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俞敏洪某个论坛上阐释“衡量评价的方向决定了教育的方向”这一论点时,用了女人找男人的标准做例子,由于没有表达好,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误解,他发圈深表歉意。他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一个国家的女性的水平,就代表了国家的水平。女性素质高,母亲素质高,就能够教育出高素质的孩子。男性也被女性的价值观所引导,女性如果追求知性生活,男性一定会变得更智慧;女性如果眼里只有钱,男性就会拼命去挣钱,忽视了精神的修炼。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这话没毛病。但貌似他也说过:培训机构的老师是孩子的心理辅导员,公立学校老师是孩子的心理杀手。这话我一点不认同。不可否认,因为金钱利益关系,培训机构的老师特别喜欢妖魔化公立学校的老师,但是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关注学生心理的老师。
关于自己的孩子和班上的孩子,对于他们的教育,我依然认为相比眼前功利的成绩,我更喜欢各种顺其自然的努力,比如最近状态比较好的是:曼妮、思怡,确认过眼神,没错!
昨天和璇聊天,有个惊人的发现:我们学校有两个老师是她的同学,一个是大师级别的名师,另一个是一个临聘老师,而临聘老师当年的成绩可是碾压从政前在我市某名校当高中政治老师的璇和我大实小的名师。由此可见,真的成绩重要,但人生中起决定作用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状态也就是情商很重要。璇还说她们班上有两学霸——一个博士,一个毕业于北大,至今未婚,年近四十,自己急家人急,而人家择偶标准还停留在十八岁。人生中或许许多事情真应该顺其自然,相比早恋的严重后果,孤独终老应该更惨,该萌动时萌动;该暗恋时暗恋,该恋爱时恋爱,该结婚的年纪结婚,或许会更好,如果一味被学习课本填满,最终人生也难得圆满。
这些观点,我真应该好好和班上的孩子们分享下,毕竟他们开始有自己喜欢的人了。
公立学校的老师是制造学生心理疾病的人?脱粉俞敏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