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 KW 不伤害任何人
不伤害任何人
这篇文章的主题乃源自公元前第四世纪的古老「希波克拉底誓言(Hippocratic oath)」,这是所有医生都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其中的一条誓言总结为几个「简单」的字:「不伤害任何人」。奇迹学员若欲将课程的教诲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这个言简意赅的原则来提醒自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探讨「不伤害任何人」的一般原则及其具体的行为表现。我们会全面地检视自己,以便进一步地了解这个原则的宗旨,并且将它付诸实践。我们可以一开始先问问自己:「不伤害任何人」这句话对我的意义是什么? 然后再进一步地自问:我如何能依照此原则来过我的人生? 紧接着,全面检视我所谓的「人生」,在此我必须着手省察自己「所有」的假设、信念、价值,以及活在这个世界的生存模式。若在这个检视过程中抱持真诚的目的,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及洞悉自己是如何在生活中与他人互动及建立关系的。身为奇迹学员,我们将以耶稣所教导的投射、特殊性及人际关系作为我们探讨的基础。首先,你可能会心里有数:我曾利用别人来达成我人生的欲望,以及满足我的需要和期许。这算是一种伤害吗? 那么,就让我们先看看以下的举例,再来确定这些关系模式之下的内涵是什么:
1)比如说,无论是在学校、职场或任何我投入心血的地方,我曾利用别人来让自己出人头地。我其实是从他们身上攫取我所需要的,以便自己能够一路领先;而且我毫不在乎自己是否给予他们任何回报,我甚至一点都不关心他们的福祉。所以,基本上我的心态是非常自私的,满脑子只有自己的利益。但我以尊敬和友善的外表来隐藏自己真正的企图。而最终的结果是,我对他人和自己一点也不诚实,我隐瞒自己在这些人际关系的背后所抱持的真正目的。
2)在爱情关系中,我可能会逐渐观察到,自己是如何利用他人来满足情感及生理上的需求,甚至为了隐藏我利用这段关系暗中所怀的企图,我谎称自己的真正目的,却一点也不在意这样做是否会伤害对方。
3)在我的家庭关系中,我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想要在各方面都杰出和卓越,使父母的夸奖都落在自己身上,让兄弟姊妹望尘莫及。换句话说,我必须善加运用家中的情势,作为攫取父母的疼爱、赞美和认同的手段,因此,我成了家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我从未真正为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姊妹着想过,只在乎他们能为我贡献什么,以使我达成特殊性的目标。
从上面这三个例子来看,很明显的我曾利用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来满足自己,罔顾他人的福祉,「这的确是一种伤害!」上述的观念和行为还包括缺乏爱心、自私自利、贪得无厌和自我中心,这些都算是《奇迹课程》所讲的「特殊性」。我了解到自己一直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因为我在这世界的生存模式乃奠基于「匮乏原则」,这正是小我妄念的思想体系之标志。我接着领悟到更多,像是:
1)如果我相信自己是一具身体,我就会一直以小我为师,因为小我所教的正是:我们都是分立的身体,本身是欠缺不圆满的,需要「外面」的东西来满全我们。所以我需从你那里取得我所要的,以弥补我所感受到的缺憾。
