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本书《你是你吃出来的》。
作者是一名临床营养医生,说实话,我孤陋寡闻,竟是第一次听说临床营养医生。
但也因为如此,突然兴起了看这本书的欲望,我想知道从一个营养师的角度来看,日常生活中该好何吃。
许是因为小时候吃过太多药,也或许是因为女儿这些年身体一直不好,吃药过多,反正,我一直对食疗有兴趣,可惜的是知之甚少。
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长期便溏,我听了几个中医的建议,不给女儿喝牛奶,不给吃水果,肉也尽量少吃……
结果,女儿的脾胃并没有好转,人也一直瘦瘦小小的。直到如今,女儿高三,身高才勉强到160cm,而体重从没上过40公斤。
奇怪的是,此后我们看的中医(换医生后),却并不要求如此忌口,只是说忌刺激性食物,牛奶水果却都是建议吃的,只说不要多吃。
由此,我一度很怀疑,女儿的瘦,营养不良是否跟我那一段不给吃的太多有关?我把她的胃养小了,自然也把人养瘦了。
几个月前,我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个人介绍说他的胃病吃了一段时间的面条后有好转。
我突然想起,东北人往往都长得比较高大,这也跟他们爱吃面食有关。我想女儿多吃面食是不是也能胖一点呢?
女儿一向不爱吃面食,我跟她商量之后,决定也吃一段时间面条,据说面条容易消化。
从那时起,几乎每天早餐我们都是吃面条。汤是每天晚上用电炖锅炖好的,一般是排骨汤。早上煮了面,过冷水,再用排骨汤一烫就好。
如此吃了也有两三个月了,遗憾的是女儿没有胖,我倒是胖了起来。
今天读的这本书,跟我以前所了解的食疗的内容,有相似的地方,也有截然相反的地方。
比如,这本书提倡食物要多样化。我特别关注了关于胃病的食疗。
作者提到一个病人,也是极度消瘦。他的建议是每天吃100克瘦肉,两个鸡蛋,一瓶牛奶,大量的叶子菜,甚至还有坚果、水果之类。
作者认为食物多样化才能够做到营养均衡,这一点,我后来接触的中医也是这样的理论。
不同的是,作者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我们中国人太注重主食,碳水化合物摄入太多。
此外他建议不要喝汤,因为喝汤容易饱胀。而且他认为我们平时熬汤用的时间太长,会把食物的营养给破坏掉。
他还有一个观点是,即便是熬汤,汤里的肉其实比汤要更有营养。
两广人对熬汤都挺有热情,我们家也常常有汤。吃面之后更是如此,每天晚上都会熬汤拌面。
我们对汤的印象一直都是营养都在汤里,我以前也听女儿说她们的化学老师说过,汤其实没什么营养,肉才有营养。
我一直觉得不可信,现在再次看到这几个观点,心里很坚定的信念似乎动摇了。
读完这本书,说实在的,对于如何吃这个问题,我还是十分迷茫。
同是医生,每个医生的观念都不一样,我们到底该听谁的呢?
想起从前一位友人给我的答案,听身体的。可,我又只能用自己的身体或者用女儿的身体来做试验了吗?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