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想课堂三重境界(二)

理想课堂三重境界(二)

作者: 逃离的长耳朵兔 | 来源:发表于2022-07-10 19:52 被阅读0次

    定向预习,课堂不再从零开始

    如果说教学目标本该是一切课堂教学的统率性概念,那么对预习的重视,以及对预习这一学习活动的特殊处理,可以视为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一个特色。

    预习甚至是学生唯一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可以体现在预习的水平上。通过预习作业,通过定向的预习,学生要完成对学习教材的全面的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当他走进课堂的时候,是一个已经完成独立学习的个体,而课堂也就不再从零开始。

    “思维五步”+“过程三段”远离机械破碎的课堂

    怀特海的过程三段是“浪漫–精确–综合”。我们会对事物或知识的某一局部进行聚焦,对此一点进行深入的认知、理解,这就是“认知的精确阶段”。

    而杜威认为每一个成功的认知思维的两端,开始是一个迷惑、纷乱或困难的情境,结果是一个澄清、统一或解决的情境,思维就在这两端之间进行着,在这两端之间,思维的过程经历了五个步骤。

    1.有疑难的情境引发思维的冲动。

    2.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

    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4.推断每个阶段所得的结果,看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

    5.进行试验、证实,驳斥或改正这个假设。

    教学过程中的三大模糊:

    1.目标不清晰。

    2.将自己策略中的自己的行为部分或集体的行为部分当成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3.教学有没有效果是由我们自己说了算,就是可以利用自己的先天权威否定来自学生的学习感受。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应该设法做到:

    1.课前明确清晰的目标。

    2.依据掌握的其他信息指定出课堂教学策略。

    3.形成一种反思习惯,要持续追问。

    训练有素

    在教学实践中,更为高明的境界或方式就是“训练有素”。

    新教育十分强调训练有素,“训练有素”,既指学习行为上的训练有素,包括上课的某些程序,包括学习的一般流程,以及对话规则等,也指学生思维上的训练有素。思维上的训练有素,就是养成一种比较专业的敏感,能够迅速对问题进行归类,搜索出最接近问题解决的工具和方案,尝试着进行解决。

    新教育有效教学概念系统中的“学生学习标准”,就是一个为了让教师教得清晰,学生学得明白,学生家长帮得正确的方案。

    通过清晰的知识梳理,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避免盲人摸象般地跟随老师,在题海战术之中捞取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的“应试知识”。

    两套大纲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前台的话,教师专业发展(包括职业认同)就是它必要的后台。没有高度的专业,课堂教学就极容易沦为一种形式主义的应试,无论是成功的或者失败的应试教育。

    如果说理想课堂是明线,是第一套学习大纲的话,那么新教育儿童课程就是暗线,是第二套学习大纲,是整个智力的背景,是完整人性的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想课堂三重境界(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on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