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遭遇?
遭遇是一种非连续的形式,它以一种突然的、粗暴的、往往令人痛苦的中断通常是连续性的生活过程,并给其一个新的方向。它命中注定要进入人们的生活,他将导致有关人的生活发生重大的改变。遭遇过程对人的自我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尽管已经读第四遍了,但还是对遭遇的概念模棱两可,我努力地在头脑中、记忆里以及过往的生活中搜索自己可以称之为“遭遇”的活动。
映入脑海中的是与2017年与简书和365训练营的遭遇,一次很偶然的网页浏览让我知道了“简书”,然后重拾起丢弃很久了写作,开始断断续续的写作,又在简书上看到了无戒老师365写作训练营的信息,心中一震,犹豫纠结之后,报名参加,开始了每天日更1000字的挑战,每天早起、晚睡,绞尽脑汁,一改往日里的懒散,感觉每天都有功课要做,也开始留意和关注起身边的人和事,他们对我来说都成了写作的素材,当时所带的班级成了我的素材库,我根据真实的教育生活,站在观察者和亲历角度写下了9万六千多字类似教育日记的儿童小说《我们这个班》,尽管最后没有完成365篇的挑战,但基本保持3天一篇的输出频率,写下了20多万字。这算是我与写作的一次遭遇吧!
二、什么是危机?
人们通常把突然出现的且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联系生活进程的时间称为危机,是一种只有借助于存在主义哲学才能深入理解的“非连续形式”。
说到“危机”我马上想到今年暑期后半段自己经历的一次健康危机,高血压、腰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导致腿疼打乱了我的生活。
我记得之前曾对母亲说:“如果我坐在那里半天,什么都不做,我会觉得很浪费时间,自己会愧疚自责。”所以,我一直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很满,并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
但是腿部针扎一般的疼痛,让我不得不停下来,躺在床上休息,刚开始心里很烦躁、郁闷,为什么是我?慢慢了解到这种病的危害,自己还很恐慌,害怕一直这样疼下去。但当不得不静下来、停下来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总追求精神的成长与充实,而忽视自己身体所发出信号,有时候,身体明明告诉自己很累了,但是自己却置若罔闻,再加上控制体重,营养不够均衡,所以造成现在的情况。可能一味地追求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是片面的,应该学会协调、平衡,达到各方面的和谐,这才是长久的,可持续地。
于是开始积极地治疗,休息,身体慢慢好转,思想也有所改变,甚至觉得这不见得完全是坏事,疼痛是身体给你发出的信号,告诉你这是“危”,告诉你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当你面对“危”,开始调整,治疗,穿过“危”,便迎来“机”。
尽管过程艰难痛苦,但危机越严重,度过危机的决心越大,危机后的重新开始就越酣畅。破茧成蝶,涅槃再生,都是如此,终止不合适的发展,接助新的力量开始生活。
三、遭遇和危机对于教育有什么启发?教育实践中如何落实?
遭遇对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教养”这个概念来说明这一领域的教育目的,这一概念产生于德国古典文学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人们把它理解为是人类所有力量和能力的和谐的发展。随着遭遇概念的提出,教育有了一些新的内容,根据存在主义的理论,任何教育都不应当受约束。只有在遭遇中才会产生那种无条件的在所有要求中抓住重点的震撼人们心灵深处的情形。一种认真对待自己使命的教育,必须能够引导成长中的一代人与精神世界的人物进行这种决定的遭遇。
对于危机,虽然危机具有有益的作用,但危机总意味着发生不幸,教育者不应该有意地去触发它。当危机来自内部,它威胁到青年人的生活,这时教育者必须能正确的帮助年轻人摆脱这一不良的生活状态,帮助年轻人明确认识危机的含义,全力承担责任,不回避危机,直到危机得到圆满的解决。另外,鉴于人会陷入非其存在本意的退化状态,教育者的告诫和激发是必要的教育措施。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自己要试着拓宽文化知识,尽量为学生阐明理解范围,为学生提供产生充分的遭遇的可能。例如,作为班主任,安排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并让学生参与到活动的规划和实施中来,而不是只告诉学生一个决定和结果。我们不知道,在何时何地,在某个时刻,哪一星火花点燃了哪个孩子的心灵,使他转向一个新的方向。我们只能尽量地提供这种可能。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所教的是年龄较小,自律与自省能力都比较欠缺,他们更容易由于惰性和疲乏,陷入自己意识不到的衰退状态,因此,作为教师,就需要以更大的耐心,更用心,更全面地观察留意学生的状态,及时发现,并根据其特点,告诫或激励他,使他重新投入到学习或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