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存水

作者: 李彦国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17:39 被阅读17次

    我们的祖先,最早依靠地表的泉水艰难生存。

    王金庄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形成了半湿润偏干旱的特点,而且降水量年际悬殊极大,集中在伏天极短的几天里。

    雨季一过,地表的泉水逐渐消退。

    冬季下雪少,春旱渴死牛。夏天的泉眼一到秋、冬、春三季逐渐变为干眼儿。

    60年代以前,王金庄人去七水岭,古台挑水,60年代以后,去天津铁厂拉水。向外求救,终不是法。

    在适应环境的妥协与创新中,王金庄人结合地形特点,向地下开源。从村前打到村后,打了十几眼水井,三丈四丈五丈,最深的打到六丈有余。相当程度地减轻了吃水压力。正常年景足以维持生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但老天爷喜怒无常。

    高兴了,下那么一阵,不高兴时,一年一年地憋着不下。

    一眼眼水井,也过起了春夏秋冬,水位随着季节的变化忽升忽降,忽上忽下。

    伏天本是下雨的季节,但老天爷不按常规出牌。夏天也使懒使坏,正需雨的季节,它却睡得安安生生。

    夏季无雨,春天糟殃,春天的水井也从东到西一个挨一个地变成了枯井。

    王金庄人,不想死,上牙咬着下嘴唇,眉头一皱再生法,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向地下开源不行,再从地下转到天上,从地下井流转到天上雨水。

    水窖,在艰难探索中应孕而生。

    “应孕而生”用词不准确。因为我们的祖先早已发明了这种储水方法。哪朝哪代我也搞不清楚。

    我只知道发明了而推广不开,是因为交通不便。建水窖需用白灰,烧白灰要用煤碳,我们不具备运输煤碳的条件。万丈高山平地起,空人攀爬都艰难,若从外界扛进来烧一窑白灰的煤炭,可能扛到半山腰就累得吐血了。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没有煤炭,靠树叶茅草怎么也不能焰起烧熟石头的熊熊烈火。

    我又瞎说八道,埋怨高山。准确地说,不是因为山高,而是因为没有王全有。

    王金庄二街王全有,能让天堑变为通途,还能把山上掏个窟窿,让汽车上高山,钻窟窿,运来煤炭。王全有的特殊功绩将载入王金庄的历史史册。

    我们有了王全有也就有了烧白灰的煤炭。有了白灰,王金庄人能建水窖了。短短的几年里,各家各户,山脑山坡,一眼眼水窖牢牢地镶嵌在地下。

    水窖的普及,彻底改变了王金庄人的吃水状况。家里有了水窖比生了一个孝顺的儿子都孝。你想啊,再孝顺的儿子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解决你一日三餐的吃水问题吗?

    季节性降水的气候特征,倒逼着王金人的适应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

    大雨要来临,我们把房顶,院落打扫干净,堵住暗水道,打开进水口,一阵嗡嗡隆隆的声音从水窖里传出来,一尺二尺三尺,水面逐渐升高。雨停了,竖进一根长竿,量一量这场雨有多大。用手量湿着的部分有几尺就知道了。长木竿是王金庄人独特的雨量器。

    水窖是圆柱形的,一般为净空一丈,这是王金庄人模糊的几何数学,净空一丈指深一丈,直径也是一丈。

    一户人家存这么一窖雨水,到第二年雨季来临还吃不完。无须建太大的水窖。

    有的年头老天爷给我们玩游戏,它就下这么点雨,我们把房顶院落洗刷干净,然后打开进水口。它看我们打开进水口,立即停止下雨。如此这般下雨,下了整整一个夏天,水窖里没有灌上水。

    我打水窖时,怕老天爷再这样给我们开玩笑,我先给它玩起了游戏。我向下多打了四尺,让深度成为一丈四尺,直径一丈一尺,容积这么大可以储存二年的生活用水。

    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与敌人斗可以愤怒,与天斗不能愤怒。天给我们玩游戏,我们也玩它。王金庄人的生存史就是与老天爷玩游戏的历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存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hg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