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满月了, 我们闺蜜去看她,因为平时跟她关系很好的几个闺蜜都没有生宝宝呢,她是头一个完成当妈这个梦想的,我们都打趣她说你什么都第一、从小第一个跳级、总是年级第一、第一个读博、第一个当妈的也是你,瞧瞧还有什么是你不能的?
这么一说,朋友反而一下子显得情绪很低落了,眼神黯淡的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像我妈控制我一样,控制我的孩子的欲望那么强,我觉得我妈根本不爱我,我就是她的人生的成绩单,从小就把我的人生一步一步设计好。出门要像个淑女一样、说话要温柔、不许大笑、不许穿短裤、毕了业就结婚。还好老公是自己找的,要是我妈再给我安排个老公,我就更别活了,我这辈子连奇装异服都没穿过、连走路吃个冰激凌都不允许,我真他么白活了。”
我们看到平常最温柔的闺蜜连粗话都爆出来了,都诧异得很,纷纷劝她尽量往好了想,她妈妈平时也是为她考虑得多了点,要懂得天下父母心都是为孩子好。不过她意识到孩子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成长阶段,算是比很多家长要强很多了。
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这种情况,以自己的所有经历来规划孩子的未来,事实上,家长的意识中,最欠缺的是:
第一、父母没有界限感
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干涉孩子的生活,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学业选择、谈婚论嫁,到处都少不了家长的干预。
更有家长连孩子的隐私保护意识都没有,不经孩子的允许就进孩子的房间、翻孩子的手机、电脑、日记,整天很不得支棱着耳朵窥探孩子的一举一动,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任何事都要参与和操心。孩
子成家后也不跟家长分开,再有了孩子就扔给父母带,自己丝毫没有承担教育的意识。而父母的控制欲延伸到孙子辈的身上,自己觉得累又有苦难言。
第二、孩子既不独立又想自由
孩子从小就形成了依赖的思想意识,开始是摆脱不了家长的控制,后来是不想摆脱,成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都搞不定的“负二代”。
全民都在努力把孩子养废养残,成为干啥啥不行,吃啥啥香的伸手党。曾经有邻居老婆婆将近80岁了,把50多岁的儿子告上法庭,要求返还30多年父母支付的生活费。这位妈妈亲手把自己的孩子养成了“啃老”一族。
第三、成年巨婴比比皆是
从小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你学好习就行”,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品德培养基本是空白,造成了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独自生活后只会泡面和点外卖。
而品德教育的缺失让孩子成为自私自利的“白眼狼”,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感恩和回报他人、没有承担意识,对家庭只是索取没有付出,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只想自己的利益无视他人的存在。
这样的家庭培养不出来具有担当和责任感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娇惯和溺爱往往是害了孩子一辈子,你既然要求他只会学习,不给他任何动手实践的机会,孩子肯定是成年后啥家务也不会干,还得老人去照顾他。
既然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以自我为中心,他肯定学不会如何跟别人换位思考和交流,最终的结果就是只剩下孤家寡人在这个世界上,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会这三种培养孩子的思维:
第一、家长要有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的意识
有句俗语说的是生孩子是老母鸡都会的事,但教育孩子才是人类特有的。家长一定要有:孩子有孩子自己的生活的意识,在孩子逐步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后,父母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为他将来离开家做准备。
在孩子上大学之前教会孩子学会如何处理跟其他人的关系?如何面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如何处理好跟他人的关系。
第二、在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有意识的退出孩子的生活
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得体的退出孩子的房间,在孩子成年之前教孩子学会生活技巧、如何照顾自己的基本技能,得体的退出孩子的生活。
在孩子成家后除了必要的帮忙以外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孩子体会到你们爱的同时学会自己承担自己小家庭的责任。这是父母应该具有的意识,而不是跟孩子生活在一起,造成彼此的干扰和摩擦。
第三、家长要有反省自己行为的意识
对于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家长首先要想到的应是自己有没有过份,有没有过度的干涉了孩子的生活?孩子的逆反也许已经累计了很久,家长有没有从细小的细节就注意到,为什么要累计到爆发才意识到,家长是否有失职?
不要认为情绪控制是小事,孩子的小事不及时化解就会成为大事,而且一旦形成了性格上的缺陷,可能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未来成家立业后自己如何处理跟自己孩子的相处模式。
为人父母最可怕的是都没有经过基本的培训就上岗了,但大部分人不的不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说这种尴尬无法避免,那么父母至少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无知,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