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五(完)

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五(完)

作者: 不倒翁why | 来源:发表于2022-05-03 10:17 被阅读0次

这是《古文选一》最后一篇笔记了,囫囵吞枣大概齐学完了,历时15天,平均每天花费五个小时以上。接下来再刷几天题,考前在复习一下重点,这个科目就算是学完了。

59、温庭筠《菩萨蛮》

内容分析

1、上片首句写日照绣屏,不但显示环境的富丽,也可见女子起身之晚。次句写女子未起身时,面容皎好而鬓丝缭乱。再写梳洗时情状,懒画娥眉,迟迟梳洗,活现出一副娇慵之态。

2、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镜中花面交映,罗襦鹧鸪双双。

前者足以引起顾影自怜之情,后者又使其顿生自怜孤单之意。

思想内容:

通过对一位贵族女子晨起梳妆过程的描述,表现了女子盛年独处的空虚寂寞之感。精工绮丽的画面背后透露出一缕淡淡的哀愁。

艺术特色(分析喻情感于描写之中的艺术手法)

表面看来多系态度冷静的客观描写,精心描绘贵妇的生活画面和起身前后的容貌动作,细心仍可发现情感线索,如第三句的“懒”(懒起画蛾眉)字,第四句的“迟”(弄妆梳洗迟)字,不仅画出了娇慵的情态,透过一层亦足见其无所寄托,百无聊赖。

一个“弄”(弄妆梳洗迟)字,则可见其虽侧娇慵,但修饰仪容绝不草草了事,爱美本性随时随地自然流露,这样下文顾影自怜才能顺理成章。

68、《虞美人》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后主。

对宋称臣后屈辱生活,相传为宋太宗赐毒而死,精书画,谙音律,工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人将他与李璟词作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本词是李煜的代表作,座作于被囚禁汴京之时,是时李煜归宋三年,抒写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说明此词写出了亡国之君的真实情感、深切感触的特点。

1、是作者唱给故国和自己的一曲挽歌,书写无可奈何的亡国之恨。

2、情感内涵复杂,一方面眷恋故国河山,回忆美好岁月;

3,另一方面为沦为阶下之囚而深感耻辱,为逸豫亡国而深切忏悔。

作者拉开时间、空间的距离,以恒久不变的“春花秋月”、“东风”、“雕栏玉砌”与短暂易逝的“往事”、“故国”、“朱颜”相对比,将物是人非的情感落差强调到极点,也将自己内心的愁苦发掘到极深处。

词人敏感的心灵经历深重创伤反复持久的折磨,叙之愈久,感之愈深,发而为词,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分析词中所用比喻的艺术效果

末两句“一江春水”的奇喻,使抽象无形的愁绪有了鲜明可触的载体,写出了胸中忧愁的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艺术特色

1、全词以问答起, 问答结,结构上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2、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69、李煜《破阵子》

词上片写昔,下片写今。

1、开篇大处落墨。将先人基业、广袤山河一笔括尽。接写宫殿壮丽,气象非凡,是极显王者之尊。

2、下片陡然翻转,写亡国身心憔悴,仓皇辞庙,听歌垂泪,是极写臣虏之辱。

3、上下片的转折点是“几曾识干戈”,此句可理解为南唐君臣醉生梦死;

还可理解为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根本不谙兵事。其追悔自责之意溢于言表。

对词最后一句的理解(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词的最后几句追忆仓皇辞庙场景,感情极为沉痛。

而苏轼曾有批语:“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哉。”

60、秦韬玉《贫女》


秦韬玉,字中明,一作仲明。

少工吟咏,“每作人必传诵”。

其诗一部分构思新奇,略得李贺遗意;一部分倩丽侧艳,近于温庭筠。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内容及写作手法

1、本诗刻画贫女形象,既不用景物烘托,也不对容貌举止作具体描摹,而是放到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口语化的独白倾诉心底衷曲。

2、贫女从家常衣着谈到自己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志趣,既有年华虚度佳偶难觅的感伤,又有曲高和寡不从流俗的矜持。

