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读[如何学习]

解读[如何学习]

作者: 青云之栀 | 来源:发表于2017-10-25 07:32 被阅读61次

关于作者
本尼迪克特·凯里,《纽约时报》顶级科学记者。拥有科罗拉多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和西北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从事医学和科学类新闻报道超过30年,深度采访过众多脑科学、认知心理学领域专家学者,并把该领域的前沿成果转变成权威性报道。作者的职业要求他具备非凡的快速学习能力,《如何学习》这本书介绍的,就是他总结的一套颠覆传统的高效学习法。
关于本书
本书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学习时,大脑的工作机制,包括记忆是如何形成和存储的,记忆的遗忘规律又是什么。在了解大脑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作者介绍了众多脑科学、心理认知学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了一系列颠覆传统认知的学习方法,帮你在同样的时间里,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核心内容
本书思想核心是:我们对学习这件事的传统认知可能是错的。你可能认为找个安静的地方学习比较好,实验结果却是在有打扰的情况下学习效果更好。你可能认为最好找个特定的时间段,集中学习一门课程,实验结果却是不同内容掺杂着学效果更好。本书结合了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提出了许多刷新常识的高效学习方法。


解读[如何学习]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记忆是如何形成、被存储和提取的?
人的大脑中,用来记忆的核心部位有三个:内嗅皮层、海马体和新皮层。
内嗅皮层类似一个过滤器,负责过滤涌入大脑的海量信息。
海马体负责组合这些信息,把和这些新信息相关的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突触连接起来,新记忆就这样构建起来了。
新信息被打上“记忆”的标记后,就会存储到新皮层上,新皮层就是大脑最外面那层褶皱。
每次提取这些记忆的时候,这部分皮层细胞就会活跃起来,同时,跟记忆有关的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就被加厚一次,每次神经突触被加厚,神经信号就会传递得更快些,记忆就这样被加深了。
不过,海马体是一个编故事的高手。为了让每一段情节都合情合理,它要根据现有材料找出关系、做出判断,把松散的信息拼合成一个能让人理解的整体。海马体的这种“脑补”机制,到时我们在提取记忆的时候,总是出来一连串信息,没办法做到十分精确。
二、遗忘是怎么回事,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作者认为,遗忘是大脑中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它能帮助过滤垃圾信息,使大脑专注在某一件事情上,只让跟这件事有关的信息被提取出来。
关于遗忘的规律,科研人员已经探索了一百多年:
19世纪80年代,柏林大学的教师赫尔曼·艾宾浩斯发明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他提出,人们对新事物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弱,而且最初几天遗忘的速度还特别快。
20世纪80年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比约克教授夫妇,提出了“记忆失用理论”。他们认为,人的记忆其实有两个纬度,一个是存储强度,一个是提取强度。存储强度不会随着时间减弱,而提取强度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弱,但通过复习,提取强度和存储强度都是可以越用越高的。
三、如何学习才更科学有效?
1.学习的时候多换几个场所,会帮你把学到的东西记得更牢。
传统的学习观念认为,学习就要找一个固定的安静场所。
但是作者的建议恰恰相反:学习的时候多换几个场所,会帮你把学到的东西记得更牢。每当我们要提取记忆的时候,大脑总会冒出一连串信息,比如当时学习的场景。
研究人员就推断并实验证明:如果能还原到最初的学习环境里,记忆的效果会更好。但是,还原最初的学习场景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要想让记忆的提取能力越来越不被周围环境影响,把学到的东西记得越来越牢,就要改变一些习惯,比如多换几个学习场所。
2.交替学习,能快速提升辨别能力。
交替学习的意思是把既相关又不相同的题材混合到一起来学习,和交替学习相对应的是集中学习。交替学习以前一直被用在音乐教育和体育训练中,比如,体育教练会让运动员交替进行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来保证运动员的局部肌肉有足够的恢复时间。
后来,心理学家们发现,交替学习可以增强大脑的辨认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同题型掺杂到一起,会迫使我们去分辨每道题属于哪种类型,把题型跟我们已知的解题方法相匹配,才能找到解决方法。
比如说,很多人都觉得应用题太难,就是因为应用题很少会明确指出应该用什么概念,用哪个方法来解题,总搞得人措手不及。这时候,交替学习的好处就凸显了,它能让我们的大脑准备好随时面对意想不到的事情,快速分辨出这种情况应该用什么方法应对。
3.脑科学家认为,睡眠可以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
脑科学领域有一个主流共识,睡眠可以帮助大脑巩固记忆,还可以把一些分散的、看起没有关联的信息给联接起来,另辟蹊径地解决某个难题。
最著名的例子可能就是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门捷列夫曾经告诉同事,他试图把所有元素整理成一个合理的排列方式,苦思冥想了好几个通宵,还是一无所获,直到把他累晕过去。他在梦里“看见”了一份表格,所有元素都各归其位。元素周期表就这样诞生了。
20世纪50年代,现代睡眠之父、芝加哥大学教授柯莱特曼和他的学生阿瑟发现,人在睡觉的时候,大脑皮层还在活动,尤其在“快速眼动期”,大脑皮层的活动跟醒着的时候一样剧烈。这时候,大脑做了很多信息整理工作,深化和巩固我们醒着的时候学到的技艺,让碎片化知识形成更完整的“图景”。脑科学家甚至认为,睡觉本身就是学习。
金句
1.遗忘不全是坏事,它能帮助过滤垃圾信息,使大脑专注在某一件事情上,只让跟这件事有关的信息被提取出来。
2.人的记忆其实有两个纬度,一个是存储强度,一个是提取强度。存储强度不会随着时间减弱,提取强度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弱,但通过复习,提取强度和存储强度都是可以越用越高的。
3.学习不一定要在固定的安静场所进行,换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会帮你把学到的东西记得越来越牢,而且越来越不被周围环境影响。
4.交替学习能让我们的大脑准备好随时面对意想不到的事,快速分辨出这种情况应该用什么方法应对。
5.脑科学家认为,睡眠可以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甚至,睡眠本身就是学习。

