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
孩子现在一岁多,喜欢搞破坏,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表现的很抗拒:会发火、乱扔玩具、打翻饭碗、抢小朋友玩具、咬人、打人。这让我们一家都很头疼。家里面是老人一直在带孩子,他们觉得只要孩子在外不受人欺负就好了。但是我们觉得长期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也曾试着和孩子沟通过,但是孩子不听,还用他的大眼睛瞪着我们,很不满意的样子。之前听过一些微课,说批评孩子影响孩子自信和自尊。搞得我现在束手无策,听的课越多越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了?
最近接的几个咨询都是觉得许多专家的观点和理念很好,但是用回自己的孩子身上,好像又不管用。
就拿到底要不要批评和惩戒孩子,或者该从什么时侯开始对孩子进行批评与惩戒,许多教育专家众说纷纭。其实单独的来看,每个专家讲的都对,但是如果把他放到某个孩子身上,却又显得有些苍白和无力。原因在于孩子本身的生而不同。
因为每个孩子不同的基因、气质及个性差异,所以决定了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采取的不同管教方式。像这位妈妈的孩子,经过我对其行为的综合分析与了解,我判断他是以力量型性格为主导的孩子,他们生下来身上就带有“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无所谓”的特质。而让他们学会遵守秩序和规则,并在秩序和规则中享受成就是这种类型孩子的父母要格外注意的。
因为这种类型的孩子很容易看到别人的错误,也会当场纠正别人的错误。他们有正义感,有能量,也有领导能力,但就是对自己却很放松。又天生喜欢争执,得理不饶人,什么事情非要争个死去活来,而说话又直来直去。对一件事不做解释,行动又快,能动手的几乎不可能动嘴。所以如果想让他们懂得规则与秩序。在孩子还小时就适当训斥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比较容易和他人产生冲突,管教这种天生带领导气质的孩子,不拿出权威和榜样的示范,很难让孩子心服口服。
所有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程度的训斥理论功底,保证训斥既有用,又有效。不仅不会既伤了与孩子的感情,又没把问题解决。
接下来我根据我和那位母亲沟通的情况,总结了一份与力量型孩子“过招”的法宝,仅供大家参考,有不详不尽之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一般来说,力量型性格的婴儿出生10个月后开始懂得大人所说的“不行”、“危险”等话语的含义,但对大人的发怒还是不能理解(力量型性格的孩子感觉方面会迟钝些),父母只好反复用力地说。尽管如此,爸爸、妈妈不断发出的“危险”,对他们来说,几乎好没有什么效果,因为他们天生坚持己见。于是平常性格温和的爸爸或妈妈只有用严肃且超出平常声调的声音对他讲:“不行”、“危险”(记住保持同频,不超过四个字,不要啰唆。力量型性格的孩子最喜欢简单、明了的沟通方式),这样就可以让孩子记住不能触摸危险物品,更不能将危险物品放入口中。
通常在1岁左右,当宝宝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做不该做的事情时,就是转折点出现的时候了。如果吃饭时,孩子先眼神一亮地看看你,然后把那碗饭扔了,你就要知道,已经到了可以对宝宝实施管教的时候了。
从这个时候起,你可以开始让宝宝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了。
行为举例:如果孩子吃饭时把饭菜丢得到处都是。你要把他抱起来放到地板上,让他捡起一些递给你,这样就等于是让他“帮”你收拾了。尽量不说教,而是把你正在做的事情告诉他:“好了,我们把米粒弄了一地,所以我们得收拾干净。”
所以2岁前,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用多次重复的短句、手势和情绪让你的孩子明白,你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所以,一周岁半开始,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且屡教不改就要轻微呵斥(家长可以说: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不好,然后示范给他弥补过失的方法);
行为举例:你的孩子想从小伙伴手里抢一辆玩具卡车。你可以语方制止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然后不必给他解释错在哪里。而是把孩子的所思所感回应给他:“妈妈知道,你想要那辆卡车。”确认孩子的感受,会有助于他平静下来。一旦他足够平静到能听你说话,你就可以把你的管教信息传达给他。但是,要用简单的方式告诉他:“别抢,别抢,刚才说好的,该明明玩了。”
从3岁左右开始对孩子屡教不改的原则性错误呵斥也还来得及,只不过不能是轻微的呵斥了,必须是中等程度的呵斥才能起作用,同时还要开始给孩子讲规则了(注意这种类型的孩子前期不要讲道理,要到6岁以后孩子对事态有基本认知再给他讲)。
这个时期的宝宝爱发脾气,这是因为他们还不能控制情绪。首先先让他平静下来。如果他让你抱,你就抱起并摇晃他,直到他安静下来。如果和他接触只会让他再次爆发,那就给他留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平静下来。