3、最后两句慨叹喷薄而出,展示了贫女被一阵阵刺痛的伤痕累累的心灵。

思想内容:

元好问说:“此韬玉伤时未遇,托贫女以自况也。”

黄周星说此诗“名为咏贫女,实即咏贫士耳”。从比兴意义来看,确实如此。

贫女良媒难托的哀怨,折射出寒士举荐无人的苦闷;

“谁爱风流高格调?”分明是寒士知音难觅的嗟叹;

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寒士内美修能的孤高;

而“为他人作嫁衣裳”,恰切的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却久屈下僚的寒士的悲剧命运,语义双关,含蕴丰富。

64、杜荀鹤《山中寡妇》

杜荀鹤,字颜之,高九山华人。有《唐风集》。

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部分作品反映唐末社会矛盾和人民生活,堪称动乱时代的史诗。

语言通俗,风格平易,后人称“杜荀鹤体”。

内容结构(分析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生活场景来反映现实黑暗的特点)

本诗主要艺术特色是把强烈的爱憎感情融入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之中。

1、首联写女主人公因战乱而丧夫,衣衫褴褛,容颜憔悴,给人以深刻印象。

2、颔联写田园荒芜,而官府仍然日日催税,残酷压榨,则女主人公的不堪重负、日夜惊恐可想而知。

3、颈联写女主人公在死亡边缘挣扎的苦难生活。

4、尾联由此引发感慨,进一步深化了诗歌主题。

思想内容

此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苛捐杂税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深刻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敲骨吸髓的残酷剥削,感情极其沉郁悲愤。

说明诗歌末两句议论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①“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

②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

③然而,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

④“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的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像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深化了主题。

65、崔涂《孤雁》

崔涂,字礼山。

长期客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龙等地,故其诗多羁旅行役之作,情调苍凉,颇有佳句为世所传诵。《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思想内容

通过写孤雁的形态和神情,传达游子的悲凉,孤雁的悲鸣中透露出孤寒无依者的悲哀。

写作方法及内容结构

1、前手两句说同伴已尽归塞上,只剩下孤雁前途渺茫。

2、“暮雨”句,清代纪昀批评说是“相呼则不孤矣,三句有病”。

其实本句写暮雨苍茫,感觉失侣,急忙相呼而不及,仍是写“孤”。

3、“寒塘”句写孤雁想到寒塘栖宿,但孤踪自怯,几次想飞下,又迟疑徘徊。

4、“渚云”两句写孤雁低飞,相随者唯有洲渚之浮云,关城之冷月,这又反衬出雁的孤影无依。

5、没两句写失群虽未必丧生,但孤飞之雁,毕竟势单力薄,易生凝惧,全诗围绕“孤”字来立意,但题目之外出现“孤”字只有末句,可谓画龙点睛。

晚唐其他诗人诗词

63、韦庄《菩萨蛮》

韦庄,字端己,卒溢文靖。

因曾居成都浣花溪,诗集名《浣花集》。有作品《秦妇吟》。

韦庄词笔触疏淡,温庭筠词密丽。

其词收入《花间词》者记48首,大体情深语秀,艺术成就较高。

写作背景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是指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

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

分析词中准确概括江南风物的特点。

1、开篇点明“江南好”,以下四句即由此展开:

2、先写江南风景清朗明媚,继写江南生活舒适悠闲,在写江南女子光彩照人,皆能准确概括江南风物的特色,极富诗情画意。

3、没两句因江南无限美好而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二者自然形成对比。

领会“莫”、“须”、“只合”等字含义。

“莫”为“不要”,“莫还乡”表现对江南的不舍;(未老莫还乡)

“须”为“应该”,“须断肠”表现离开江南后的悲凉;(还乡须断肠)

“合”为“应该”,“只合江南老”表现出对江南的深厚感情。(游人只合江南老)

