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日常生活的套路|符号互动论

日常生活的套路|符号互动论

作者: 尚洲 | 来源:发表于2017-01-15 20:31 被阅读1176次

    目录

    说话时候的套路

    > 不想和你聊

    > 共享理解

    不说话时候的套路

    > 你的气质包含了什么?

    > 你能离我多近?

    > 不理你才是种礼貌

    试想:

    有一天,你必须只吃两顿饭,早晨四点起床,晚上八点必须睡觉,中午十二点前不能刷牙。你当晚不能睡在家里,上学必须去另外一个学院旁听几堂你从来没有听过的课,授课教师是学校从西班牙请来的讲师,全程西班牙语授课。在路上必须靠左走,公交车从后门上车、前门下车。

    我当然还可以继续随意地假想出更多和日常生活不同的情况在一天中发生,但是事实上,这一些就足够让一个人觉得生活无比的混乱。一天下来精疲力尽,所有的环境都是令人难熬的。

    你可能会说,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啊,那有什么想象的价值呢?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的简化版常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转学到一所新的学校、从假期重新开学、换一家常去的食堂等等。这些情况都会让我们觉得或多或少的不舒服。

    有一句鸡汤说:生活多美好,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事实是:每天都不是新的一天,每天都充满了套路,正是这些套路,才让我们觉得生活是可控的,才能让我们有安全感。

    说话时候的套路

    不想和你聊

    你好。

    我哪里好?是身体好?穿着好?长相好?还是学业好?

    你看,两个人的谈话时是有很多惯例的,如果一方不遵守惯例,会使得另一方很难堪,无从回应。这种互动的方式不仅发生在假设中,也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同时,和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性别、社会角色等等是紧密相联的。

    比如说:

    你朋友问你:干什么去?

    你说:出去。

    他接着问:出去干什么?

    你说:不干什么。

    “不干什么”就是一种拒绝回答的反应。显然,对方期待的回答是:我准备去哪里哪里,然后去那里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再回来,诸如此类。可是你给出的回答是:反正是有事,具体是什么,你就别问了。这样的表达就像:“呵呵、哦、还行、是吗”一样,明显表现出了不热情和尽快结束谈话的请求。

    以上两种破坏互动的方法,一种是不断追问,一种是拒绝回答。这两种破坏互动的方式一种地位更低:不断追问希望得到回答;另一种地位更高,不断拒绝回答、不理睬。这两种方式有可能出现在同一个情景里——推销一样产品。

    我经常在一些商场里和推销某个英语培训课程、叫你办健身卡等等的推销员发生类似这样的互动:

    对方:你好。

    我:嗯。

    对方:最近有学英语吗?/最近需要锻炼身体嘛?

    我:还好。

    对方:你是学生吗?

    我:嗯。

    对方:在哪里上学?学业紧张吗?

    这样的互动方式就同时包含了这两种破坏互动的方法,一方不断追问,一方拒绝回答。

    共享理解

    由此可见,一段好的互动交流应该是发生在双方共享了理解的基础上。你问:昨天干了什么?任何人不可能回答:我上午八点起床,然后去刷牙,之后吃了早饭…

    生活日常中的套路因为是重复循环的,所以不需要思考,能够让我们更加放松和拥有安全感。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能。试想:

    一个人一边走路一边要想:左脚、右脚、左脚、右脚…

    一只鸡早晨要想:不打鸣、不打鸣、打鸣、不打鸣、不打鸣…

    一只鸟一边扇翅膀一边想:往上、往下、往上、往下…

    这样任何人都将没有空闲来做其他事情了。

    不说话时候的套路

    你的气质包含了什么?

    有句话说:你的气质包含了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和买过的衣服。当如,主要还是你买过的衣服。其实一个人的气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精致程度(是否干净整洁),以及他的支付能力(能买得起多贵的衣服)。

    法国的一家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同样的人身穿两套不同的衣服,一套看起来像乞丐,衣衫褴褛;另一套全身的正装,干净整洁。然后突然跌倒在路边。产生的结果就是,那个衣衫褴褛的人没有一个人搀扶,而那个一身正装的人立刻有人搀扶。

    原因就是:所谓的气质,在这里其实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阶级。人在一段互动关系当中,是否去做某一件事的判断标准就是,他能否得到相应的、甚至是高过付出的回报。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笔交易账,当然在很多时候是潜意识里的。这笔账适用于陌生人的帮助,也适用于友情、爱情,甚至是亲情。

    当然,在亲情中,在你从出生到能够回馈父母的过程中,你欠下了父母很大的信用额。不过你从小到大的成长本身,对于父母也是一种奖励。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爱情中一方的付出看似更多,但实际双方都感得到满足。

    你能离我多近?

    其实,在日常当中,和不同关系的人,在不自觉中保持的距离是不同的。这样的距离可以大致划分成以下四种:私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私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情侣之间会因为身体接触而产生好感,因为这代表了双方都认同了对方处在自己的私密空间里。同样,如果你想要试探一个异性是否和你有足够的亲密程度,就可以不经意地蹭一下肩,如果对方立刻有很强烈的躲闪,那么你们可能并没有很亲密的关系,至少在对方的心里是这样的。

    外国人的个人距离普遍要大于中国人的个人距离,因为我们在地铁、电梯里由于人普遍更多,已经习惯了人挤人的状态,如果让一个没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过的外国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他会感到不适。

    不理你才是种礼貌

    你有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感到过不适:

    在商场里看看衣服,一进一家店就有几个店员冲上来。

    去健身房看一眼,立刻有几个身材魁梧的教练上来推销服务。

    这其实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过度的热情其实是一种入侵。礼貌性无视其实是一种很必要的社交方式,它表示了双方既没有敌意,也没有爱意。例如,在学校里,你认识一个别的班的同学,他就在你隔壁教室的走廊上闲逛,你一连很多次路过那里,但是,最友好的方式是,只在第一次擦肩而过的时候点头打个招呼,以后的每一次都采取礼貌性无视的手段,即使两人擦肩而过,也没有必要频繁地眼神交流和打招呼。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更倾向于网购、自助服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过度频繁的互动。

    以上这些套路,都属于符号互动论的范畴。它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小方面,推及到社会交流中的各种社会学原理,同时也能解释很多宏观的社会现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资料:

    孤独的阅读者 社会学 社会互动与日常生活

    《社会学》【英】安东尼·吉登斯

    《社会心理学》【美】戴维·迈尔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常生活的套路|符号互动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hu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