在孩子平息这场情绪风暴之前,不要试图和他谈论发生过的事情。但一旦风暴结束,也不要因为如释重负就不再谈论这件事情。相反,你要重新回到刚才的场景中,因为这个时候正是纠正错误的时刻。
行为举例:
你的宝宝不想穿衣服,大发脾气,把玩具车扔得到处都是。等他平静下来后,你要把他领回到玩具车的地方,平静但坚定地告诉他现在要把玩具车都捡起来。如果他真的很难做到,那简化任务。指着玩具车告诉他:“你捡这些车,我捡那边那些。”然后做为家长的你要待在那儿,直到宝宝干完他份内的工作为止。
如果他拒绝去做,再次发脾气,就重复上面的做法。不过这次要用更长的时间等他平静下来,并确定他明白你是当真的,然后再回到玩具车那里,让他重新开始清理。
如果你错过了3周岁这个比较好的时机依然没有关系,机会还是有的,只要让孩子7岁前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就行,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但是很可能要辛苦一点必须进行大声严厉的呵斥和责罚(如罚站,罚跑步等)才会有效。
如果再次错过了这个教育良机问题也不是很大,在10岁前教育好也来得及,本来在10岁前是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但是因为前期没有教育好,光同孩子讲道理已经不能起作用了,大声严厉的呵斥和责罚同样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可能要对孩子进行一些中等程度的体罚才行,但是必须在10岁前进行。
如果过了10岁,本来是应该同孩子讲民主的时候了,如果前期没有教育好,这时候同孩子讲民主只能让孩子更加变本加厉,所以在13岁前进行中等程度的体罚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进行严厉的体罚才会有效,但同时也存在让孩子变得更叛逆的风险,所以进行严厉体罚时还必须讲究艺术才行。
过了13岁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型,是到了要给孩子50%的自主权,应该同孩子做朋友和哥们的时候了,如果到了这个时候依然没有教育好就很麻烦了,这个时候如果对孩子进行严格体罚只有50%的胜算,弄不好很可能就会造成孩子逃学或者离家出走。
必须要很有经验的人士操作才有可能改变孩子。
过了16岁孩子则基本成年,70%以上的自主权应该还给孩子,家长只能起参谋和军师的作用,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教育好,即使是进了公安局也不一定就能够改造好了,基本上只能看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现在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对这种类型的孩子刚好是反其道而行,在孩子小听不懂道理应该讲规则的时候,偏偏去同孩子去讲道理讲民主,在孩子应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偏偏惯着孩子,等发现问题严重了,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才急病乱投医严加管教,结果越管问题越严重,孩子越来越叛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像赌博一样听天由命了。
另外在文化学习方面很多家长也是在小的时候(幼儿园)都让孩子拼命玩,进了小学以后就拼命补课,结果造成孩子越来越厌学。
几乎所有任性的孩子(这里可以忽略性格因素,只讲行为)大多是在这样一个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对妈妈提出要求——妈妈拒绝——继续要求——妈妈拒绝——哭、闹、叫——妈妈妥协。
这个问题经常出现在那些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打骂多与“引导和鼓励”的家庭和经常习惯性的被否定的孩子。对于这种在家里总是得不到认可的孩子,如果马上用这种方法,估计效果并不好,一是孩子不一定相信父母的言行,二是家长有时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让原本理想的计划走形。
其实,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
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很多老人都是对于难缠的孩子都习惯去妥协,对于听话的孩子却习惯去干涉。长此以往她会让听话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不听话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放肆。
听话的孩子放手(不要管,不要看,多错几次,自然就对了)不听话的孩子看守(定规矩,在规矩内让他按自己想法做,出了漏子告诉修正方法)。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就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找准方法,找对方法,才能在教育上少走弯路。
来自凯瑞的话:
以上内容选自我和这位妈妈的部分对话内容。具体到您家的孩子,还是那句话,因为孩子生而不同,所以我们要区别对待。或许你的孩子你大声说一句他就很难过,而别人家的孩子大骂一顿,两钟后又恢复原样,继续嬉皮笑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