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的同学向我倾诉她的苦恼:
她最近老是和别人争辩,
而且每次争辩后她都觉得别人有点烦她。
她举了个例子,
有个师兄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关于朋友圈不要设置三天可见的文章,
她就在下面评论:
朋友圈要不要设置三天可见是个人自由,
没必要老是被社交绑架。
然后那位师兄表示理解她的想法,
但是朋友圈开放是一种关怀,
他还是选择开放朋友圈。
听到这里我觉得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后面我这个同学依旧揪着这个问题不放,
还直接对那位师兄说要和他辩论。
我:????
我就对她说,
你说的其实也没什么问题,
朋友圈是不是三天可见的确是个人自由,
但是你的师兄显然不是在说这个,
你的师兄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的,
你是从自我边界和个人自由出发的。
而且他也对你的想法表示理解了,
他知道你在说什么,
但是他说的和你说的不是同一件事情呀!
我这朋友听了还是不服,
又想要和我辩论了。
我于是打了个比方:
爸妈说:天气变冷了,你快点穿秋裤!
你:冷不冷我自己知道,穿不穿秋裤是我的自由!
师兄:好的,我马上穿!
看起来都是对爸妈命令的反应,
其实他们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
有时候我们好像讨论的是同一个话题,
但其实我们的角度根本不一样,
所以争论的意义其实也不大。
有一天,我关注的一个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推文,
主要是讲“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
然后我在评论区看到了室友的评论:
“以前有很多案子因为历史的局限性,
没有办法还原真相,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正义也许会迟到,
但绝不会缺席!”
作者回复她:你没看懂文章。
然后我的室友有点生气。
其实我知道室友的问题在哪里,
无非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说的是什么。
那篇文章说的是,
迟到的正义会使无辜的人受害,
正义必须是及时的。
而室友说的是,
正义会受到现实条件的约束无法及时到来。
正义会受到现实条件的束缚无法及时到来,
这并不能推出迟到的正义就是正义。
我认同作者的观点,
迟到的正义使无辜者受害,
有时还会破坏秩序。
正义很难及时到来,
但这并不能成为正义缺失的遮羞布,
缺失正义就是非正义,
我们应该去改变正义缺失的现状而不是为它辩解。
当然,因为室友的性格原因,
我也就没有跟她讨论这个问题。
最后说一个我的亲身体验:
当我卯足了劲去和别人争论的时候,
往往是我出错的时候。
争论的意义在于交换观点,
而不是强行将我们的观点塞给对方。
我那位争论朋友圈开放问题的朋友最终想明白我到底说的是什么了。
我告诉她,
和别人争论的时候,
你必须清楚知道两个问题:
1.你们说的到底是什么?
2.你们争论的分歧在哪里?是什么?
想明白这两个问题了,
很多争论就不会存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