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好像从来都不把经验当一回事儿,无论儿时父母的告诫,还是如今别人的遭遇。更何况把《富爸爸,穷爸爸》亦或《菜根谭》读个几十遍,尽懂其中精华,也不如一次亲身经历来的更有效果。“别人怎么搞,我就跟着怎么搞”可能大有人在,可看似笨人有笨法的模仿招式,却一定不会太尽人意。
我们这儿有个中档饭店,饭点火爆的一塌糊涂,周边更高档些或价格更低些的饭店怎样都拼不过它。印象之中,此饭店开张之后也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不知不觉,成为了地头龙。老板当时的处境和思考的问题也能猜测一二,如怎样做才能更赚钱,又如怎样才能成为本地区的地头龙呢?从0到1,下定决心去开饭店,要思考的是赚钱够花;从1到2,下定决心把饭店开的更好,花花肠子一般的心思却不是我能全呈现出来的;而从2到最大值,这个过程相当的震撼了,看书、询问式的“采访”也不能详尽的其中的奥秘。
我只知道:每周7天,每天一道特色菜,价格让利一些,口味用心一些;当没有主食(米饭、馒头等)的时候,您出去买我会客客气气的道好;每次结账或正在享用时,送点儿饮料、多给点儿折扣、送上特色菜一份。这之中除了和气生财之外,我看出了一丁点儿奥秘,薄利多销,只是不知老板走过多少不同的弯路,才在薄利多销这个地方定型并那么做下去的,这种经验只有踏实摸索才有。咦,做生意的不都是利益最大化吗?记得我在大酒店做传菜员时,没有的菜我们可以出去买,赚差价都是几十、几百的呢,这样让利真的好吗?可能我的疑问是错的,薄利多销和利大少销赚的钱可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前者更累一些吧。
利大少销赚的钱也很多呢,呃有点儿废话。以前做观赏石、首饰等与石头有关的事物时,我们这儿有句俗语,“一年不发市,发市吃三年”。一年我可以一块石头都不卖,但只要卖掉一块儿,我三年的门面费、水电费、人工费等费用就都来了。可正因为这个梗的原因,石头市场的变化非常之巨大,与股市有攀比之意,而且石头市场作假之多,不可想象。比如琥珀之蜜蜡,造假到处都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可我们再换个角度去思考,有人造假代表着大众喜欢,大众喜欢代表着不愁销路、不愁不赚钱,造假也会去拿别人喜欢的东西去做吧?前段时间有这样一则新闻,几人做假币亏了很多钱的事情,钱谁都喜欢的,可从前面蜜蜡造假来看,这几人经验不到位,并没有带来该有的画面就被抓了进去。突发奇想,去想好事儿,想和自我羡慕的人做相同的事,可这之间除了经验貌似没有区别了。
又如前几月我学运营时一般,每天看非常多的公众号文章,有的时候可能要看几个小时之久。可渐渐的发现,那些运营的文章貌似并没有多少我所需要的东西。久而久之,想通了,别人公众号之上的文章,貌似都是已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才放上去的,我想好事儿是行不通的,我需要的是置身处地的走一遭,去失败、失败、再失败才对。那些东西可能只是看看,学习下别人的写作技巧即可,其中的东西对我来说,都该是可有可无才对。
如何评价这句“可有可无”呢?还记得罗永浩老师一时冲动一般冲入了科技界,开头就标榜业界最牛公司做法的事情吗?那时崇高的理想,文艺的做法,不同的逼格,可背后却是叫好不叫卖,很多4A的公众号评价为:他不该这样儿、那样儿去写,应该写性价比、人机交互之类的。这件事情的背后带来的思考是很多的,一开头就把目标定的如何如何伟大、广阔,想象着未来如何如何美好,可现在的结果呢?从一潭死水变成半死不活,又从半死不活慢慢的爬了起来,其中多少艰辛、多少难题?
这里我是有经验,可以发声的,打拼过很多公众号,想用内容创业,开始就标榜非常牛的大佬去做,去模仿。最终,结局不但可以猜到,而且猜到的就是事实。这就与经验拉不开关系,老人常说,“馒头一口一口的吃,事儿一丁一点的做”,慢工出细活不代表着浮躁式学习、模仿就能带来想象的画面,就如同我所遭遇的经验是一样一样的。从最初的上论坛,到去豆瓣,最后成了新闻端。嗯,新闻端有广告费,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可是门槛高呀,进不去呢!与上段的含义一样,一潭死水、半死不活之后,逐渐摸懂了敲门。可这些经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卖钱的,我提供方法亦或者帮您解决问题之类,亦或者新闻端重中之重的“有多少人看”该如何如何解决,这里就不多说什么了,只是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可这就算成功了、有经验、叫好叫卖、可以处理各种问题了吗?
经验之谈不是句空话,犹如真金白银砸出个真理来一般,非常之难罢了。如若您不信,我们可以期待下这次罗老师带来的是震撼还是失望就可以了。
我想小而美,我想有作为,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