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一

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一

作者: 不倒翁why | 来源:发表于2022-04-29 09:01 被阅读0次

    唐五代部分四大模块

    一、初唐: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陈子昂,张若虚

    二、盛唐:两大流派(山水田园、边塞派)和两大明星(李白、杜甫)

    三、中唐:古文(韩柳)和古诗(元白刘张王)

    四、晚唐:小李杜(杜牧、李商隐)和其他

    1、骆宾王《在狱咏蝉》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骆宾王,字观光。诗歌创作擅长七言歌行,五律也有不少佳作。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还善写骈文,有《骆临海集》。

    作品背景:

    此诗为五言律诗,咏物诗。

    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事遭到诬陷被捕入狱,次年秋天,在狱中作此诗。

    主要内容:

    借咏蝉寄寓境遇,抒写衷曲。作者借蝉自况,用比兴的手法抒发了品性高洁却蒙受冤枉身陷囫囵的郁愤。

    内容分析:

    1、这是一首五律。

    2、①首两句破“在狱”“咏蝉”之题,

    ②三、四句是流水对,承上两句,三句说禅,四句说己,物我相连,颇有年华易逝,自伤老大之悲,

    ③五、六句既是咏蝉,又是自叹,借咏蝉的形象寄寓自身境遇。

    ④末两句点明借物喻己之意,以问句作结。

    3、前四句是将蝉与自己分写,咏物与舒怀结合;后四句物我浑然一体,咏物即是舒怀。

    流水对:属近体诗中的一种,是指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两句不能互相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秩序。

    西陆:秋天。

    南冠:代指囚犯。

    玄鬓影:蝉

    白头吟:语意双关。

    白头:诗人自指。骆宾王在狱中因含冤受屈而白了头,极言愁苦之深重。

    吟:指蝉鸣。

    白头吟:古乐府《白头吟》曲调哀怨。

    艺术特色:

    1、形神兼备,寄托遥深。

    2、咏物与抒怀结合。

    是在托物寄兴的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蝉和人的关系,将蝉与自身对应,秋蝉的形象固然有自然物的特征,更是作者当时艰难处境,高洁品性和郁愤情感的象征。

    2、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写作背景:

    本片是用骈体写的檄文。檄:用以声讨敌人的军用文书。

    李敬业:唐朝开国功臣英国公长孙(李勣)。

    1、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七月,李敬业于扬州聚兵十万反对临朝称制并正积极准备建立大周王朝的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事。

    2、武则天是把唐朝国势推向极盛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当时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斗争非常尖锐。

    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站在封建正统立场上,出于政治斗争需要,为李敬业起兵提供正当民意,对武则天言辞挞伐,以此激发朝廷内外对武氏当政的不满,不免有夸大失实之处。

    艺术特色:

    1、开篇单刀直入用一“伪”字彻底否定武氏执政的合法性。接着从不忠不孝、不仁不贞几个方面揭露其秽行和罪恶;而后表明李敬业出兵目的是安定社稷,进一步宣扬出师讨伐的天时地利、军威士气,表达了必胜的信念。最终对朝中文武晓以君臣大义,督促响应起兵,选择成前程。全文事昭理辩,气势充沛,颇有感召力和鼓动性。

    2、本文是用骈体写的檄文,通篇运用排偶句式,节奏铿锵,用典精切。

    3、文中叙事、议论、说理、抒情兼而有之,且情感饱满,辞飞扬,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王勃《别薛华》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

    其诗文作品为初唐之冠。

    现存诗作以五言居多,清新自然,对五律的成熟作了贡献。有《王子安集》。

    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和薛华既是同乡、通家又是好友,两人交谊很深。诗人当时处落魄失意的境遇,诗歌在抒发浓厚的离别情绪的同时,也流露了卑怯的身世之感,两者水乳交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内容分析:

    1、首联:穷路送别和惶然问津。

    着眼送者和行者共同坎坷的命运。

    2、颔联:行程和身世结合。

    既关切远行人今后可能会遭遇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短暂和多舛的命途所带来的痛苦和悲凉。

    3、颈联:漂泊的心事和辛苦的生涯,既劝慰对方,也聊以自慰。

    4、尾联:送者和行者彼此都将互相入梦。这样的构思使诗意隽永,情味醇厚。

    艺术特色

    1、构思别致。时时扣住送者和行者的共同命运来抒写,这样的构思,使诗意隽永,情味醇厚。

    2、悲凉低沉的格调。与作者另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相比,题材相同,都是送别诗,但风格情调大不一样,《别薛华》悲凉低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慷慨爽朗。可见人生境遇和心情的不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4、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写作背景:

