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乡纪事‖桐河之恋

家乡纪事‖桐河之恋

作者: 乡土中原 | 来源:发表于2022-09-02 00:05 被阅读0次

    老家在社旗县的西南边缘,与唐河县桐河乡的龙泉、焦庄、冠园等距离很近,来往密切,耕地更是地头搭地头。

    老家通往桐河街,是村西南角的一条公路。沿着这条公路正西约500米,便是社旗、唐河两县的分界牌。继续西行约4里地,向左拐一个弯,便可看到唐河的支流—桐河。

    一、历史的变迁

    小时候,漫长的冬夜,我依偎在父亲的被窝里,多次听他讲述桐河和桐河街的故事。桐河发源于方城县的老君山,流经桥头、高庙,进入唐河县境内,因岸边适宜种桐树而得名。

    桐河街以河得名,地处南阳、唐河、社旗三县交界,古时候桐河河运发达,临河建有码头,称“桐河店”。桐河街在明清时,就修筑了土寨墙,以防水患、匪患,街内青石铺地,号称“三里长街”。清朝时,东寨门外河上兴建了七孔四十米长的石板桥,从那时到现在,桐河东乡的人们上街赶集变得方便。

    古时候,桐河街是宛东的名镇,十分繁华。集市上,粮行、牛行、棉花行,店铺林立,商船沿桐河下行至唐河,再顺河而下入汉江。民国时期,铁路公路开始兴起,桐河的河床变浅,船运没落,古镇桐河,从那时开始,慢慢变得交通不便,没落了。

    二、儿时的桐河

    儿时的世界里,没听说过北京、上海,甚至不知道郑州或者南阳。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牵着父亲或是母亲的手,去看桐河,逛桐河街。

    桐河离开方城北部的山区,一路南下,进入唐河境内已变得平坦。春天里,我和小伙伴们喜欢到桐河岸边抓蝴蝶,采茅芽。那时候的河滩里,有笔直的杨树、柳树,三五聚集;有各种绿草以及野花,一眼望不到边。最有意思的是河面上的一群群水鸭,有些在快速划水,扎堆儿打斗、嬉戏,划出河面上一圈圈的涟漪;有的一个猛子扎下去,再浮出水面时欢快地吧咂着嘴,吞食着水里捉到的战利品。

    河面上的那座简易石桥,是老家人去桐河赶集的必经之路。小时候一到夏天下大雨,家里人会说,雨下的真大,桐河桥都涨水了,那就意味着桥对岸的寨门已堆上沙袋,无法赶集。

    最喜欢有些时候,一阵短暂的中雨过后,天放晴了,我会央求父亲带我赶集。赤脚走到桐河时,石桥上面有哗哗的流水,水下的桥面被冲洗得干干净净。我抱紧栏杆,脚伸到水里,涮上一涮,厚厚的泥巴冲进了河里,脚丫子立马变白。然后就蹦蹦跳跳趟过漫水的石桥,激起了层层白色的浪花,跑累了停下脚步,忽然觉得脚痒痒的,吆,原来是水中的小鱼,一群群扑上来亲吻我的脚面!

    三、桐蛋

    桐河的河道弯曲,滩涂众多,水草丰茂,鱼虾丰富,给鸭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桐河上的蛋鸭生产优质甜蛋,个大皮薄,分量重,一般6个就可达到1斤。经过特殊工艺腌渍后,味香可口、余香不尽,称之为“桐蛋”。

    说到桐蛋,不能不提到家乡桐蛋的腌制工艺,鸭蛋洗干净后,在盐罐里滚一滚,再放到事先用水调制的豆杆灰(老家的超火灶,豆杆燃烧后的灰烬)里蘸一蘸,或者放到老家才有的黄胶泥里蘸一蘸,成一个不规则的大球后,放到陶瓷罐或瓦罐里,密封二十天,桐蛋就腌好了。吃的时候,把桐蛋拿出来洗干净,放到锅里煮熟,磕开,蛋清绵软,蛋黄巨大,如沙似米,呈深红色。流着亮晶晶的油,与妈妈蒸的馒头配着吃,可真算是人间美味。

    讲到桐蛋,历史上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在60里桐河摆下奇门青石铁蛋阵,以桐鸭诱敌阵中,大胜曹兵。

    听说桐蛋已载入《中国土特产大全》,难怪近十年来,桐蛋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销售火爆,甚至远销到新西兰、澳大利亚、东南亚及朝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四、糖精、胡辣汤、调凉粉

    从小到大,在桐河街上吃到的美味很多,最让我难以忘怀的,首推糖精、胡辣汤和调凉粉。

    每年夏天,父亲到桐河街赶集,都会买回一包糖精。糖精的外形像白糖,颗粒状,但直接入口,味道发苦。这一小包糖精,不到一角钱,却够一家人吃一个夏天。那时候的五黄六月天,没有冰块,也没有汽水,口渴的时候大家喜欢喝“井拔凉”,从深井打出的一桶水,放几颗糖精,味道立刻变得甜丝丝,喝一碗又凉又甜的“井拔凉”,从头到脚的爽劲,真的让我找不到北!

    母亲牵着我的手上街,不管逢集背集,刮风下雨,也无论办完事多晚,都会在兜里留下一角钱,带我到街南头的公社食堂,买上一碗胡辣汤,让我解馋。胡辣汤端上桌子了,冒着热气,汤色温润,上面飘着几片肉片、面筋、豆皮,几根绿的菜叶,还有隐约可见的红薯粉条,喝一口,麻辣的、鲜香的、温暖的感觉,一天逛街的疲惫顿觉烟消云散!

    逢集时跟着父亲赶集,他总会带我吃一碗调凉粉。卖凉粉的地方在老街的街筒里,现场摆几个小方桌,凉粉是头天夜里在瓷盆里做好,拉到现场后倒扣在桌上的瓷盘里,两三个完整的圆盆底形状,灰褐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瓷盆的旁边,是切凉粉的案板,还有一字排列的罐头瓶,里面装着各种调味料。

    卖凉粉的小贩真忙呀,一个人,嘴里吆喝着“凉粉,红薯凉粉,好吃不贵”,同时手起刀落,噼里啪啦,一盘薄厚适中的凉粉送到客人的手里,这边已经有人吃完后结账告辞,“您走好,好吃不,下集再来”,小贩不住地说些客气的话,一张脸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灿烂。

    客人接过小贩递过来的凉粉,坐到小桌旁,随手摆弄着面前的调料瓶,根据口味轻重添加一些盐水、蒜泥、芝麻盐、咸香椿,搅拌均匀后开始大快朵颐,好不惬意!

    历史的烟尘已渐行渐远,我的双亲都已长眠在桐河东乡的黑土地里,只有桐河水在静静地流淌,轻轻地诉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纪事‖桐河之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fs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