这些字都表现出诗人对江南的深挚感情。

67、冯延巳《谒金门》

冯延巳,一作延己,又做延嗣,字正中。

时南唐政权相对稳定,其词多娱宾遣兴,刘光连景的闲逸之作,但深情委婉,语言清丽,被王国维评为“开北宋一代风气”。

有《阳春集》

思想内容

这首词写少妇怀人之情。

她独居深院,寂寞无聊,春风撩拨起她的相思之情,整天盼望远人归来,而愿望一次又一次落空,鹊声又给她以慰籍,先忧后喜,显示主人公的内心难以平静。

艺术特色

借助描绘举止和表情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本词主要艺术特色。

1、闲引鸳鸯,漫挼红杏,慵倚栏杆,独看斗鸭,一连串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是少妇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动作,无不显示出他的寂寞难遣。

2、一“坠”一“举”的动作也联系着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

赏析“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一句。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是妙语天成的名句,不仅写景鲜活,还有比兴含义,象征少妇的心潮波动,引人遐想。

晚唐其他诗人诗词

61、陆龟蒙《野庙碑》

陆龟蒙,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

工诗文,以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

写景咏物之作富情志,某些小诗讽刺尖刻。

小品文成就较高,愤世嫉俗,内容有现实主义,讽刺辛辣,在盛行骈俪文风的晚唐时期,独具特色。

与皮日休二人唱和之作编为《松陵集》,并著有《笠泽丛书》、另有《甫里集》等。

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晚唐瓯越间(浙江东南)妄立神庙,滥祀似神鬼而作,指出淫祀丧不足悲哀。

真正可悲的是,乡民还要被迫以更大的代价伺奉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贪官污吏,这些贪官污吏给人民造成的危害比神鬼不知要严重多少倍,作者对他们痛加鞭挞,锋芒非常尖锐。

碑:文体的一种,一般刻在石头上,称为碑文,一般多用来记述功德。

写作特点

本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层层递进。

1、第一层追溯渊源,说明立庙树碑是要纪念有功德政室的人,是理所应当的。

2、第二层说那些“无名之土木”对百姓没有丝毫恩惠,不应受供奉。

3、第三层进一步说,现实生活中的官吏,不但对百姓没有恩惠,而且贪得无厌的压榨百姓,因而更加令人愤慨,层层递进,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艺术特色

1、本文主体是议论,但不乏生动形象的描绘。

野庙土木偶像的五花八门,乡民供奉神鬼时的诚惶诚恐,官吏平日的作威作福和面临危难时的胆小如鼠,都写得活灵活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冷隽,耐人寻味。

祸福:偏义复词,祸害。

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62、罗隐《越妇言》

罗隐,字昭谏,世称罗给事,有《罗昭谏集》。

自编其文为《馋书》,益为当权者所憎恶,屡试败北,史称“十上不第”。

好谐谑,偶感辙发,其文笔锋犀利,多抗争愤激之谈,其诗多咏物咏史之作,亦多有警世之戒。

思想内容。

1《汉书》写朱买臣,为了赞美朱买臣得志后不忘旧情,感恩图报,其前妻虽不失同情之心,终是目光短浅,她是在羞愧悔恨中自杀的。

2、但在本文中,把朱买臣写成被讽刺的对象,做成了一篇翻案文章。

全文借古讽今,言辞犀利,借朱买臣前妻之口,表达对封建官僚的讽刺之意,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写作手法及意图

1、本文重点是写“言”,虚构朱买臣前妻对近侍的一番话,揭露热心于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们,当其失意时所标榜的“匡国致君”、“安民济物”的宏大抱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大言而已。

2、一旦得意则“急于富贵”,并以此“务于一妇人”。

3、所以本文中朱买臣前妻不“食其食”,“闭气而死”,不是出于为自己羞愧,而是出于为朱买臣羞愧。

4、这与《汉书》中有关描写的立意根本不同,针砭现实极为有利。

66、李朝威《柳毅传》

李朝威,生平事迹不详,约唐德宗贞元前后在世,有传奇《柳毅传》

本文选自《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原出《异闻集》。

思想主题

《柳毅传》是一则美丽的人神恋爱故事。

小说将爱情、侠义、灵怪三方面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柳毅与龙女一家的密切交往和感情发展,歌颂了对爱情与婚姻幸福的热烈追求以及行侠仗义等美好品格。

