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天晚上,当我洗完澡躺床上,跟往日一样打开微信,点开订阅栏,准备清除这一天的公众号文章时,看到了“她在江湖漂”这个公众号更新了。
这个公众号的号主我认识她,她并不认识我。她叫达达令。她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喜欢的一位公众号博主之一,从前她白天上班,晚上写稿,几乎天天更新,后来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她发了一篇声明,决定不再日更了以后,便消失在了屏幕的那头。
我点开达达令的文章,从头到尾非常认真地看了一遍,甚至有些地方还停下来思考了许久。在文章读完后,还显得意犹未尽,连忙点赞留言,倾吐心声。
而后,又翻看了历史记录,才发现距离达达令上次更新,又有一个月之久了。
从每天更新,到一两个月更新一次。我知道,她的生活依然在继续,只是适时放下了某种牵绊。
不禁感叹,越来越多的公众号在停止更新,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有无数种,因人而异,无法一一说清。
02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查看了一下自己的公众号订阅栏,才发现我总共关注了173个公众号,置顶了5个,其中还包括一个我自己的。
置顶的号更新越来越少,反而是那些不置顶的,依旧天天推送着消息。
也懒得去取关,又懒得去关注新的公众号,这或许就是我目前的佛系状态吧。
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除了置顶的几个号以外,我已经很少完整地看完一篇推文了。
除了强迫症就范,必须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将所有公众号头像右上角的红点点消除以外,已经没有任何看文章的欲望了。
相比起读推文,我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上抖音刷几条视频笑一笑,也可以看一期《奇葩大会》,又或者刷一刷微博热搜。
作为一名公众号作者,我得每天跟标题死磕,与阅读量战斗,为各种转发点赞量而焦虑不安,我似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研究数据上,却忘了将时间花在阅读文章里。
信息的冗杂,以及各种视频类APP的诱惑,使得我除了看到一篇跟自己生活非常贴切的文章以外,已经很难有点进去的欲望了。
“人生已经很艰难了,每天晚上还要被各种公众号教做人,教谈恋爱,太累了。”一位曾经非常好的读者这样告诉我。
你也很久没有看完一篇推送了吧?03
情绪化,我想是所有公众号文章的主线。没有情绪的文章,自然引不起转发,进而带不动阅读量,无法形成爆款的良性循环。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叫做《这类型公众,我劝你还是少读》。
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讲,大部分自媒体文章,都是为了煽动读者情绪,只管摆明观点,并不注重论据与论证的正确性。
通过一个观点,筛选出一波赞成的读者,再选出一帮反对的人,进而让双方互怼,自己在中间收割廉价流量。
深以为然。包括自己在写文章时,也会过多地参入主观情绪,希望文章能够更燃一点,最好是被人看了以后,能瞬间激发体内隐藏的转发能量,动动手指发到朋友圈。
我记得我面试新媒体工作的时候,被面试官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在你看来,什么是好的内容。
每每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都显得胸有成竹,直截了当地回答:公众号关注下的特殊群体爱看的文章,就是好内容。
但也有很多时候,对于这个答案,我也不知道正确与否?
04
我们经历过多少人生的分分合合,然后在公众号里寻找情感的共鸣;
我们同样看过无数的书籍,接着又在公众号里找到类似的想法;
谈过一段段恋爱,开心过,也同样失落过,但都能从某个公众号寻找到一份相同的慰藉。
我曾经在公众号上问过一个问题,说你们为什么会喜欢一个公众号?
其中有很多人告诉我,他们喜欢一个公众号,除了喜欢他们的推文以外,因为他们能从文章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更多的是因为喜欢屏幕背后那个奋斗不止的人。
喜欢一个自带光芒的人,也许自己也能沾点光。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世界里,我们每天接触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数以千计。
很多时候,人工智能的机器推荐,甚至比我们自己更加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机器总能知道什么样的文章符合你的偏好,然后将其推送到你的面前。
不能说这样的方式好或者坏吧,只能说存在既有其道理。
最后,我还是希望你,在面对这样一场信息战中,能够学会自我甄别以及筛选,并且使用信息,而不是被任何信息牵着鼻子走。
保持自己理性的想法,才能抵制住信息的诱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