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了五年时间后第一次输液,到了村里的诊所简述了病情,诊所医生配完药过来给我扎针的时候,四下观察我,终于确认似地带着惊喜问:你以前是学医的对吗?
“呵呵,是啊”夹杂着些许心虚,回答的答案却被自己故作轻松的尴尬笑声裹挟着急促向前,也不知医生是否听到。
自09年大专护理专业毕业以来,对于不愿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的我来说,护理仿佛变成了我人生的一个污点与梦魇。
还记得刚毕业时找工作,由于所学专业专业性太强,只要是护士以外的任意工作都属于跨专业,所以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劣势,每每被约面试,总是事先绞尽脑汁提前彩排好怎么回答面试官五花八门的面试提问。
而众多面试问题中,有一个永远被我押对宝的问题:你为什么不选择做护士,而选择现在这个行业?
经历过各种场面的我也在一次次磨砺中冠冕堂皇地回答:可能是本身自己心理素质的原因,看到医院里的环境与手术的场面会感觉很压抑,心里也很难过,所以觉得并不适合做这个行业。
所幸,在我看起来真诚而富有同情感的表情下,很多人并没有再刨根究底地追问下去,才让我受伤的心情稍稍平复。
学生时代,不可自拔地把鲁迅先生奉为人生偶像,不是因为他脍炙人口的文章,立志救国的崇高理想,仅仅单纯因为,他是近代最有名的一位弃医从文的学者。
放弃,代表一种勇气,而在放弃以后能够在另一个空白的领域从头开始,得到认可与成就,无疑是对自己最大的证明。
于是,堂而皇之地把自己弃医的举动公之于众,从心底也试着说服自己,我的行有法可依,有路可循,心里竟也时时闪动着小小的渴望与激动,尽管很多时候并没有用尽力气,但一想到心底的那一点小小的梦,却有一种毫无理由的自信在升腾,好像我只属于那个梦。
弃医的理由,竟然也是为了从文,只是因为硬件条件的匮乏,不得不选择“曲线救国”的路线,这一点倒与鲁迅先生有某种程度上的曲同,于是在刚学会用QQ的年代就不假思索地为自己起了个“天使作家”的名字,前者代表职业,后者代表梦想。
正洋洋得意的时候,闺密的一句句轰炸把我打回了原型:妮儿,我经常会痛经,该怎么调节才好呢?
“我有鼻炎,该买什么药吃好?”
直至后来一位关系不错的同事问我能否帮她从B超单的数据上看是男是女,我做快哭晕状,我已经不做护士好多年,而且您需要的是医生好吗?
大家好像纷纷失忆,结婚怀孕,纷纷问我孕期注意事项,生子以后,育儿经又变成我的专业必修课之一,稍有反抗,“控诉”纷纷砸来,你不是护士吗?
又来了!偶尔有稍有良知的熟人问到我的专业,只是轻轻感叹惋惜:白衣天使其实也挺好的呢!
我也感动地涕泪长流:是很好,可是我还是想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虽然,脱下了一身白衣,却仍旧在每年5.12给同胞送上祝福;遇到医暴医闹事件总是义愤填膺,久久不能平复;偶尔陪朋友去医院就医时却对她关于医务工作者的小牢骚与不满及时疏导,我这一生,弃了白衣,却终究还是那个天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