2)因为错解了自己和他人的真实面目,以及人生的目的,我伤害了他人。事实上,奠基于小我的人际关系一定会导致伤害,总是伤人又伤己,这是注定的。但是,因为在这之前我未曾花时间反省过自己的想法、言语和行为,所以我从不知道自己伤害性的本质,于是不自知地伤人,然而在他人眼里可能是看得一清二楚。
3)利用别人来满足自己其实就是在攻击他人。正如《奇迹课程》所说的,这样做只会引发自己的内疚,让自己陷入妄念之中。我的愤怒总指向你未能满足我的需求,以及未能完成我在所谓的人生大梦中所指派给你的任务。正如耶稣在正文「梦中的角色」这一段所说的:
以最简单的话来讲,攻击就是你无法完成心中的任务而起的反弹。……当你发怒时,不都是因为对方没有完成你指派给他的任务?这不就成了你攻击他的正当「理由」?(T- 29.IV.3:1;4:1-2)
虽然我之前并未察觉到自己潜意识的运作模式,但现在我终于明白,我的人际关系一直是由这「罪咎-攻击」的循环所主导。此外,我也发现到,因为我强烈地想要保护自己,所以从未允许任何人接近或亲近我。那我究竟要保护自己「什么」呢?显然地,我不要他人像我利用他们一样来利用我。因此我无意识地建立「与世界情感疏离」的生活模式,因此无人可以亲近我。这就是《奇迹课程》所指的「攻击-防卫」的循环。
攻击复防卫,防卫复攻击,每天、每时、每刻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周而复始地将心灵囚禁于铜墙铁壁内。心灵的枷锁愈扣愈紧,几乎看不见任何可供逃生的缺口或尽头。(W-pI.153.3:2-3)
我现在领悟到自己的大半人生都笼罩在伤害的阴影之下。不仅是因为我刚才发现了自己的动机,以及一般人际关系背后的真正目的,还包括我觉察到自己所有的行为都经常是在批判他人,好像他们全都与我分立及有别似的。就这样,我透过批判而让分裂成真,并让此信念深刻烙印在自己的心灵中。如果我们用「理性批判能力」来作为一个人成熟且懂事的指标,则只会让罪咎更加挥之不去。为什么呢?因为「投射形成知见」(T 21.in.1:1)。这句话的内涵是:我相信罪咎存在自己内心,所以将它投射出去以嫁祸给他人,以便我可以批判那个人才是有罪的。在灵光乍现之时,我总算又觉察到了一点:自己也曾做过书面攻击。例如,多年来和他人的书信往来内容其实对我自身的伤害非常大,而对于那些「成为我投射和攻击的对象」而言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我在无意识中以文字作为伤害的工具。当我将觉察到的具体伤害性的想法、语言和行为套用在所有事情上时,一连串的自我发现便涌上了心头,所以我现在可以看到「投射-攻击」的模式其实已经渗透到我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当我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暂停片刻时,忽然又出现了一个念头:「忽视所造成的伤害是什么?」
我提起笔来记下我在生活中所忽视的事,以便深入探索这个问题。其中的一些想法如下:
1)我是否曾经在人生的任何关系中没有负起自己的责任?
2)我是否曾用情感冷漠的人际互动模式作为自己消极面对人际关系的方法?
3)我是否曾预先就决定不让任何人侵犯自己的独立性,因而选择不去正视出现在我面前的事?
4)我是否曾利用「排外」的合理掩饰,预先就决定将圣子奥体的某一部份隔绝在外,认为他们与自己不相干?
5)另一个有用的认知浮现了:任何人若是基于自己的需求来与人相处,则无法拥有真正的关系;然而要放下需求是多么困难的事!
6)最后一点,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我的想法和言行内涵中是否缺乏了仁慈和关爱呢?如果有的话,是否是因为这样做能满足我追求「特殊性」的需要?这一部份的自我反省同时具有举一反三的效果,能够让自己不断地探求及发现:还有什么事会阻碍我实践「不伤害任何人」这个原则?
