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观后感

作者: e45f91009953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5:50 被阅读19次

      初高中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对辛亥革命有大致的了解,直到此次《辛亥革命》的观影,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辛亥革命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影片中多处给辛亥革命时期拥有先进思想的女性同志以特写,让人为之感动与敬佩。

    在秋瑾赴死的场景,秋瑾同志意志坚定的向人们阐述了她对革命的认识:“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面对家国难齐,秋瑾选择了国,为国而死,这种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始终贯穿影片中革命党人的信仰之中,观之振奋人心。 

    其中女主角徐宗汉的坚强与勇敢,执着与坚定更是深深映入脑海之中。广州起义失败后冒死收敛72烈士于黄花岗,武昌保卫战作为女护士赴前线救治受伤革命党人,加入同盟会……在辛亥革命的那个时代,女子应该裹足,女子应该待于闺中,女子应该守在家中照顾家人的思想还存留于多数人脑海之中,这份打破封建思想的勇气总是令人敬佩的。

    起义大军中也不乏勇敢英武之人。喻培伦携手榴弹与清军同归于尽;林觉民为了革命信仰不苟于偷生;黄兴坚守作战,宁死不屈,誓死将革命进行到底;七十二战士英勇不屈沉入大海;谭肇康冒死收敛72烈士……他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还有的新婚燕尔,为何他们牺牲生命,不计成败利害,甘死如饴,只因信仰二字。

          与之相比,影片中的清政府却截然相反。革命起义正盛,国家命运前途未卜,隆裕太后与皇室大臣却在朝廷里品尝美食,奕匡与英国公使私相贿赂,袁世凯为了一己私利,停止作战索要军饷……官员的腐败,国家主权的丧失,人心的缺失,使得隆裕太后也感慨:“不亡国没有天理。”

        人总要经历些东西才知道是非对错,隆裕太后亦是如此。面对袁世凯的背叛与自私,才认识到作为一国之首的自己最应该感谢的人应该是孙中山,是他留住了自己的体面,中国的体面。

    “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是孙中山先生在辞职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时所说。剧中许多人物对孙中山先生做出评价。但是通过观影,我认为评价“孙中山先生是个无私的人”是对孙中山先生最恰当的评价。担忧起义失败,欲替黄兴带领队伍进行广州起义;担忧国运,放弃舒适的生活,弃医投身于革命事业;为了推翻清王朝的黑暗统治,结束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放弃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位于袁世凯……为什么那么多人追随孙中山先生?原因就在于此,还记得孙中山先生在影片中所说的话:“我们希望这是一次不流血的革命,不再有生灵涂炭,不再有同胞的自相残杀。”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使中国不再受列强欺负,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使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或许便是孙中山先生终生的期盼。

    广州起义,武昌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却牵制了清军的主力,同时使革命风潮席卷全国。尽管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但是其对推动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中国的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推翻了中国存在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种种对后世产生的积极的影响是无法用言语来比拟的。

    此次观影使我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对于孙中山先生亦是有了更加深厚的敬仰与尊重。同时亦让我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于国家发展,国家领导人应重视民心,对于个人发展,我们应当做一个言而有信,坚持本心,积极帮助他人,心怀感恩之心,同情心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唯有如此,才能一路前行,一路收获。

    《辛亥革命》观后感 《辛亥革命》观后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辛亥革命》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nh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