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王金庄地名文化志
王金庄地名文化志(8)岩垴北凹

王金庄地名文化志(8)岩垴北凹

作者: 李彦国 | 来源:发表于2020-02-01 17:39 被阅读0次

                  第二章,石崖沟

                  第八节,岩垴北凹

    1.地理环境及地形地貌

    岩垴北凹距村庄大约3公里。海坺1050米,东径113.81度,北纬36.58度,东至岩垴角,北与西沟垴相接,下至岩洞崖头,上至土岭上垴。包括岩洞崖头以上的大凹小凹和圪梁。大块地有200米长,小块只能栽一棵花椒树。翻过山岭就是张家庄地界,向西是通往天津铁厂上面的狮子头九峰山。

    岩垴东凹属高山不策地带。

    2.区域内现状

    岩垴北凹梯田156块,总面积36.79亩,地堰长9949.6米,其中荒废49块,11.23亩,地堰长2959.6米。花椒树436棵,黑枣树84棵,柿子树一棵,糠梨树6棵,杜梨树3棵,杂木树21棵。石檐子9个,其中两个建成于光绪十六年,另一个建于民国十年。

    岩垴北栈有石院一座。

    3.耕地类型、土质及适宜种植的作物

    岩垴北凹中部多黑土,土屋深厚。两边圪梁地带是耐旱的红土,土质疏松偏粘。地势高,光照时间长,适合种植谷子、玉米、高粱、青豆及南瓜、山药、萝卜、豆角、油葵、引的等多种作物。北边的圪梁和小北凹尤其适合种柴胡。

    4.历史传承情况

    岩垴北凹由李氏祖上开发,清末,南凹和土岭属李榜夺一支,正凹由刘重新买下。小北凹属李秋顺、李黑元所有。1956年,归三街大队集体所有,1976年调整插花地,南凹归四街大队第五生产队,中凹和北凹归第三生产队,1981年由曹铁灵、李榜所、曹所魁、李榜堂等29户承包。

    5.地名的由来及故事传说

    岩洞崖头以上的山垴上有两个地域,岩垴角以南叫“岩垴”,岩垴角以北叫“岩垴北凹”。“岩垴北凹"是根据地形特征及其位置,以岩洞为参照物根据垴中凹形地带而随口叫出的地名。

    岩垴北栈有一家庭院落,现已坍塌,留下四面墙壁残缺不全,烧香的天地窑和灶家爷灵位历历在目。we革时期,扫除一切牛鬼蛇神,主人把神像偷偷地埋在谷糠里。红卫兵李争夺到山上找到神像,一镢扎在神像的屁股里。之后,李争夺屁股上生了懒疮,治不好,活活死掉,村人都说是神仙显灵。

    院内有西屋两间,窑洞一孔,西屋长一丈五尺,宽一丈二尺。能看出主人是住在西屋里的。有菜窖,有驴圈,圈内石驴槽完好无损。院东有石碾子一盘,碾盘、碾滚尚在。普通人家所必备的生活用具应有尽有。

    小院座落在低洼又向阳的北凹,坐北朝南,没有主房,以梯田地堰为院墙,堰上有一孔小石窑,就是小院的北屋了。

    小院东边,又是一坐小院,石墙高不到一丈,垒得平平整整。

    房子外面栽着一棵梨树。上坡上有野杜梨、野糖梨树。

    房子的主人是李富。一家三口,住在岩垴。房子在北坡,吃水要到土岭的水窖里去挑。有一年,水窖里的水吃完了,趁雨季来临之前,要把水窖底的於泥掏出来。

    儿子李随山用绳子把父亲卸到了水窖里,然后偷偷地跑了。

    父亲在水窑里无法爬上来。

    中午,该吃午饭了,随山母亲等着父子俩回家吃饭,一直等不回来,就到水窖旁叫他们吃饭。到近旁一看,儿子没有了,丈夫困在水窖里。

    儿子跑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李富从河南安阳领养一个小孙子,取名李起堂,李起堂是爷爷奶奶养大成人的。

    李起堂长大后,曾和村里一帮人移民到内蒙,当过兵打过仗,有杀敌英雄称号。他外出的时间里,妻子稳沙孤身一人住在山上,冬闲开荒造田,农忙春播秋收。岩垴在土岭——南丫豁一道岭上,常有狼出没,晚上早早地就要把门封住。

    山地收入微薄,生活非常艰难。稳沙饥饿难耐,饿了就吃些糖梨干儿充饥。糖梨干儿就是把野糖梨切成片儿晒干的那种片状东西。

    1957年,土地改革,李起堂分到房子,下山回村,定居前院。

    李起堂去世后,本家孙子李国金给爷爷写的丧榜是:

    先严幼时离双亲,

    荒岭野外苦作人。

    中旬参军去保国,

    杀敌英雄临过阵。

    一生勤劳致家兴,

    爱戴子孙第一人。

    堂前痛哭泪纷纷,

    府中永有上大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金庄地名文化志(8)岩垴北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oo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