    简称《滕王阁序》。

    滕王阁是李渊之子李元婴在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思想内容:

    1、本文为骈文,赠序。

    2、作者描绘了滕王阁的壮观和洪州的优美景色。

    3、作者抱负的两个方面:

    既有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怨艾,更有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热情和穷且益坚,积极进取的志气。

    结构特点:

    每一段都扣和题目且层层转进。文章以滕王阁宴会为中心而展开。

    1、第一段紧扣题目中的“洪府”、写洪州的地理形式、人文景观,将笔墨引至参与盛会的宾主及自身。

    2、第二段紧扣题中“秋日”、“登滕王阁”,写登临所见之秋色美景。

    3、第三段虚扣题中的“饯”,有宴会之盛生发人生遇合的感慨。

    4、第四段扣合题中的“饯”、“序”,写自己的志向、旅程并表达作序辞别之意,全文紧扣题意,层层递转,开合收纵,自然流转。

    简析“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特点及在全景描写中的作用。

    1、特点:写景笔法多变,色彩有浓淡的对比,视角有俯仰的转换,景致有远近的变化,写景有色也有声,且虚实相应。

    2、作用:

    ①“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色彩明丽、象开阔、动静互衬而富有韵味;

    ②这两句作为第二段描写景物的总体背景,也使整副画面和谐灵动,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可以说是全段的“文眼”。

    典故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1、“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于何年。

    ”运用《离骚》诗意,“帝阍”天帝的守门人,表达对朝廷的怀念。

    奉宣室以何年:指贾谊。

    2、“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出自《史记.冯唐列传》,感慨年时易往,功名难成。

    “李广难封”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自叹命运不济,试图坎坷。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撤而欢犹。”

    “酌贪泉而觉爽”出自《晋书.吴隐之传》,反用典故,意为廉洁的人即使在污浊环境中也能保持清醒。

    “处涸澈而欢犹”出自《庄子.外物》,路上车辙的济水已经干涸。比喻人处于困厄的环境。

    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失路”比喻不得志。

    5、“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表现投笔从戎的伟大志向。

    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

    6、“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和陈蕃是东汉人。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

    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塌,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7、“天柱高而北辰远”。

    北辰即北极星,喻指朝廷。

    8、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睢园:汉梁孝王

    彭泽:陶渊明

    邺水:曹植

    临川:谢灵运


    5、杨炯《从军行》

    学常识:

    1、杨炯,世杨盈川,有《杨盈川集》。

    2、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言律诗。

    3、其边塞诗反映边塞征战生活,切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风格悲怆苍劲、慷慨激越,对后世边塞诗派有很大影响。

    思想内容:抒发了向往投笔从戎、以身许国的壮烈情怀,体现了当时豪迈的时代精神。

    首联:烽火报警,引发内心报国自卫的激情。

    颔联:大军辞朝出征的壮观场面,传达出唐军的必胜信念。

    颈联:通过对风雪之中军容的细致刻画,表现了边塞战争生活的艰险。

    尾联:直抒胸意,点出为国建功立业的主旨。

    艺术特色:

    1、乐府诗的明快与格律诗的严谨统一。

    用乐府旧题写军旅战争生活,可列入“乐府诗”一类。

    2、但其押韵、平仄、对仗基本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也可看做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言律诗。

    6、卢照邻《长安古意》

    文学常识:

    卢照邻,字昇之,号幽忧子,有《幽忧子集》。

    初唐四杰之一,诗以七言歌行体最为杰出。

    诗歌节奏层次:

    1、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娼妇盘龙金屈膝”,铺陈长安城街道和建筑的繁华富丽,权豪们娇奢淫逸的享乐生活。

    2、第二部分从“御史府中乌夜啼”到“燕歌赵舞为君开”,集中写王孙公子等各种人物在娼家治游,纵情酒色。

    3、第三部分从“别有豪华称将相”到“即今惟见青松在”,转写权贵得意,骄纵又互相倾扎的情况。

    4、最后四句为第四部分,自比汉代杨雄,隐居著书,并借桂花喻志。

    思想内容:

    就是一首七言古诗,借用历史题材,,以铺陈的笔法描绘了都城长安生活的形形色色,大胆揭露了当时权贵的骄奢淫逸及相互倾轧的真实情形,也流露出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的牢骚和世事无常的感慨,有一定的讽谕意义。

    1、主要采用了铺陈笔法,极力铺张渲染都市生活的各种场景,但铺陈中也寄寓了感慨讽刺之意。

    2、修辞上多次运用了“顶针格”,回环往复,有一唱三叹之妙,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7、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文学常识:

