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何以退秦师
李臻林
我们大多数人在向别人求助的时候,往往都是极力向别人说明自己的困难与需要,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多惨,然后摆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乞求对方能够大发慈悲,施以帮助。事实上,这种人大多也都是难以得到别人的帮助的,原因则很简单,我们只要换位思考一下便明白了。假如有一个人突然跑到你面前来向你诉苦,一个劲儿地抱怨自己多么多么的不幸,多么多么的倒霉,最后开口一句便叫你帮助他,那么你会是什么感觉?我相信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对这种事情的第一感觉就是——关我屌事?所以我们会觉得很烦,一般都不愿意去管这种事情。而对于向别人求助这种事情,《烛之武退秦师》这则故事便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这里我们先把这则故事做一个现代化的翻译。
烛之武对秦君说:“晋秦两国重兵压境,郑国知道自己快要灭亡了。”秦君说:“哼,知道就好,就怕郑国不知道呢。你这次深夜过来见我,该不会是想求我绕了郑国一命吧?”“当然不会,我这次冒险来到这里,其实是为了替秦国谋划利益的。”“什么,你说什么,你一个郑国人来替我们秦国谋划利益,我没有听错吧?”“你没有听错,因为在秦国得到利益的同时,郑国也会因此而得到利益。”“那好,你姑且说说,秦国的利益何在,郑国的利益又何在?”“如果晋秦联军消灭了郑国对于秦国有利,那么我半句话都不会多说,现在就立刻滚蛋;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郑国的灭亡非但不会给秦国带来半点儿好处,反而还会给秦国带来不少的坏处。不相毗连的两个地区无法由一个政府来统一管辖,而必须由两个政府来分别管辖,由于两个地区有地理隔离,所以这两地的政府基本上也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两个地区只有紧紧相连,没有地理隔离,才可以由一个政府来统一管辖,而不需要再另外设立一个政府来管辖。对于这么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我相信身为一国首脑的你应该比我这个一介草民要清楚得多。而对于秦国、晋国、郑国三国的地理分布情况,我相信秦君应该也是了然于胸的。秦国在晋国的西面,而郑国在晋国的东面,两国之间的距离有足足一千里之多,纵然秦国今天是瓜分了郑国,然而对于这块飞地你们又该做何处理呢,在此再另外设立一个政府来管理此地吗?如果是那样,那么这必将又是一股割据势力,不会受到秦国政府的半点掣肘。而晋国则不同,晋国与郑国的疆土相邻,倘若晋国瓜分了郑国,晋国的政府可以直接管辖此地,而不需要在此再另外设立一个政府。换句话说,由于地理因素,郑国的灭亡并不能给秦国带来好处,而只能给晋国带来好处。齐国、晋国、楚国都是秦国的对手,更何况晋国还遏住了秦国的东出之路,为何成为盟主的是他晋君而不是你秦君呢,最主要的因素还不就是秦国被晋国挡住了路,难以在中原伸展手脚吗?晋国是秦国最庞大也最紧要的对手,相信秦君做梦都想把晋国给打垮掉吧,而晋国的实力雄厚了不就是秦国的实力削弱了吗?所以要说,灭掉郑国对于秦国来讲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呀。”“嗯,你分析得不错,秦国灭掉郑国确实捞不到什么好处,但是秦国不灭郑国又能够捞得到什么好处呢?”“秦国被晋国阻断了道路,在中原又没有一个落脚点,因而难以向中原扩张。鉴于此,如果秦国能够高抬贵手,饶郑国不死,那么郑国愿意做秦国的小弟,给秦国做东方的军事据点,以后如果秦军来到东方,我们郑国愿意给你们提供住宿和粮食。”“哈哈,这倒是挺诱惑人的。那行,我这就撤军,不再攻打郑国了。”于是,在秦郑两国达成协议后,秦君便带领部队撤回秦国了。
烛之武成功劝退了秦师,这对郑国来讲无疑是有益的,但是我们要问,秦君为什么决定退兵,是因为他可怜郑国吗?当然不是,他退兵是因为有利可图。是的,秦国饶了郑国,并不是因为可怜郑国,而是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正是因为烛之武让秦君看到了利益,所以他才肯罢兵回国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烛之武上来就是一句“郑国好可怜,秦君饶命啊”,然后赖在秦营里不走,嚎啕大哭,要死要活,那么郑国最后会怎样?等着亡国吧!因为秦君只会站在秦国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会站在郑国的角度来看问题。但是烛之武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在强者的眼里没有弱者的席位,泪水只不过是弱者在无助之时的无助表现,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强者饶过他的理由,因为这对于强者来讲毫无意义。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无一都不是利益,如果闹到最后得不到利益的话,那么一切活动便没有任何意义。所谓“一炮打响,黄金万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没有利益的事情不做,要做就做有利益的事情,因为毕竟做事本身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最后没有利益来作为弥补,那么谁会愿意白白付出代价?所以烛之武并没有幼稚地哀求秦君,而是拿出一个谈判家的姿态,与秦君进行了利益交换,正因如此,郑国的危机才得到了解除。
没有任何利益可以给别人,仅仅只是徒手向别人索要利益,这样的行为叫做乞求;给予了别人以一定的利益,然后再去伸手向别人索要利益,这样的行为叫做交易。这里想要表达的是,在我们向别人寻求帮助的时候,切莫做出一副乞求的样子,而应该摆出一副交易的姿态,因为乞求是毫无意义的,只有交易是实实在在的。毕竟,不图名,不图利,谁愿意做雷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