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是人体在很多运动中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而站桩是能缓解、痊愈膝盖伤痛,修复、强健膝盖功能最安全最有效的练习方式。从生理角度来说,关节腔周围的肌腱韧带能得到科学合理的锻炼,以有效增强其韧性,则可充分发挥其对关节的保护作用,进而促进关节液能更成分起到润滑的作用,关节的使用寿命自然也就延长了。
所以在系统的站桩功法中,站桩前的撑筋拔骨练习是基础中基础,通过完整规范的撑筋拔骨练习,可以有效疏通全身经络,使气血运行无碍;可全面强健周身筋膜,让机体更快捷获得通透轻盈的体感。同时旺盛的气血又能通过顺畅的经络更好地滋养筋骨和腑脏,从而为站桩“内外兼修”目标的实现奠定重要的前提。
有了撑筋拔骨练习作为基础,要让膝盖的伤痛获得缓解和痊愈,并修复、强大其功能,对桩架的规范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中正平衡是对桩架最基本的要求,中正主要体现在脊柱,平衡则主要由肩与胯来彰显。对膝盖调整的原则是要符合整体的要求,否则脱离了整体去强化局部,轻则起不到该有的效果,重则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两脚基本与肩同宽,脚的内侧成平行线,让膝盖保持和脚尖同一方向。这是在站桩中对膝盖的起始要求,除此之外,不让膝盖主动弯曲则是容易被忽视的另一个关键所在。规范的练习顺序是:先让双腿保持自然的直立状态,微微敛臀,下坐,让双腿在身体重量的作用下呈现被动的有弹性的弯曲。如此,才能让膝盖不受力而顺畅地把自身重量由涌泉穴沉入地下。
让膝盖和脚尖保持同一方向以及不让膝盖主动弯曲,这是在调桩练习中对膝盖仅有的两点要求。至于膝盖的弯曲程度,要结合不同练习者当下所处的实际情况来定,以舒适得力为准则。再说说“裹膝”,首先要明确:裹膝不是扣膝,这两者所显现出来的形是不一样的。裹膝,不改变膝盖的方向,是由前后胯的松开而使双腿呈现出拧裹的螺旋之劲态的形象描述。
稍微梳理下功法逻辑,分解一下练习细节会更容易理解一些:当全身的骨缝充分打开,特别是前后胯的有效松开之后,在调桩练习中,保持脚和膝盖的方向不变,调正尾闾,松开髋关节即前胯,这时膝盖是随着裆的撑圆而同步自然外撑;保持住圆裆,打开后胯,这时双腿会像拧螺丝一样呈现拧裹的螺旋之状。所以,膝盖的“外撑内裹”是伴随前后胯的松开而自然呈现出的状态,并不是对膝盖的练习要求。
有了强健的筋膜为基础,规范的桩架为前提,对膝盖的保护也就具备了有力的保障。而要进一步强大周身关节功能,更佳达到“忘膝”的目标,以脊柱为中心,以盘活肩胯为目标的“合四象”是很有价值的练习内容之一。只有把身体的“根节”盘活了,才能不管在桩中还是在拳架的运行中,达到忘了膝盖的状态,起到该有的保护、强健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