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分湖芝蘭在我的简书《调料换配方》下面留言评论:响油鳝丝的关键是热油浇到葱姜末上,顿时香味来了,用筷子搅拌一下鳝丝,吃口非常鲜美。
看到这一段,顿时觉得非常有场景感,尤其特别有喜感。
我回复说:老底子上饭馆吃饭,响油鳝丝上来,必有一个人站起来拌鳝丝。当然,用的是他自己的筷子,那时候不流行公筷。这个,可以单写一篇,让大家笑笑的。
芝蘭姐姐鼓励我写出来,那就写呗!
响油鳝丝,苏州人称响炒鳝糊,是传统苏帮菜。到饭店吃饭,这只菜是必点的。就像芝蘭姐姐所说,鳝丝上来,响油也响过了。好客的主人一定会站起来,快速把鳝丝搅拌一下,目的是把葱姜丝、胡椒粉搅拌均匀,然后招呼大家:豪稍趁热!吃吃吃!
众人筷子如雨点一样落下,顿时,一盘鳝丝只剩盘底的一汪清亮的明油,一点汤汁也不会剩下。这,就是检验一盘鳝丝合格的标准,汤汁一定不能澥,要牢牢包裹在每一根鳝丝上。
回头来讲,那双搅拌鳝丝的筷子,就是主人自用的筷子。有的人还会在搅好鳝丝之后,条件反射一样,习惯性地把一双油亮的筷子伸进嘴里,吮干净筷子上的油汁。
现在想想,真的蛮腻(恶)心的。但是那时候好像也没人觉得不妥。主人用自己的筷子给客人搛小菜是好客,那时候不流行公筷,那时候的人没有这种讲究。要是请客的时候主人不给客人搛菜,那才是失礼怠慢。
讲过了响油鳝丝的筷子,意犹未尽,索性再添一只故事,讲讲八宝饭的勺子。
八宝饭也是苏州人的传统点心,过年宴客,席上必有一只八宝饭压轴。八宝饭上桌的同时,会上一只盛满白开水的大碗,这碗水是用来洗调羹(小勺)的。
八宝饭上桌,预示着一桌丰盛佳肴已经到了尾声。各人面前的杯盘碗筷早已一片狼藉,那把调羹,舀过炒虾仁,舀过炒鳝丝,粘满了油汤,再用来舀香甜的八宝饭,有点串味。放在开水碗里涮一涮,再舀起八宝饭来,就干脆利落多了。
一桌人共用一碗水来涮调羹 ,那个水最后呈现什么颜色,真好比一碗内容丰富的三鲜汤。那时候也不流行公勺,上一碗公共白开水洗个人的小调羹,已经算讲究人家了。一般只有饭店里才有这个做派。
现在想想,还是蛮腻(恶)心的。
讲真,那时候的卫生习惯虽然不如现在,但是,那时候的菜是真的好吃。鱼有鱼鲜,肉有肉香,鸡有鸡味。小菜里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添加剂,厨子也没有那么多以次充好的花头经。
网上有个段子,问你还记得上一次下馆子是什么时候?吃的什么小菜?
我想了想,觉得就是搅葱姜,洗调羹那次吧!
吃的啥个小菜?响油鳝丝,猪油八宝饭,还有一只烂糊三鲜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