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浪鱼的随遇而安

作者: 000000我一直小心翼翼 | 来源:发表于2019-05-03 16:08 被阅读43次
    图片来自网络

    想念回忆家乡的方式有很多种,我却经常在食光中回忆家乡。

    四月份里,我在居住的城市吃了无数次巴浪鱼。巴浪鱼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

    每个人都有故乡的情愁。故乡是根。故乡是梦的起点。故乡是满载回忆的地方。故乡也是我们离开之后就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再回到那梦里熟悉的地方,魂牵梦绕着我们的,是曾经的岁月和记忆。

    我的家乡是沿海城市外郊的一个小小的渔港。它的名字叫达濠。

    从古之今,潮汕人民依海而生,与海做伴。俗话说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潮汕的丰富的海鲜资源,养育了一代代潮汕儿女,滋养了一年年潮汕情长。

    在潮汕各地,有许多年代久远的古建筑遗址。我的家乡,建于1717年的达濠古城,是全国迄今唯一保存最完好的袖珍古城,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传说清康熙年间,当时的地方官许颖根据达濠鱼岛的地理环境建立了这座袖珍小城,用以抵御明朝余党及海盗的侵扰。他又用余款修建了一条约20多里长的海堤,使当地居民免受潮水侵袭之灾。许颖为官造福一方百姓的风范备受人们的称赞。在他去世后,达濠人民为纪念他,自愿集资,隔年修建了"许公祠",做为纪念。

    达濠渔港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十分有利,适合于本港和外港渔船进港停泊避风。生活在这个渔港的人民,从祖辈起就以渔盐为业,靠潮汐劳作。

    在与大海相依相惜的生产生活中,达濠渔民对海产的特性十分了解,对海鲜的烹饪和吃法,有着独特的见解,特别讲究相应时令吃相应的海产美食。

    有一首《达濠鱼谣》,以潮汕语言传颂的歌谣,按照十二个月份来讴歌当地当季的海鲜名产。

    谁能数得天顶星?谁能数得海鱼虾?相伴月娘有七星,南辰北斗出秋夜。

    正月带鱼来看灯,二月春只假金龙。三月黄只遍身肉,四月巴浪身无鳞。

    五月好鱼马鲛鲳,六月沙尖上战场。七月赤宗穿红袄,八月红鱼作新娘。

    九月赤蟹一肚膏,十月冬蛴脚无毛。十一月墨斗放烟幕,十二月龙虾持战刀。

    海底鱼虾真正多,恶霸歹鱼是赖哥。海蜇头戴大白帽,乌鱼夹身穿乌袄。

    四月份里的主角是巴浪鱼。巴浪鱼学名叫蓝圆鲹。这种鱼只有两三个手指宽,尾部两侧各有一道很硬的棱鳞。

    图片来自网络

    记忆中,童年的春夏期间,每餐饭桌上都有一盘巴浪鱼干。它是家家户户的必备佐粥食材。

    它的家喻户晓,也跟它的高产有关。产量高又稳定,一方面它保证了渔业的收入,另一方面它又被渔民看作没有身价的鱼。放在今时今日,一斤巴浪鱼身价也不过十元以内。

    渔民捕获大量的巴浪鱼后,很多时候未等及返航,就在渔船上生灶煮水。

    新鲜的巴浪鱼用粗盐腌一小时后,放在竹娄里,放进开水中慢慢浸熟,捞起,待鱼完全冷却后,取出盛在盘碟上,蘸普宁豆酱吃,原汁原味,咸鲜宜口。这就是最具潮汕特色的鱼饭。说是鱼饭,与饭无关,主要是佐粥的菜式。

    有民谚唱着“巴浪巴浪,好吃不分廷”,意思就是巴浪鱼好吃得不得了,不能分点给老公吃,要独食。

    其实,巴浪鱼一身粗皮糙肉的,若与讲究肉质细嫩珍稀的鱼类比较,巴浪鱼是要自惭形愧的,它就像那低贱不可登大雅之堂的粗俗之汉。

    可是,肉质粗糙有肉质粗糙的好处。巴浪鱼肌理结实,耐嚼浓郁,滋味绵长。

    清蒸,卤煮,盐渍,油煎,无一不可。

    它虽低贱常见,却也随遇而安。

    正是它的不摆姿态,如约而来,才能让出海捕捞的渔民不至空手而归,失望无奈。

    更是它的寻常可得,才让普通渔民的家中自有鱼饭常在,配得白粥,品得岁月的真实滋味。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自摄家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巴浪鱼的随遇而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ga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