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竹思雨
最近一周都在忙着职称报卷的工作。第一次自己组卷各种的懵,一会儿缺这个材料了,一会儿又那写错被退回了,自认平时是个细心人儿,可这事儿完全玩不明白了。
想起报初级职称那会儿,那时不需要考试就能直接获得初级职称证,哪像现在他们新入职的还得考试凭证上岗,想想那会儿还是幸福的。
然后是中级职称那会儿,经历了各种考试,年轻同志基本都能考取,对于那些年龄大点的,准备考完退休的,通过率还是低些。
这会儿,我忙着报的副高职称,妈妈说:“你要是在学校教书,能晋上这个就算是迈进副教授的门槛了。”想想教授这类高大上的词儿,能与我沾上边,顿感光耀了门楣。想来这名号对我还是有极大吸引力的。
中级职称晋完,我便开始着手准备副高报卷的各种硬件条件了,还好根据职称条例的规定,自动预留出了长达五年的准备时间。这期间工作中每每遇到的棘手问题我都会一一记录下来,将它们分类汇总加以总结,挖出了一个个深层次的问题,再想办法去一一击破。
按照这种方法,我每年都能发表一篇论文,报卷时手中已经攥着5篇论文了。然后,还遇到了一只拦路虎——职称英语A级的考试。基本8、9年前上学时背的记的,全还给老师了。还好,成绩我很满意,61分,并且一次通过了。对于“我很满意”说这话时虽然有点脸红,但想想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那句金句,我也就觉着没啥了,咱不还多考一分那么。
再就是准备两个不同模块的计算机考试、日常工作中的业绩成果、各类获奖证书、继续教育考试,样样都不能少。
这五年每每想起这职称考试就如鲠在喉,如坐针毡。我也在思考中国的职称制度是否合理。
之前看了一篇知乎上的文章,介绍了他给妹妹写职称论文的经历,对于那时还没有准备论文的我有了深深的触动,那时就在想中国论文的含金量究竟几何是值得去研究的。这类你抄我来我抄他的,没有提出任何有实质问题的文章大量泛滥,也催生了发表论文的黑色产业链。
我在网课的学习中,陈爱民老师的经历使我印象深刻。当时他做研究生毕业论文,找来了他想研究那一课题的27-28篇文章,一一试验后竟无一能重现作者的结果,这令老师很沮丧。
还有论文代写代发这类学术不端行为,黑编辑漫天要价,都会在你发论文前后蜂拥而至。这谈钱那谈价,搞得一身铜臭味儿。
也曾经有住院医师发出质疑,我们一天手术台上台下忙的昏天黑地,哪有门诊大夫的空闲可以静心写几篇论文?我是理解说这话的医生的,曾经作为检验系统一线员工的我,那时同样也没有做学术的时间和想法。
看2017年的职称评选还是有些许变化的,今年首次把不以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证书作为报考的先行条件写入了该制度。虽然还没有实质性取消两考试,但是改革总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再没有更好的制度来取代现行的职称制度前,大家还是该考试的考试,该准备的准备,学到了总是自己的,心态决定一切。
同在职称考证路上奔波的伙伴们,我们一起加油吧!
考证路上,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