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小强和我是同村的,我们相差两岁。因为家庭贫困,小强在初二那年主动放弃了学业,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这座对大部分人来说有着无限机会的城市。可对小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而又迷茫的城市,因为它不仅比我们那个小村大了不知多少倍,还因为他对它一无所知。它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自己该靠什么在这座城市生活下去。
我想小强独自走在北京的街头,看着那川流不息的车流,以及那行色匆匆的人流;看着那繁华的街头以及那靓丽的人群。他该是多么的孤独与无助呀!
一个要学历没学历,要背景没背景,要技术没技术的农村小伙。要想在祖国的心脏,到处展现的都是信息化、高科技的这样的一座城市生活下去。我很难去想想他将靠什么样的毅力在这座城市扎根下去。
转眼间,我们竟然有十年的时间没有联系了。最近,我们通过口口,加微信,又建立了联系。我也才知道了我们分开以后这十年来小强的一些经历。
原来小强到北京后,也是到处找工作。因为没有什么学历,也没有什么技术。只能干一些苦力活儿,他做过饭店的服务员,端盘子,洗碗呀!去工地干过小工,搬砖,拌水泥。还干过掏粪工等等。最苦的时候,因为手上快没钱了,每天只能买两三个馒头就白开水吃,连咸菜都舍不得买。
不过呢,现在小强跟我讲,他前段时间换工作了,据他所说他现在在国企工作。我们他干些什么。他说你知道谷歌、百度吧,跟它们很类似,我们做的是卖网络上的一些关键词等等。听着小强跟我讲了一大堆的专业术语,我听的是云里雾里的。我在想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小强吗,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什么让他实现了这样的人生蜕变。
我记得小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兄弟我好歹也在北京十来年了,怎么着也得有两把刷子了吧”,我能听得出他说这话时的自信,我想这与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02
圆圆是我朋友的朋友,我们虽然还没见过面,但关系已经好的不得了了。这也就让我知道了很多关于她的故事。
圆圆是山东人,同时也是家里的长女。她还有一对儿龙凤胎的弟弟妹妹。
先不说其它的,大家可以想想,在今天的中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有专家预计,中国将在次实现人口突破性增长。可到二零一七年底,全国新增人口才一千七百多万,比专家预计的少生了二百多万。据有关专家推算,一个家庭供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保守估计在六十万到两百万左右。一般的家庭都负担不起。
面对重重压力,幸运的是圆圆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并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不然的话,她可能面临的就是辍学打工了。毕业后,她选择了教室这个行业。
前两天,看到她发的朋友圈,一间空旷的屋子里摆放着一张讲课用的桌子,还有6套学生上课用的桌椅。下面写着她的感言,看来我又来早了。
看到这张照片,我就有些纳闷了。因为前几天,她还在讲,学生们在期末考试了,马上就可以放寒假了,要回家过年了。这又是什么东东?而且,一个班怎么会有这么少的学生,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开始找她聊天。原来,期末考试确实已经结束了,她们也放假了,因为离过年还有些时间。她就又找了这样一份工作,在辅导机构帮放假的学生做辅导。这样在回家前还可以再挣一些,补贴家用。
因为要上课了,我们的聊天也就终止了。
但是,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当时我问她,为什么这么拼?她说,我们一样,因为我们都是不甘平凡的人,我们都是想把生活过得更好一点,所以我们要加油啊!!!
是啊!我们每个人生活的起点都不一样,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想把生活过得更好一点。
03
去年休假回家,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不一样的大姐姐。我们之间的聊天让我感触很深。
我因为离家比较远,就算做动车也需要十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为了打发车上的无聊的时间,我带了一本书《周恩来传》在火车上看。当我看的累了,合上书休息一下的时候,做我旁边的姐姐开始与我聊天了。
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面前这个气质高贵的女人,竟然已经年近40,不过看上去,绝对不超过30岁。跟她的聊天不用说,肯定是愉快而顺畅的。我也知道了她的不少往事。
她是四川重庆的,在毕业以后,没多久在家人的催促下就结婚了,不久怀孕,第二年,生了个儿子,很大多数人一样,她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这一晃就是七年。人生能有多少个七年啊,看着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突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在家除了做饭,洗洗衣服,做做家务,什么都不会了。
生活还要继续,难道自己的后半生也就这样过了吗?她这样问自己。她感到了恐惧,她无疑是坚强的。她毅然放弃了现在的舒适生活,决定到大城市去打拼。
可是对于三十几岁的她来说,她真的没有什么优势。跟别人比经验吗?就算当初她把专业学的很精,可是过去了七八年了啊,在现在告诉发展的今天,一件产品可能一两年就过时了。跟别人比经历吗?你干十小时,那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可以干十四个小时,所以说,那什么跟人家比啊?
可是,她告诉自己,我的起点虽然输了,但我绝不能输在终点。我现在如果不敢起步,那我永远是人生的输家。
现在,从她的着装就可以看的出来,她已经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现在的她,月收入十几万,而且每天的工作量也不大。她现在对学习的投入是每年十几万。而且,今年打算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英语上,因为孩子上高一了,她要利用这三年的时间把英语学好,这样就可以和孩子用英语进行沟通了。并且挣够孩子大学出国留学的费用,以及做好去国外陪读的准备。
她再也不是几年前那个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的只知道做家务的家庭主妇了,现在的她,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自信与底气。整个人看上去可以说,气场很强大,好像拥有洪荒之力似的。
04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要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真的没必要。
因为人生就像跑马拉松,前面那几公里你跑的再快也并不能决定你就能拿到最终的冠军。只有谁最先跑过终点,才是最后的赢家。
所以,人生可以输在起跑线上,但请不要让自己输在终点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