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有一个梦魇,叫——“数学”!
复杂的运算、繁琐的解题,密密织就一张大网,无论如何,都只能在谨小慎微的运算中,穿过细密的网眼,得出一个与大家相同的答案。这对于多年随性的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我对它其实说不上厌烦,只是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后的心灰意冷,再之后的无奈与妥协。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高一,距期中考试还有30分钟
我伏在桌上,看似平静之下,头上的汗水和手上攥紧的数学公式大全,早已出卖了我内心的紧张。
每次数学考试前,我都会去得格外早,好似是为我平时的怠慢补救一般,也为了用这看似漫长的时间去扎紧被我常年忽视的篱笆。
猛然看到一题,隐约想起这个题是重点,于是按照笔记一步一步在头脑中运算,在我快接近题目的真相时……笔记呢?
我望着跳过了一步重要运算的笔记,胸中不由更升上一丝烦闷,焦躁地擦了一把头上的汗。
还有24分钟。
看着手上的表,不由打起前桌的主意。
“同学,这题……”
“这题啊!这一步应该……”
恍惚和懵懂之间,对大体思路似懂非懂的我只能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糟了,15分钟!
这也是常事,在考前的讲题之中时间总是飞快,而我也丝毫不敢懈怠,拼命地估计着考试的公式,用着各种联想记忆法。
不愿发生的,也终究是来了。
“同学们,把书包和考试有关的参考资料交到前面讲座上!”
我浑身一阵战栗,万分留恋地一手托着里面有来不及看的复习卷的书包,另一手死拧着笔记,好似多看这一张就会恰好考到似的,好似来不及看的题囊括了本堂测试所有的秘密一般。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放完包回到桌前,心下又添了三分紧张和凄惶,于是不要脸地告诉自己“会做的全做对,不会的全蒙对”,这才凭借多年来练就的强大的自欺欺人的本事,强行恢复成一副镇定的姿态。
卷子发下,借着检查试卷正反面是否有漏印的空当,一颗心忐忑地看着题型。
一眼望去其实心中大概已经有了把握——在无数次悔恨痛定思痛中成长起来的解题思路早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就在我逐渐树立起信心要拿下这一切时,题目的变化往往超乎我所有认知与意料,前半部分确实可以解出,后半……
看似无关的字母、数字竟然成了天作之合???
课前复习过的题自然是没有的,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前桌给我讲的题,也同样没有考到,要不然此时的我会更加纠结罢。
一张试卷,上面遍是断壁残垣,有首无身的尸体胡乱地被埋葬,仿佛还能隐约听到将两个数分离时妻离子散的呼喊。
这一幕在一次又一次地重演着,每次在试后最痛苦的无非就是对题了,设若一下来得爽快,我也便来不及感受战况的惨烈,在战争结束后就立刻知晓伤亡几何,那么即使悲痛也好过些。
如若是一道题边讲边对,那便次次都是灵魂的暴击!
看着眼前的战役每况愈下直至一败涂地,看着大好的王朝日薄西山直至灰飞烟灭,我终于开始理解历代帝王为何惧怕外族入侵江山不保,为何有仓皇逃窜失路之悲!
这一切,也在我上高二时画上了句号。
数学的强大以及英语的不配合,使我被分到平行班已成历史必然。
那一天,连天是灰暗的。
我走进教室,第一节,历史。
“人在低谷往何处走都是向上的”。
那节历史课我听得格外认真,但记住的,只有这一句话。
我会向上,尽管我不确信高三的分班考会不会是一个契机。
细数着课表,怎么还有三堂连课,还都是数学?
我不知这是否是上天对我的一种嘲弄。信心不再,决心尚无,使我的内心变得格外得宁静,或者说,寂静?
三节课过去,我依旧很认真地听,对每个问题也都有所思考,以前亦如是,只是一到考试便怎么都不灵验了。
数学课的老师很有趣,这是我第一次觉得数学老师有趣,一口东北味儿的普通话与数学的精妙显得格格不入。不过至少很风趣。
因为在平行班,讲的也是很基础。我竟然完整地听完了三堂课,而且留下了清晰的印象!
我终于决意一切都重新开始。
新的笔记本第一页也很认真地写下一个“真”字,时刻提醒我求真,不要满足于如今已知的,去探索更多的未知。
第一次开始如此正视数学。
然鹅现实是骨感的。第一天,它便给了我痛击。
交上去的检查过多次的作业,依旧漏洞百出,昨天理解的知识点没有错,但是与之联系的其他知识点却如损友般,调皮地满世界跑跑跳跳,就是不在该在的位置上。
可是这一次,没有以往的放弃,每一个损友都被我匡正!
笔记本上也有了第一个问题,第一行字迹······
这也许就是涅槃后被焚风吹得枯朽的大地上第一株幼苗!我骄傲地凝视着它,心中一股热血升腾。
此后沉重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我,一次又一次的小测验一如既往得糟心,但是,每当我翻到第一页的“真”字,就再不忍心将其放下。
于是我便干脆破釜沉舟,每天早上带上一天的粮食,早晨中午都不再回宿舍。因为早晨没有太多熟食可买,吃一天的“早饭”也成了常事。
我渐渐发现,这样不但有了大量的时间,荷包的充裕也成了为数不多的可供慰藉和坚持下去的理由。
日复一日,我对题目每一步的解法更加明晰,深藏在题目背后的陷阱一眼便知。
甚至,每天最愿意上的课成了数学。
可以说是期盼,这种期盼大概是,我想给自己一个证明,想为我满满一本笔记做一个证明!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终于,又一次的失败让我几欲癫狂!
纷繁复杂的题目仿佛对手熟读各种兵法,而我,只会按部就班地攻城拔寨。
的确,迅速分门别类给了我更多解题的自信,但是模式化的思维,容易让人钻入死胡同还不自知。心中想着这样做准没错,谁知,这便是犯罪的根源!
我学着开始向老师请教,开始对问题的多样性有所研究。
慢慢发现,其实看似多样的变化,都是由多个变化的知识点相互交杂而成的,如爬山虎,相互交织,从外看去好似一堵无懈可击的墙壁,但是,仔细去分析却又是秩序井然逻辑深藏。
一张又一张的试卷,伴随了我每一天,充满早餐香气的高二。
对数学的痴狂让我变得热爱,慢慢从复杂中探求一击必杀的诀窍。
往往对手开始故弄玄虚,便是它破绽最大的时候,因为,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变化,让复杂的题目,有了一个更容易、更别具一格的解法。
我和数学的故事至此,高潮便已经结束。
如果你问,最后,高三的分班考试成功了吗?
也许,我没有再一天到晚都吃早餐就是最好的回答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