,姣好的容貌却是她身上最不足称道的东西。
1
说到不忘初心,没有人比她做得更好
你还记得十几岁时的梦想吗?想必没有多少人能回答:我一直在坚守梦想。但林徽因,十六岁受邻居女建筑师影响,立下投身建筑事业的志愿后,一生都在为这个梦想,不懈耕耘。
彼时,梁思成尚未确认志向,曾想子承父业学习西方政治,但被林徽因对建筑的高谈阔论改变了主意。甚至在谈婚论嫁时,她也以对方必须与自己到美国学习建筑为条件,对梁思成的一生的立志起了关键作用。她对自我理想和实现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不远万里赴美国留学,却得知建筑系不招女生。她便“曲线救国”,在美术系注册,但选修了建筑学的全部课程。她全身心投入课业,优异的成绩使她成为课程助教。在接受美国一家报纸的采访时,她自信地说:“我要带回什么是中西方碰撞的真正含义。”——学成归国,她与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将留学时的经验用于学校。林徽因还设计了东北大学“白山黑水”的校徽。
林徽因早年患肺疾,抗战期间颠沛流离,病情加剧为肺结核。但哪怕身患重疾(肺结核在当时属于不治之症),她依然与梁思成一路餐风露宿、翻山越岭,走遍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尤其是骑着毛驴寻觅到佛光寺时,身体羸弱的林徽因,亲自爬上长梯测量。
当时民生凋敝,考察路途异常艰辛,林徽因的考察日记里写到:
“行三公里雨骤至,避山旁小庙中。六时雨止,沟道中洪流澎湃,不克前进,乃下山宿大社村周氏宗祠内。终日奔波,仅得馒头三枚,晚间又为臭虫蚊虫所攻,不能安枕尤为痛苦。”
然而,林徽因却甘之如饴。两人寻访古桥、古堡、古寺,透过岁月的积尘,勘定年月、揣摩结构、计算尺寸、绘制图片、拍照归档。这些实际考察,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天书”《营造法式》的解读,林徽因为这本书所作的绪论,亦是建筑史里的一大成绩。
之后,在病榻上的她依然运筹帷幄,组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为保护北京城古建筑而奔走呼吁,直至最后与世长辞,都仍心心念念着建筑。
2
不以诗人的美誉为荣,也不以被人恋爱为辱
十六岁时,林徽因在英国与诗人徐志摩相识,后者很快便陷入了她清亮的眼眸里,甚至不惜为了她与妻子张幼仪离婚。徐志摩坦言,自己是因为林徽因才走上了诗歌的道路,她是落在他心湖里的一朵云,甘愿做她裙边的一株草,哪怕只能在凝望中爱着她。
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她欣赏徐志摩的浪漫与飘逸,但睿智如她,并不任由感性来左右自己选择,就连张幼仪都评价她“是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更自由的女士”。
在徐志摩的指引下,林徽因走上了文学道路。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二人作为翻译全程陪同。长袍白面的徐志摩、面若桃花的林徽因分别站在衣袂飘飘的老诗人两侧,成为民国初年如诗如画的一幕。泰戈尔知道徐志摩心中爱着林徽因,曾代其表白,但林徽因并没有动心。老诗人也只能爱莫能助地感叹一句:
天空的蔚蓝,
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多年以后,林徽因曾对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这一句话对众多迷失在爱情中的姑娘来说,可谓是醍醐灌顶。能在深情的爱意里保持冷静的思考与选择,多么难能可贵。
至于好友金岳霖,林徽因坦诚确实动过心,她对梁思成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思成一夜未眠,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金岳霖得知后,主动退出:“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此后三人再不提这件事,依然互相探讨学问,甚至在梁思成与林徽因吵架时,也是由金岳霖来做仲裁。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
三人坦诚相对,并无隐瞒,也无越轨之举,却遭到众多人的非议。正如李健吾所说:女人都把林徽因当仇敌。这不仅由于她的美貌,更因为这么多才子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却不为所动。
张幼仪恨她,将之视为自己婚姻的第三者,更恨她对徐志摩的拒绝;陆小曼妒她,因为她永远是徐志摩心中难以被取代的女神;学生林洙以一面之词散布她与金岳霖的关系;甚至曾经关系很好的冰心,也写了一篇《太太的客厅》,含沙射影地嘲讽她。
但她并不在意:“我不会以诗人的美誉为荣,也不会以被人恋爱为辱”。
“石头一车不如明珠一颗”,朋友不需多,有几个交心的便已足够,时间不该在琐碎的市井杂言中消磨殆尽,而应该留给最值得的人。她不与谁争辩,身材窈窕,但心胸宽广,自有姿态,全心全意投入到建筑事业与家庭生活中。她的寂静,让所有非议都成了碎片。
正如林徽因写给胡适的信里提到的:“我受的教育是旧的,我也编不出什么新的人里,我只要‘对得起’人。”父母、丈夫、儿女、挚友,便是她真正在意且固有底线的人,因此,不论是对徐志摩,还是金岳霖,她都不会越线。