    陈子昂,字伯玉,有《陈伯玉集》。

    主张:继初唐四杰之后,反对齐梁绮靡诗风。提倡汉魏风骨,主张风雅兴寄,倡导诗歌革新。

    风格:擅长五言,题材多样,风格高峻。

    创作背景(了解即可):

    1、此诗写在作者随武攸宜征契丹时。

    2、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怀着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愿望,隋军参谋。武攸宜轻率少谋略屡遭败绩。

    3、陈子昂一再进言,请求分兵万人以为前驱,结果触怒了武攸宜,被降职为军曹。

    4、陈子昂怀着忠而见弃,报国无门的悲愤,写下了这首登临抒怀之作。

    思想内容:

    诗歌抒发了理想破灭、负剑空叹的郁闷和痛苦,表达了封建社会中正直而有抱负的士人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的和悲愤和孤寂情怀,以及报国无门的悲愤,具有深刻的意义。

    内容分析(诗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表达的深重的人生感喟)

    1、前两句从时间角度着笔,纵贯古今,表露出对古代礼贤明君的仰慕和自己生不逢时的哀怨,蕴含着历史绵长而人生短暂的悲感。

    2、第三句从空间角度着笔,俯仰天地,蕴含着宇宙无限和自我渺小的感叹。

    3、因天地广阔,岁月无情,第四句便突出了诗人独立苍茫,怆然涕下的自我形象。

    艺术特色:

    1、采用将历史人物事迹抽象化的手法,以“古人”、“来者”、“天地”这样的概括性意象,拓展了其所歌咏的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广阔宏大的意境。

    2、诗歌体现出穷通古今,净月沧桑的深刻见识,具有悲壮、雄浑的美感。

    李泽厚称此诗表现了“伟大的孤独感”。

    古人:礼贤下士的君主燕昭王曾采纳郭隗的建议,请天下贤士,得到了齐国的乐毅,富国强兵。

    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张若虚,唐中宗神龙中,以文词俊秀而名扬一时。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诗作多散佚。

    《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被后世论者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写作背景:

    ①《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制。

    ②本诗为七言古诗。

    主要内容:

    此诗描绘了春江花月夜优美恬静的景色,由此生发出对宇宙奥秘与人生真谛的思索,对游子思妇面对良辰美景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分析“月”在全诗结构中所起的贯穿作用:

    1、明月的升落过程是贯穿全诗的外在线索。

    2、本诗可分为两大部分:

    ①第一部分写明月笼罩下的春江花林景色及由此引发的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探索。前八句扣题渐次描绘春江花月夜优美景色;后八句由江月联想到人生,由写景转入抒情。

    ②第二部分是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束,写面对良辰美景,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心里,最后八句写游子思妇之情,并与月亮收结诗题

    艺术特色:

    1、画意、哲理、诗情交相融合。

    本诗作者以“月”为中心,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

    月亮既是景物描写的主体,又是离情别绪的背景,诗中的各种景物都笼罩在迷人的月色之中,渐次展开优美的画面;而正是这月色引发、渲染、寄托了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情,也融入了诗人宇宙永恒,生命短处的理性思考。

    情、景、理的交汇在诗中构成了空灵蕴藉,优美邈远的意境。

    2、语言优美清丽,音韵动荡流转。

    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多出顶针和回环手法,音乐节奏感优美而强烈。

    9、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文学常识

    作家简介

    孟浩然,以漫游隐逸为主,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与王维齐名(王孟)。

    今存诗多田园山水题材,以五言为多,又擅五律。擅长表现悠远凄清的意境,形成清幽淡雅的风格。有《孟浩然集》。

    作品背景

    1、诗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或作《临洞庭湖》。

    2、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曾任丞相。

    3、孟浩然在长安时以此诗赠丞相张九龄。

    思想内容:

    以望洞庭湖托意,表达了诗人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希冀得到当朝执政者援引的心曲,虽为干谒诗,但措辞不卑不亢,委婉含蓄,不落俗套。

    内容分析:

    ①首联直叙八月的洞庭湖水天一色。

    ②颔联描写洞庭湖气势蒸腾,骇浪滔天的雄伟景象,此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

    ③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语意双关,表面仍写洞庭湖,深层意思则表达了自己希望出仕而无门路。

    ④,尾联是诗的主旨所在,虽“垂钓”与“湖水”照应,但实为用典,表达了希望张九龄援引的迫切心愿。

    重点诗句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中“羡鱼”暗用《淮南子.说林训》 “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之意,表现自己徒有从政的愿望,却得不到当权者的援引,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

