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精神内耗的终结者

作者: 坐看云起时818 | 来源:发表于2023-05-15 15:55 被阅读0次
网图

什么是“钝感力”?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发明的,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是指一种“心态迟钝”。即不焦虑、不敏感、不内耗、不胡思乱想。

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和木讷,而是一种坦然面对困境的能力,是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可以通过练习形成,并不是生来就有的。

拥有“钝感力”的六种表现:

表现01

懂得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能够专注做自己不盲目和别人比较,不受外界千扰。

表现02

能迅速忘却令人不快的事情,对别人的情绪、态度不敏感,面对指责和嘲讽不在意,面对夸赞和恭维不骄傲。

表现03

面对糟糕的结果或突发的意外,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善于发现契机,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表现04

不冲动,有耐性,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在看清本质之前不急于做判断下决定。

表现05

不怕错误和失败,有勇气继续挑战或重新选择。

表现06

有自己的价值观标准,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如:否定、批评、反对)。

这么说来,“钝感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心,对任何事情都能够坦然并乐观地看待,相当于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且头脑要够灵活,遇事不钻牛角尖,前后都走不通的时候,要学会从旁边闪过。

提高“钝感力”的秘诀:

1.脸皮厚一点,问你想问的,说你想说的。

2.不要对当下生活的波折太在意,你的双眼应该只望着前方。

3.生活中不要刻意去关注别人的动态,不要过于敏感,总是揣测别人的想法。

4.不去想那些没发生的事,有句话叫做难得糊涂,有时候糊涂的生活会让你很轻松。

5.停止不必要的社交,不要太在意他人看法,不要和自己较劲,过于敏感真的太内耗了。

对比自己,“钝感力”离我好遥远。首先我不是一个脸皮厚的人,做事瞻前顾后,是个“矛盾体”;其次,对于自己遇到的挫折,我会反复回顾,这也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扰;再者,我是个喜欢胡思乱想之人,没发生的事在我心里经常会被反复上演,以至于心里不够轻松;最后,作为社会人,很多身不由己的社交是逃不开的,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也做不到置之不理。总之,自己的精神内耗还是挺严重的。

南宋僧人慧开有这样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对人对事我们可以“糊涂”一些,培养面对困境的能力和勇气,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今天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做一个拥有“钝感力”的人。

相关文章

  • 治好精神内耗,才能治愈多数人

    人生需要钝感力 近日,“精神内耗”爆火。 越来越多的人用“内耗”来形容自己的精...

  • 那么如何反内耗?01

    一、提高钝感力,成为稍稍迟钝的人 容易产生精神内耗的人一般来说都是敏感的性格,太过敏感就会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而钝...

  • 能量大小决定成就,成大事者都是发光体,体现在这六个方面

    1. 能量一:自信坚毅。成大事者,没有精神内耗这个说法。他们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有着极强的钝感力,遇事内心...

  • 摘录:拒绝精神内耗,钝感力加持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些小错误,遇上点小麻烦,太过敏感,只会徒增负担。对待孩子的风吹草动,镇静一些,淡化一点情...

  • 钝感力

    钝感力是快速忘却不快的能力。 钝感力是接受失败继续挑战的能力。 钝感力是坦然面对留言的能力。 钝感力是对嫉妒与嘲讽...

  • 钝感说

    趁周末,翻完了渡边淳一的《钝感力》。 钝感也是力? 受益于作者从医多年的经历,文章从病理学角度,用自律神经将精神同...

  • 如若前行,慢点走,别纠缠!

    抄书即是钝感力! 有些人的钝感力是天生,而更多人的钝感力是后天习修而成。之所以不用——可以练习来描述,是因为钝感力...

  • 钝感力的另一面:人生,且行且鼓励

    为了培养人们的钝感力,还需要“得寸进尺”的精神,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得意忘形”。 ——渡边淳一《钝感力》 对外界刺...

  • 人到中年,钝感一点

    因为渡边淳一《钝感力》一书,有了“钝感力”一说。何为“钝感力”呢?钝感,与敏感、敏锐相对,就是不为琐事动摇、不为他...

  • 钝感力

    渡边淳一写过一本书叫《钝感力》。钝感力给出了几个严格的标准: 钝感力,是我们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方向。 钝感力是快速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钝感力,精神内耗的终结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am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