在〈教师指南〉中、上主之师的第四个特质「温良」这段话里,我们会很有趣地发现到,所读到的有关温良的字眼并不多,出现较多的反而是有关伤害,以及必须放下特殊性与嗔恨等构成小我的主要观念。事实上,伤害(及其衍生义)的字眼在这只有两段话的章节中就出现了九次之多,而温良(及其衍生义)只出现三次而已。这并不足为奇,因为《奇迹课程》所再三强调的观念,就是以「化解」小我思想体系作为回归上主的途径,上主是一切爱的源头。我们只要从开头的段落中读个几句,就可看出上主之师放下伤害的思想体系之重要性:
伤害必然来自评判。那是由不诚的想法而形成的不诚行为。它一旦判决弟兄有罪,必也同样判决了自己。平安到此告终,它已拒绝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于是,「上主的课程」形同虚设,神智不清的妄心便会大展「神」威(M 4.IV.1:3-7)。
因此,耶稣指出在我们批判他人之前,其实已经先批判了自己。我们依据小我的指令相信自己与生俱来就有错,因为我们制造并变现出一个梦境,用这梦中的内容来表明:
「我与造物主及生命根源已经分离了。」之后,由于这个错误所产生的罪咎令我们害怕不已,所以我们设法逃避这个痛苦,其第一步作法就是否定这个罪咎在我们心内,第二步则是将罪咎投射出去,让其它人为自己原先指控自己的所为来背负罪名。因此,这「不诚的想法」就是我们的自我控诉,而「不诚行为」就是我们指控和批判他人。同时,经由「判决弟兄有罪」,我们仅是强化了最初被我们当真的「自己内心的罪咎」。如此一来,我们必会迈向一个结局:「平安到此告终,它已拒绝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因为此时我们已经呼求小我成为我们的导师,于是我们抹去上主的课程,换上自己神智不清的妄心。耶稣接着说:
每位上主之师在训练的初期就该明了,伤害别人必会使他彻底忘却自己的任务。使他陷于迷惑、恐惧、愤怒、猜忌之中。再也无法接受圣灵的教诲。若想听到上主「圣师」之声,必先明白伤人乃是一无所用之事(M 4.IV.1:8 11)。
上面这段话的第一句非常重要,且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它明确地指出,奇迹学员必须「在训练的初期」就明白:他必须要完全化解伤害,否则便无法学习圣灵的课程。换句话说,当我们的想法或任何言行存有伤害的念头,会立刻使我们的「妄心」更加地坚固,既使我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妄心会阻碍我们觉察到自己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意图和动机。再者,我们明白《课程》所指化解的本质,就是将无意识的层面提到意识层面,以使我们能觉察到自己的小我而让圣灵来化解它,所以,我们若固守伤害和批判的念头,实际上是在阻碍自己学习和修练《奇迹课程》。我们终究必须明白:伤害的念头阻碍了圣灵之声,以确保我们永远不会自梦中醒来而回归我们的神圣根源。
总而言之,我现在能够领悟到不伤害任何人,且毫无例外的真实意义。依照这个原则来生活的意思是:在任何环境、关系、事件和情况中,我必须经常观照自己的念头,并且敏锐地觉察到自己已经离开了正念(圣灵的居所),而决定转换到妄心(小我的领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大部分的人在生活中,都是惯性地以小我所设计好的程序作为我们人际交往的自然模式。我们大半时间都是与小我为友,如今要和耶稣或圣灵建立真实的关系,让祂成为我们的导师反而变得很不自然。同时,要放下任何一种形式的伤害似乎是一项很难超越的任务。但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奇迹课程》告诉我们,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愿心」,愿意放下「我们」的方式和「我们」的知见,并寻求「从不伤害的那一位」之协助,祂会有求必应。让我们回想一下耶稣在〈教师指南〉中所讲述的「温良」特质,用这段话来提醒自己:我们想要牵的是他的手,与他和所有弟兄同行,我们会走在「不伤害任何人」的温良道路上。在这里我将〈练习手册〉第一百九十五课的标题句子改写成「爱乃是我不伤害的道路」。
因此,上主之师是全然的温和良善。因为他们需要温良的力量,救恩的任务才会变得轻松愉快。凡是存心伤害别人的人,是轻松不起来的。伤害别人对他既是毫无意义的事,温良自然成了他的天性。对神智清明的人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选择?一旦看到了天堂之路,谁还会选择地狱?谁会宁可削弱自己的力量而不惜伤人,放弃温良带给人的所向无敌之大能?上主之师的力量就在他们的温良之中,因他们已经了解了,自己的邪念既非来自上主之子,也不可能出自他的造物主。这样,他们的意念便结合于那神圣的生命之源。于是,他们的意愿(其实也就是上主的旨意)才得以自由地展现出来。(M-4.IV.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