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楚“我是谁”,才有下一步的“我要去哪里”。
part1 “机缘巧合”与”个体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一些有意义的巧合:同时发生两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我们无法找出因果关系。而且最神奇的是,一件事情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期望,一件事情是外在的偶然发生。科学界无法合理解释为什么两件事情会碰到一起。心理学家荣格称之为“同时性”,并发现这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同时”并不一定是“同一个时间”,可能是有先后顺序的,但是可以联系在一起,具有非常高的关联度。
以我自己为例。
从高中毕业选大选专业,到现在辞职重新选择就业方向,我觉得冥冥之中就有这种“机缘巧合”。选择大学专业,是我一个人倒腾了三天选出来的。当时我就对自己有一个小的觉察是什么呢?就是我发现我是喜欢研究人的心理状态的,比较擅长也乐于通过观察、倾听去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所以很想报考心理学相关专业。结果省内高校优秀的学校因分数低无法报考,于是就几经辗转,选择了当时并不了解、但看字面意思也是和人有深度交流的“人力资源”相关专业。毕业后顺理成章从事着人力资源的工作,但可能心底里一直还是期冀着和心理学、心理咨询相关的愿景。直到20年辞职,毅然决然选择了“既可以帮助别人、又和咨询或者心理学高度相关”的生涯发展工作。
调整工作方向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重新开始困难重重。但我觉得非常兴奋,有一种“真实的我”终于回归的巨大幸福感!这长达近10年的内心愿望的被掩埋,终于在这一次调整中,蹦了出来,并且被”我“所接纳。这是机缘巧合吗?不!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在这儿,”同时性“现象已经发生——10年前的愿望,在10年后工作调整中,开始去实现。与“同时性”概念一同出现的,需要引入另一个概念:“个体化”(individuation),或者说“自性化”。个体化指的是“一号人格”与“二号人格”统整的过程。
“一号人格”,是人在意识层面能觉察的表层自我(ego),大多受到社会化的塑造。“二号人格”是人内心深处与天性接轨的自体(self)。荣格曾经说:“我总是试着为从内心深处向我走来的一切腾出空间”。其实腾出空间,就是让”二号人格“出现,让它有一席之地。
part2 职业发展迷茫
职场里人们职业发展迷茫的表象特征多种多样。我从事人力资源多年,见到过非常多的案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成绩也一般般,面临毕业就业的选择,不知如何筛选工作:不知道喜欢什么,也不知道不喜欢什么。室友说XX岗位门槛比较低,查了下相关的工作内容好像自己也能做,待遇水平也还可,就先去做做看吧!
2、进入职场工作后,发现自己对从事的工作谈不上有多热爱,但也不知道其他还可以从事什么。领导给自己安排的任务勤勤恳恳地做,四平八稳,但总好像缺少了兴奋感。
3、在一家企业里做了好几种不同类型的工作,似乎所有的工作都能承接,但是好像都没有做到如鱼得水的程度。已经工作10年了,就像一块革命砖,哪里需要玩哪搬。也不知道离开这家公司可以做什么。索性就没做过的事情都挑战一下,总归对自己成长有帮助。
4、在公司做了两三年了,该做的事情也做过了,好像没有什么盼头了。也不知道未来要往哪儿走,要么先辞职放空一下,再去想要往哪儿发展。
在生涯发展这个领域里,人们碰到职业发展的困境,表现出来的情况多种多样,简单归结为两类因素:对自我的认知不足,对环境(职场和职业)了解不足,于是就没办法很好地进行配对。在今天这个文章里,核心要讲述的就是对自我的认知不足。自我认知不足,大多是对自己的人格特征、性格特点、能力所长、喜好等认知不足,这个可以基于测评、过往经验总结进行觉察,去了解自己。那么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在于,我们所能意识到的自我,是表层自我,也就是荣格所说的“一号人格”。这个受到社会化塑造久了,按照社会要求去生活,逐渐变成了自动化地思考,所有的思考都是“意识层面”的。人一旦听不到“第二人格”的诉求,我认为体现在职场里,表现出来的就是迷茫的状态,就会开始去寻找外部的不满意,去“挑刺”:对薪酬不满意,对工作内容不满意,对领导不满意,对平台不满意,对加班不满意……哪哪都不满意。你会以为这些外部的因素一旦满足自己的需求,“迷茫”就会消失。然而事实上呢?并不会。看到这儿的朋友,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当你没有找到真正内心所喜欢的工作的时候,是不是给你加薪一段时间后,刚开始的兴奋很快消失。下班就不想工作,最好领导别找我,等等。
(《月亮与六便士》主角在“神”的召唤下,放弃了安耽的生活,离家出走,寻找自己的艺术人生)那么倾听自己“第二人格”的呐喊,并依照它的呼声去行动,follow your heart ,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你可以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力量,做这件事情本身是最让你具有幸福感的。薪酬、加班、作息……这些固然重要,但它们是副产品,不需要主动去追求。而事实上,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所想所喜,努力去追求,攻克困难,其他世俗所定义的成功的这些副产品,不会差到哪儿去。
如果依然不知道如何找到内心所想,试着回忆,过去哪些事情自己在做是非常幸福的、非常自然的、并且不那么费劲的、做完具有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件件写下来,去感受、去觉察。然后以此去延展,是否有类似的工作可以去做。这个过程可能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借助生涯咨询师的帮助。
part3 找到目标,全世界都会帮你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Coelho
当“同时性”现象发生的时候,其实往往意味着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比较大的生涯转折,我们的内心,已经帮助我们指明了下一步要走的方向。可能很多人会担心,做改变的决策,会不会带来风险?比如收入会不会下降、工作是否可以胜任、家人是否支持等。这个世界有时候奇妙的点在于,如若我们找到了心之所想,客观环境往往会比我们所设想的乐观。在埃里克森教练理论中,有一项是说到教练的五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是“每个人都是富有资源的”。我非常喜欢这条原则,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它。这与上面Coelho所说的不谋而合。其实并不是说我们真的遇到一个困难,马上就可以找到解决办法;而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发生了改变,我们不再是彷徨失措地问“怎么办怎么办?”,而是冷静地思考”我还有哪些人可以寻求帮助、我还可以做点什么去达到这个目标。“真正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所获得的支持和资源,比原先所臆想的,要丰富得多得多。
从心理学角度去理解人格特征会比较复杂,相关的理论也很多。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越研究就越会发现与心理学的交织很深。本文仅探讨荣格的人格理论在生涯发展中的一些应用可能性,实际在咨询过程中,也有咨询师会采用这个理论方式帮助来询者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
那么在这个理论应用中,收益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我们越长大,越不要吝惜时间在探索自我身上。觉察自己的经历,觉察自己的思想、情绪、知觉,并以此作为下一步决策与行动的一句,可能就会获得深刻的幸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