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人民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让我记住二月二的是母亲的炒豆和炒玉米,我们管炒玉米叫棒子花。
一进二月门,奶奶和母亲便忙一桩要紧活――酿制大酱。
制作土酱的主料是玉米和黄豆。家在大沙河南岸,不缺的就是沙土。
每到二月初,奶奶就指挥母亲精心挑选饱满的玉米粒,黄豆粒,然后支起大铁锅,倒入沙土,点火烧起。等沙土热了,把玉米和黄豆分开倒入。母亲用木板来回搅动。不一会儿,锅里便飘出豆香味儿。盛出,拿铁筛子滤掉沙土,黄黄的玉米或豆子晾一会儿,抓一把放嘴里,又脆又香。
在那个贫穷年代,二月二的炒豆,是孩子们难得的美味儿。
母亲的炒豆和玉米,可不是为给我们解馋的。她要做酱――一家人一年的下饭佐菜。更是我们姐弟几个上学必带的“菜”。
母亲把熟玉米和豆子拿到石碾上磨成面,加水和,用手攥成馒头大小的团子,把团子放竹筛里上盖炊布,放置大半月,团子发酵长出青毛,用力掰开,里面变成了黑或黄的花花心。取出来,用刀把发好的团子切块,再到碾子上磨碎。
母亲取一瓷缸,把颗粒状面倒入,放盐,然后加入温水适量。为防虫蚊落入,缸口罩透气纱布,封好。
酱缸在太阳底下晒七八天,酱又发酵,再搅拌再晒,等到颜色深红,有醇香飘出,可以吃了。
母亲的酱味正好吃,我上初中高中,住宿,每周带去学校的就是用油炒一下的酱。装罐头瓶中的酱,总是被伙伴最先消灭掉。
在离家上学的六年时间里,吃了数不清的酱罐头。除了盐萝卜就是咸酱的求学岁月啊,我的头发大把大把的掉,母亲心疼,没撤。即便全家省出一点儿钱给我,也没处去买有营养的吃食啊,学校在一落后村边旮旯里,有钱没处花。
那个年代的贫穷是真的,而留在记忆中母亲的酱好吃也是真的。
又快到二月二了,商店里的炒豆又吸引了我。这精制的炒豆挺好吃,但终不及母亲当年做的炒豆味道好。
二月二,吃炒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