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张华手里的几件都是小器物,他闲来反复看图册,尺寸大的还是很吸引他,重器,才当得起镇店之宝。
和周仁理这次分别,好多天都没再见了,中间张华给周仁理打了个电话,电话响了两声,又没声了,再打,“您所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
张华惦记着周仁理说的钻心瓶,可是联系不上周仁理,他也没多想,还是加紧找地方,尽快把茶馆开起来。
张华最终还是在老城区转悠,这里安静,空气也好。传承百年甚至千年的古物,不喜繁华嘈杂,得沉下来,慢慢品味。
工匠在制作宝物的时候,定得心无旁骛,内心世界清明而沉静,吃的喝的再简单,工匠的内心都有一份无限的美好,不然,器型、花色、烧造工艺怎么能这么雅!
张华每天都要欣赏一遍到手的器物,虽然真假他还是难辨,但是,透过物件,他倒是越来越悟出些别的,有时候没吃晚饭,他都不觉得,家里冰锅冷灶他也更不放心上,老婆几日没照面了,他心里也没什么波澜。嗨,人生!何以解忧,唯有古董!张华一个人的时候是不喝酒的,可是心里想得美的时候,真还想对酒当歌呢!
张华不紧不慢,每天还是早早动身,老城区能租的场地也不多,翻来思去想,还是河边的那座半成品的楼可以。
这是一栋烂尾楼,临着人工河,四周的草已经老高,在半坡上蹲着,孤零零的。
张华围着转了几圈儿,找不到主,不知道跟谁去租。早上,穿着橘红马甲扫地的大爷,手里拿着扫帚,和一个铁盒子做的簸箕,低头,一下一下揽着河边的树叶,张华下了坡,朝大爷走过去。
扫地的大爷,身板挺直,见张华来到他对面,张着嘴笑着,额头上几道皱纹深刻。
张华用手一指半坡上露出的半截房子:“打听一下,那栋谁家的?”
大爷往后倒了几步,伸着脖子往坡上看,之后低下头用左手的扫帚又往右手的簸箕里扫了两片树叶子,脸上依然挂着笑:“那栋原来是镇上盖的,后来有了区,不让盖了。”
“那我要租,找谁去?”张华低头很认真的看着扫地的大爷。
大爷一抬头:“租?都要找人拆了。”
“为什么要拆。”
大爷转身,面向人工河,抬起手里的扫帚:“这以后是河心公园儿……”
张华顺着大爷扫帚划拉的范围,看到眼前的人工河挖的整整齐齐,两岸的步道也都铺好了灰白色的石砖,绿化是天然的,修剪一下就不错,只是这河短宽,要是多几道弯才好看。
再看看半坡上的房子,远近就这么几道白墙,若是拆了,像一幅画,缺了内容,看上去不会舒服。
张华谢了大爷,再抬头看了看坡上,又上去了。
坡上的空地不小,足有十来亩,房子建的不算大,还能看出来是留好房前屋后的庭院的,张华转了几圈儿,越看越满意,下了坡,还回头又看了看,四周都是长了多年的老树,茂密的遮盖着,挺隐蔽,不大会引人注意。
张华发动了车,先去找镇政府。
镇政府有门卫,张华说他想打听河边房子的事。
门卫撩了他一眼:“你不说找谁,我怎么让你进去!”
“我找招商办。”张华斩钉截铁地说。
门卫打量了一下张华,再看一眼面前停着的奔驰,一按手里的遥控:“进去往右。”
张华拉开车门,一脚踩了进去。
一进楼,见迎面来人,张华就问:“招商办在哪里?”
“二楼,右边第一间。”
“招商办”是张华刚才一急想出来的,政府现在都设一个类似的机构,稍动一下脑子,即使政府机关的设置不熟悉,知道这点,也不至于被挡在门外。
张华找到屋,门开着,里面靠窗坐着一个戴眼镜的男的,正趴在办公桌上,对着电脑。
张华到了他跟前,他才抬头发现张华。
“我想问一下,河边半坡上的房子怎么租?”
“哪河边半坡上的房子?”戴着眼镜的男的抬头,一脸不明白。
张华说就是那条人工河边的。
戴眼镜的男的没说话,站起来,拿起桌上的杯子,绕过张华,走到对面的饮水机旁边,弯腰接着水说:“哦,你说的是离这不远的人工河?”
张华眼睛跟着戴眼镜的人,才看到这间屋子很大,两个大窗子下面一共摆了四张面对面的办公桌,进门右侧还有一组大黑沙发,饮水机的位置还有一些标语、旗杆等杂物。
见端着水回来的眼睛男明白了他说的是哪条河,张华赶紧说:“对对对,就是那条人工河。”
“那旁边哪有房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