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响力》这本书中,作者西奥迪尼给我们总结了影响力的六大原则:互惠原理、承诺和一致原理、社会认同原理、喜好原理、权威原理、稀缺原理。
我们总是在这六大影响力法则的影响下,做出自己的决定,有时会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做出决定,有时却会起到相反的结果,给我们带来损失。
权威原理

维吉尔说:“跟着权威走。”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听从权威的意见,因为权威大部分时候给我们带来相当大的益处。
例如小时候会听从父母和老师,一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懂得多,更有智慧;二是因为他们手里攥着对我们的奖惩。
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很容易受到权威的影响,大部分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好处。比如终南山院士就是如今抗击疫情的权威,我们听他的,对于整个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但是,却有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各种“砖家”的头衔,来忽悠众人,以达到自己的利益。
还有时候,权威也可能出错。如果我们盲目追随权威,遇到自己不认同的观点时,也不提出抗议,那么可能会犯极大的错误。
例如,书中讲了一个实验案例:一个演员假装自己是医生,给医院的护士打电话,让她们给病人服用一种药物20毫克。其中有四个明显的漏洞:(1)通过电话传达处方,直接违反了医院的政策;(2)这种药本身是没有经过批准的,不得大范围使用,而且也不在病房用药的清单上;(3)处方剂量明显超标,药品的容器上清楚地写着每日最大剂量仅为十毫克,但医生说的剂量是他的两倍;(4)护士从来没见过下命令的人,甚至从未在电话里跟他交谈过。然而,95%的护士都直奔药房,要给患者用药时,在一旁的观察员才出手阻止了她们。
这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相信权威,并且有时候会有人假冒权威来欺骗我们。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不良影响呢?西奥迪尼给出了三个步骤:
首先做好心里准备,警惕权威对自己的影响。
其次,问自己: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
最后,问自己:这个专家说得是真话吗?
如果搞明白了这些问题,就可以尽量避免权威原理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影响了。
稀缺原理

“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你晓得会失去它,自然就会爱上它了”——G.K.切斯特顿
例如各类收藏家错版的钞票、模糊的邮票、极为少见的古董都会有浓厚的兴趣。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本身值钱,而在于它的稀缺。
因此,我们会看到各种限量版的球衣、球鞋、包包、汽车的出现,因为稀缺,价格更高,拥有了它,象征着身份的尊贵。
还比如大街上各种写着“最后三天”的标语,即使它已经挂了三年了。
稀缺原理背后的心理特征是逆反心理。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因为两个年轻人得不到他们想要的自由和爱情,越得不到,便越反抗。直到今天,我们还会看到很多青年男女的父母越反对这段恋爱,他们的恋爱幸福指数就越高。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感情真的那么深厚,否则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后来反悔痛苦的女人了。只是因为稀缺,故而渴望。
这个心理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比如两个玩具,一个放在孩子轻易能拿到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孩子不太容易能拿到的地方,孩子通常会对拥有后者有更强的愿望。
那么面对商家的各种手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当你觉察到自己情绪高涨,特别想买的时候,以此来警惕自己,想想是不是收到了稀缺原理的影响。我们务必记住:“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以弄到手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了。”
我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快,选择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忙,我们常常使用捷径来帮助我们做出决定。而《影响力》这本书中给我们总结的六大基本原理就是我们做出决定的捷径。
六大原理本身可以使我们的决定更高效快速,但当它们被商家利用起来,利用虚假信号从我们身上获取巨大的利益时,我们要说“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