相关文章

  •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

    2018年7月15日 周日 大雨 01 开始学习时先跳跃着学习两节关于如何解读书的课程,学习了如何解读致用类书籍和...

  • 解读[如何学习]

    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凯里,《纽约时报》顶级科学记者。拥有科罗拉多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和西北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从事医...

  • 特级教师薛法根《有效学习的设计策略》

    如何才能深入有效地解读文本?如何以文本为载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和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随着统编教材的...

  • 自我解读

    自我解读指的是人们通过积极解读学习内容来加深理解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告诉你,如何理解某个单词或句子,而是告诉...

  • 《如何学习》解读笔记02

    昨天我们一起解读了《如何学习》这本书中核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分:遗忘对记忆的正向积极作用。今天我们继续解读《如何学习...

  • 解读《如何高效学习》

    一:解决问题 如何使用整体性学习策略? 如何运用整体性学习技术? 二:学习策略 获取 理解 拓展 纠错 应用 测试...

  • 解读《如何高效学习》

    《如何高效学习》是一本介绍整体性学习方法的书籍。 作者是斯科特.杨,利用整体性学习法在1年完成MIT33门课程。现...

  • 自我解读。

    自我解读指的是人们通过积极解读学习内容来加深理解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告诉你如何理解么我单词或句子,而是告诉你...

  • 如何更好的解读开源项目

    如何更好的解读开源项目,分享6个解读开源项目小步骤,坚持学习一定对你解读开源项目有很大的帮助。 1.你要明白你想要...

  • 生活既教育,教育既生活~

    今天听教育专家,学习力专家圆蓉老师(一个理科老师)分享如何用财富飞轮解读~如何帮助孩子拿到学习成果,以下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如何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vf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