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夏日的“最后一舞”。
大暑,夏天最后的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骄阳似火,人间滚烫,大暑已至,长夏未央。
虽说,此后便秋意渐浓,但,此时的湿热交蒸,却也实在难熬。
何以解暑?古人自有妙方,惟一“静”字了得。
静,不是平淡,不是平庸,而是充满内涵的幽远,人于静中触景,则人生静美。
静能生凉,似有涓涓清泉,从心上流过,便不觉夏日苦炎热。
人要静,需得一个“闲”字,在闲适中看潺潺流水,看粼粼波光,感受山水的空灵,感受时光的宁静与淡雅。
就如白居易,在暑气蒸腾的夏日,搬一把椅子,端坐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心静自然凉。
而北宋诗人苏舜钦亦深谙此中情味,他说,“静中情味世无双”。
在这个夏日苦永、挥汗如雨的时节,诗人酒后微醺,正清闲无事,他宽衣解带,这会儿完全躺平。
他在卧榻上放松身心,享受着“闭门即深山”的清幽与闲适。
当季各种各样的瓜果,浸泡在凉水里,或浮或沉,清香诱人,随时可品尝,也可用于醒酒。
床头上,堆放着诗人读过的各种典籍。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阅读莫不是最好的选择,它使岁月悠长,也使内心静谧。
忽然,一阵凉风徐徐而来,吹过北面的窗户。
诗人打开窗户,只见一片稀疏的竹林映入眼帘,竹影摇曳,满目翠色如洗,绿色蔓延无边。
窗外的景色,清新悦目,祥和宁静。瞬间令人俗虑皆消,心神安宁。
诗人临窗倚床遥望窗外,蓝天多么辽阔,白云在其间悠悠徜徉。心灵也仿佛随着云朵自由流浪。
一幅意境新奇,情趣别致的消夏图浑然天成。
在诗中,你看不到暑季的半点燥热,相反,却有丝丝凉意袭人。
瓜果、美酒、书籍、疏竹、蓝天、白云……一切都那么自自然然 ,舒舒服服。
像诗人这样自由惬意、静卧流年、无所挂碍的夏日生活,实在是令人羡慕和向往啊!
在这个“清风呼不来,洒汗欲成雨”的暑季,如若没有琐事可做,暂无忧愁来扰,何不静静享受这片刻的安宁呢?
苏舜钦,字子美,不光是名字美,人也生得俊美,可谓是北宋的颜值担当。
他在当时的地位,不亚于现在的流量明星,他的画像在坊间广为流行,备受追捧。
欧阳修曾盛赞其容貌“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
苏舜钦出生于汴京的官宦之家,祖父官至宰相,父亲曾任工部郎中、河东转运使。
他二十六岁进士及第,与宰相杜衍之女完婚后,又有文坛领袖范仲淹的激赏,苏舜钦成为一颗被世人看好的政治新星。
政治上,他支持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而毕生最主要的成就则是在文学和艺术上。
他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善写古文和诗歌,尤以在诗文革新方面的影响力最大。
欧阳修对苏舜钦推崇备至,曾在《苏学士文集序》中赞其曰:“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意思就是:苏舜钦的年纪虽然比我小,但我学古文反而在他之后。
公元1044年,苏舜钦支持范仲淹推行庆历革新,在朝廷受到弹劾,被削籍为民。
他因此退居苏州,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修筑家园,造亭设景。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苏舜钦因祸得福,远离了纷纷扰扰的官场,从而得以诗酒年华,安静度日。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暑中杂咏》
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
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
——宋·苏舜钦
赏析
这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是一首盛夏即景小诗。构思巧妙,笔法细腻,不仅刻画了清新凉爽、幽静柔美的夏景,亦绘出了诗人夏日生活的画面。
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各种各样的瓜果,浸泡在水中,上下浮沉,刚刚饮过酒,有点微醺,正等待吃凉瓜。床头上,都随意堆放着“我”读过的各种各样的典籍。
诗的前二句,侧重写室内环境和人物活动。
以“嘉果浮沉”来展示情节,既能点明是众果俱繁的夏季,紧扣诗题“暑中”二字,亦能反衬出炎暑的蒸燠。
在夏日苦永、挥汗如雨的季节,室内的画面却是:冷镇在寒水中的各种鲜瓜时果浮沉上下。摆放在案桌上的清汁美酒散发着芳香。
诗人宽衣解带,坐在那里剖瓜食果、独酌缓饮,面带醉意。
“半醺”二字,以情态使诗人纳入画面,并将其潇洒独放、怡然自乐的消夏举止写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床头书册乱纷纷”一句,表面写书,实际写人。书册是供人阅读、受人支配的。书册的杂乱不整,正是诗人心烦意懒的反映。
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凉风吹过北面的窗户,打开窗户,只见一片稀疏的竹林映入眼帘。高卧闲看窗外,又是一个白云悠悠的好天气。
此二句,使画面由室内转到室外。而这室外景,不是户外观赏所得,而是由室内诗人临窗卧看而及的凉风、疏竹、青天、白云等所组成。
窗外的疏竹在柔风轻拂下,碧影摇曳分拢自然。
和风进入敞开的北窗,将凉爽送给室内临窗倚床遥望夏云的主人。
“凉吹”二字,使无情的微风变得无私博爱而富有灵性。
一个“行”字,又使飘然不定、千姿百态的白云变得有情,仿佛有意怡悦欣赏它的诗人。
翠竹、白云,都是具有季节特色的优美小景,如“新篁抽笋添夏影”、“夏云多奇峰”等。
洁白无瑕的白云、有竹君之称的绿竹还常常与品德高尚的君子联系在一起。长期放废闲居的诗人选择它们入景,亦为寓情其中。
结句“卧看”二字用得最为传神。它展示了前面“酒半醺”的诗人置杯停饮到偃卧在床的动作过程,增强了画面的生活气息。
它又体现出诗人临窗卧看白云的生动形象,人物闲适自娱的心情亦流露其中。
也正是这“卧看”的视线,才将室内画面与窗外风光紧密联系在一起,里外相互辉映,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意境新奇,有人有物有景、情趣别致的消夏图。
此诗除题目有“暑中”二字,通篇诗文却逢暑不言热。
作者将生活中捕捉到的典型形象,以隽逸的文笔、独特的构思,在炎气蒸腾的暑天中展现出一派凉爽宜人的幽美境界,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