三毛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不论是为她肝脑涂地的徐志摩,还是为她放逐山野终身不娶的金岳霖,都没有爱错人。美好如林徽因,值得他们用一生来念念不忘。
3
美的不只是她自己,更是她的设计
一开始,也以为她不过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家境优渥,从不需担心油盐酱醋茶,自然能出尘绝逸。但了解她愈多,愈是难以用几个扁平的词语来形容她——
林徽因的美实在让人难以捉摸,除了在建筑学上的贡献,林徽因也有很多杰出的设计。
新中国成立前夕,所有应征国徽图案的作品都被否定。紧急之下,周恩来总理邀请梁思成、林徽因参与设计国徽。虽疾病缠身,但林徽因依然与大家通力合作,甚至提出了许多新的构思、勾画成草图,最终定稿。
此外,谁能想到,林徽因还是中国景泰蓝的一代尊师。她在与梁思成逛古玩城时,发现了景泰蓝花瓶,得知这美轮美奂的景泰蓝已近绝根,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她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抢救景泰蓝的美术小组。
为此,林徽因多次到时任故宫研究员的沈从文处学习。有长远见识的林徽因,对古代景泰蓝只有荷花、牡丹等几种图案感到不满足,便找出历代装饰资料,学习研究,最终与美术小组一起设计绘制了一批新的图案,其中尤其以祥云火珠、敦煌飞天的图案最为出彩,既简洁明快,又不失浪漫。
林徽因设计的夔龙纹对罐
她对古建筑、艺术的深爱,直至临终前依然如一:“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她很美,但不止于美,一生忙于求学、钻研,哪里还有工夫矫情、在意闲言碎语呢?
4
她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而后才是女人
人生没有不负重的飞翔。林徽因的人生,也不尽完美。
林徽因的生母是续弦,来自小镇,没有文化,没有儿子,性格又执拗难相处,并不得宠爱。林徽因作为长女,夹在父亲与母亲、母亲与二娘之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终其一生,母女俩的关系都很紧张。但作为女儿的她,依然尽心尽力地服侍母亲,甚至选择与梁思成结婚,也与父亲已逝、父亲的好友梁启超承诺会赡养伶仃的母亲有关。
早年车祸使梁思成留下了腿瘸、常年穿铁马甲固定腰椎的后遗症,家庭一切都是林徽因在打理。动荡时期,梁思成受批斗,红卫兵要求林徽因与他划清界限,甚至逼她与之离婚时,她理智、冷静地对待:
“我审视了自己对婚姻的准则:坦诚、理解、信任、宽容、责任。我与思成之间没有任何隐私,我们做到了坦诚,正因为我们互相如此真诚,因此得到了互相的理解与信任,我宽容他的任何错误。因此我也就有责任与他共同承担家庭的任何不幸。离婚?不!”
这样在浪潮中的坚定,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是我。”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了吗?”她确实用一生的时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作为一名母亲,她也倾尽心血哺育和教导自己的孩子。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家人逃难到昆明、重庆。物价昂贵,她“在菜籽油灯的微光下,缝着孩子的布鞋,买便宜的粗食回家煮,过着我们父辈少年时期的粗简生活”。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保持着“倔强的幽默感”,以戏谑的眼光来看待杂沓纷乱的一切,给孩子们传达了对生活的坚定信心。
作为女人的她,亦是风情万种。她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着装要求很高。她喜欢剪一头清爽的短发,前额烫几个优雅的小卷,极为可爱。喜爱设计的她,为自己设计了婚礼服和整场婚礼,别出心裁地融入了中西方服饰结构和廓形。哪怕是在艰苦的调研里,她也会穿着平跟短靴,戴上遮阳帽;就算是因病消瘦,也依然气质非凡。费正清这么形容她:她穿一身合体的旗袍,朴素又高雅,别有一番韵味,东方美的娴雅、端庄、轻巧、魔力全在里头了。
女作家萧红曾对朋友说过:“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对林徽因而言,亦是如此。
世人多将注意力放在不知来源的花边新闻上,却少有人驻足于她在建筑、设计以及文学上的贡献与成就。她的美,反倒阻碍了大家去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她。纵观林徽因的一生,她的自强、勇敢、柔美和作品,才是了解她的真正途径,你会发现,她真实的人生,远比她的绯闻更让人折服,当下的女戏子们看了后又作何感想了。
网友评论
柔静如水👍👍👍
开始看题目以为是诗歌呢(也就是说,感觉小众了些😊)。
看了内容后,觉得完全可以朋友圈转起来啊!
👍👍👍
难得看你写这么长的文,莫名有些感触。我什么时候可以强大一点,再强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