作品既有瑰丽的浪漫色彩,又有深刻的现实内涵,笔下龙的世界,实际上也是人的世界的写照。

主要内容①先写柳毅落第,路遇龙女,慨然为其传书至洞庭。

②龙女得救,洞庭君一家厚谢柳毅。

③谁知波澜突起,钱塘君出面做媒,要将侄女强配柳毅。

④柳毅不满钱塘君“以威加人”,断然拒绝。

⑤柳毅回家后,先后两次娶妻,皆亡,复娶卢氏,似乎与龙女情缘已了,最后才知卢氏即龙女,令人团圆。

结局虽出柳毅意外却在情理之中,令人感觉惊奇而不突兀。

人物形象

柳毅

见义勇为,一诺千金,施恩不图报,而且具有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

龙女

面对苦难不屈服,敢于追求婚姻幸福,对柳毅一往情深,矢志不渝。

洞庭君

仁慈持重,和蔼可亲。

钱塘君

极恶如仇,暴裂勇猛,粗犷鲁莽而又坦率天真,个性极为鲜明。

艺术特色

1、小说的心理描绘或简洁,或详尽,但都颇为传神。

如柳毅离开龙宫之际,龙女表现的留恋之情;又如婚后,柳毅怀疑卢氏即龙女,卢氏后来表明真实身份时的愁惧兼心,呜咽泣涕,又反复追问柳毅当初拒婚时的心情。

2、这些十分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经历,写出其特有的复杂心理状态。

杜牧华清讽帝妃,大雁南飞难民悲。

商隐城楼显凤凰,无题灵犀一点通。

此情可待成追忆,庭筠苏武庙中泣。

对镜化妆菩萨蛮,韬玉贫女做嫁衣。

龟蒙祭祀野庙碑,罗隐越妇闭气死。

韦庄菩萨念江南,荀鹤山中寡妇产。

游子孤雁无可依,柳毅龙女结夫妻。

延巳金门妇怀人,李煜囚中恋故国。

破阵子中忆曾经。


相关文章

  • 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五(完)

    这是《古文选一》最后一篇笔记了,囫囵吞枣大概齐学完了,历时15天,平均每天花费五个小时以上。接下来再刷几天题,考前...

  • 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一

    唐五代部分四大模块 一、初唐: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陈子昂,张若虚 二、盛唐:两大流派(山水田园、边塞派)和两大明...

  • 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四

    46、王建《水扶摇》 文学常识: 王健,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题材与风格与籍相似,所作世称“张王乐府”。 有《官词...

  • 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三

    杜甫五首诗内容小口诀: 杜甫登塔忧时局 叙事呼应兵车行 朱门酒肉路死骨 登高悲秋多白头 又呈吴郎防小偷 杜甫的创作...

  • 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二

    13、李颀《送陈章甫》 作者简介: 1、李颀交友广泛,朋友有王维、王昌龄、綦毋潜、崔浩、高适、岑参等著名诗人。 2...

  • 草圣——张旭

    《中国书法史笔记-(隋唐五代卷)》(五) 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吴郡人(今江苏昆山)。初仕为常熟...

  • 20180707《南京史话》P81—P91七彩丹霞一心向金——蔡

    主题:南京史话 大纲:1:隋唐五代诗人画家笔下的金陵 2:隋唐五代时期南京的变迁 内容 :唐代诗人、画家...

  • 书法五千年

    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上)——隋唐五代(下)——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国。...

  • 复兴书法的帝王——唐太宗

    《中国书法史笔记-(隋唐五代卷)》(二)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

  • 盛唐前夜的隋朝书法

    《中国书法史笔记-(隋唐五代卷)》(一)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终统一南北,结束了汉朝以来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五(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rb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