    艺术特色:

    1、托物寓志、巧用比兴。此诗望人援引,巧用比兴手法,暗蕴旨意。

    2、前四句咏洞庭湖蒸腾激荡的景象,意在言外,可视为诗人政治怀抱和进取心态的写照。

    3、后四句就眼前洞庭湖水顺势作喻,翻用典故,不露干乞之痕。

    10、王维《观猎》

    文学常识:

    1、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3、其诗各体都擅长,而以五言律、绝最有成就。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都有很深造诣。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是以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

    思想内容:

    诗人通过描写将军骑马狩猎的场面,生动传神的塑造了一位英武豪迈,气度非凡的将军形象,格调昂扬,气势雄阔,反映了王维早年向往立功边塞,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细柳营:经陕西西安,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的地方。

    射雕:北齐斛律光射落大雕。

    内容分析①首联点题,用“倒戟法”,即上下句位置倒转,以突出听觉感受。

    ②颔联描写打猎场面,笔墨集“鹰眼”和“马蹄”,着意描写鹰目光的锐利、反映的迅速,马驰之迅疾、马步之轻盈。

    ③颈联上承“马蹄轻"而来,在两个动词“忽过”“归还”的对举中,既展示了打猎地点的迅速转移,也突出了出猎者心情的轻快。

    ④尾联以回顾之笔遥应篇首,以境界开阔的景语作结。

    艺术特色:

    说明诗歌从出猎写到猎归的构思特点。

    1、此诗巧于构思,精于笔墨。诗歌以“猎”字关涉全篇。

    2、前半写出猎,后半写猎归,从狩猎这个角度来刻画将军的风采,别具一格。

    领会“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两句用字的生动精炼。

    1、“枯草”“雪静”四句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

    2、“鹰眼”因“枯草”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疾”“轻”下字俱妙。将发现猎物进而追击的意思隐然句下,使人寻想,便觉诗味隽永。

    3、细读方觉一脉相承,实属“流水对”(精妙的对句)

    分析诗中塑造的将军形象

    1、巧于构思,精于笔墨。

    诗歌以“猎”字关涉全篇。前半写出猎,后半写猎归,从狩猎这个角度来刻画将军的风采,别具一格。

    2、点染。

    失踪只用“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忽过”几笔点染,英勇豪迈、气度非凡的将军形象就呼之欲出。

    3、用典

    诗中用“细柳营”“射雕”两个典故。

    都是对出猎将军的赞美,使将军的形象更加丰满。

    11、王维《渭川田家》

    这是一首田园诗,五言古诗。

    荷:扛着。

    至:归来。

    即此:上面所写的田家情景。

    羡闲逸:向往农村平静的生活。

    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是借以表达想归隐的心情。

    思想内容:

    以农村日常生活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田家耕牧晚归图的生活情景。显得安宁恬静、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的向往,也间接流露了对仕宦生涯的厌倦。

    分析“归”字在全篇中的深意

    1、前八句写景。1至4句主要写村庄的情景,5至8句主要写村外田野的景色。

    2、没两句以直接抒情揭明主旨。“归”字乃全篇眼目,诗人依次显写牛羊之归、牧童之归、田夫之归,来反衬自身渴望归隐田园的心情。

    艺术手法:

    1、此诗对田园生活的展示纯用白描,毫不雕琢,风格自然清新。

    2、诗中的人物和景物融于和谐的画面中。

    3、诗人不仅勾勒出田园的美好风光,也表现了田家人情的真挚和淳朴,具有愉悦性情的审美作用。

    12、王维《竹里馆》

    写作背景:

    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

    竹里馆,王维隐居处辋川别业中20处景点之一。诗人将辋川各处景色的五绝二十首编成《辋川集》,本诗为其中第17首。

    思想内容:

    竹里馆是一个极其幽静的地方,诗歌描绘了一个清幽绝俗,空明澄静的境界,以此衬托诗人超凡脱俗,宁静恬淡的心境。

    艺术特色:

    1、诗思细密,语言精炼。

    写景只取“幽篁”“深林”“明月”三个意象,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优美静谧;写自己则选择"独坐""弹琴""长啸"三个动作,表达了诗人忘却世事、陶然自乐的身心。诗中诗人身心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2、诗虽短小,但饶有趣味儿。

    诗中明月照射幽篁和深林,具有明幽相映的特点;诗人独坐幽篁弹琴长啸,又有静动相衬的特点,故读来诗意醇厚,令人回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aj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