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最近最惊悚的新闻就是索菲亚了。
索菲亚是一个机器人的名称,我们应该对“它”必须换成“她”的称呼了,因为她已被沙特授予了公民身份,这在人类史上还是首次。
为什么沙特要对这个机器给予那么高的社会地位,就是因为她太像人了,惟妙惟肖到让我们怎么爱它都不为过,它拥有几乎和人类一模一样的皮肤,像人一样能自然变换表情,“大脑”中的计算机能够快速识别人类的面部,并和人进行眼神交流,不仅如此,她竟然“聪明”到能理解人的语言并和人类进行面部互动。
真是一个尤物,但她不仅精灵同时也惊悚。
在英国最火爆的早间新闻节目中亮相时,索菲亚一语惊人死不休:“我会毁灭人类!”
当然,理智的观众都知道,这应该是创造它的大卫.汉森有意识地在程序中植入了这句调侃,更可能是为了博夺眼球。但这句看上去漫不禁心的话,又勾起了人类的下意识的恐慌,我们在认识自身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外脑,不断延长手臂,但这种创新同时牵绊着最大的心病,机器最终真得有可能终结人类吗?
机器人毁灭人类的惨烈,那些电影导演早在科幻影片中给了我们多次推演。而现实世界,人工智能科技也是不断地逼近这个事实,阿尔法狗战胜人类顶级棋手,好像在挑战着人类的智力极限。这次索菲亚又与人互动着,深情调侃,让机器再现触目惊心之镜,我们的世界,机器人难道真的懂了吗?
这些都不经意间给着我们暗示,世界马上将步入电影演绎的末日场景:冷酷的机器人向人类全面开战,最后毁灭了大部分人类文明,人类又重新步入了刀耕火种,像烛光般慢慢积累力量,以期重新与机器决一雌雄。
不管如何,我们现在看到的阿尔法狗也罢,索菲亚也罢,只能算是弱人工智能,也许在某些算法方面超过了人类千万倍,但论整体实力的平衡,可能这些机器相比人类仍是一个小可怜。
但那个机器人果然如人们期待的那样,在一刹间突破了意识与机器的冰冷界线后,这就意味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按人工智能的自我迭代能力,强人工智能只是一个短暂的生命体,它会在不足一小时之内,迅速进化到超智能时代,然后一直以加速度更新自己,这种超人工智能,它的运算、思考与控场能力,对于我们人类那时已是上帝般的存在。
如果这个以人类为父亲创造出来的宝宝再也不是听命于人类的乖小孩,到那时,在智识上没有任何优势的人类,如何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比拼人工智能的不坏之身,谁还会再相信,未来的人类,再会有那么点绝地反击的机会?
看上去,这就是人类科技在推动文明进程中不得不承受的双刃剑,机器的脱颖而出也是人类最不确定的宿命。
但暂时,我们大可不必为了索菲亚的出色表演惊恐万分,索菲亚看上去很理解人类,但这种理解还真没上升到意识层面,如果没有意识,一切机器都是白搭。
我们想要知道计算机是否能够产生意识,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意识。不幸的是,没有人知道意识是什么,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很可能也不会产生意识的严格定义。
既然我们都没有搞清楚意识的定义,又如何把意识植入人工智能脉冲电流里。在人工智能的路上,我们看上去步子迈的坚实,但现在最先进的深度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设计,真的还远不足去仿真大脑的再现。
实际,只有人工智能科学家明白,人工智能现在仍困在算法的世界里,深度算法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突破,但运算规则仍是图灵原理,就目前的科技能力看,这种图灵机的架构可能永远都无法产生意识,因为目前人工智能的各个部分之间还没有整体的链接。
相比我们对未来人工智能的担忧,我们现在更应该体贴些人工智能研究者的痛点,也许他们正痛苦不堪地在自己的研究世界里绞尽脑汁,对这个科技前沿的诡异发愁,看上去那么多遥不可能的高科技就那么诧然而至,却在人工智能看上去就那么一点点要获得了意识、创造力与情感的方向上寻找不到突破口,认识上的短板,就如中国足球冲出亚洲,永远差那么临门一脚。
生命科学,永远任重道远。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中西医之争,现代医学,已经走到了基因层面,针对基因缺陷,精准医疗已给我们诸如癌症、遗传缺陷、白血病等从生命编码的角度带来了彻底胜利的曙光,这些事实为西医,也就是现代医学是正确思维提供了更有利的佐证,似乎西医科学就是医学世界的科学思维本质。
把所有的病都归回于身体的器质,把所有的药都回归于药学药理,但生命科学真的只有这么一条真理吗?
《安慰剂效应》给我们这种科学思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这本书的作者是莉萨·兰金博士,美国人,拥有医生、作家、演说家和艺术家多重身份,她致力于探索人们健康与生病的因素,研究和寻找如何为病人提供更好的照顾,以及如何帮助病人有效地自我照顾,他的演讲“健康理念中那些令人震惊的真相”,让我们对我们的生命本质产生更多的深思。
他结合自己多年临床观测,总结出了生命之体另一种调节能力,安慰剂这个很难被解释的力量。他认为:
传统医学太过于专注身体,忽略了思维、情感和信念对生理状态的影响和改变,缺少对身体本身具备的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视。他发现,我们有主导自我健康的力量。改变我们的想法,就能改变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的行为,就能改变我们的生物化学指标,我们能够通过改变想法和感受(心理的力量)来疗愈自己的身体。
其实,李开复在《向死而生》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二战期间,一位军医在手术过程中,因为麻醉剂用完了,就用生理盐水来代替;令人震惊的是,不知情的伤员真的没感到疼痛。后来这位军医研究发现,患者在服用安慰剂后,会因为心态与自我暗示让身体分泌减缓症状的物质而出现疗效。
这只是情绪胜过药物对病理作用的一次反证,关于生命如何运行,我们也很难解释一组脑神经链接只产生电流,而身体的全部神经互动就产生了意识,而意识又有多少维度,它的作用机理我们仍一无所知,我们人类甚至证明不了我们是不是一个理性的动物。
何帆通识教育课解读了一本平克的《白板》:
了解真相:人是非理性的。我们的感知未必是真实的,我们的大脑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即使大脑下达了准确的指令,我们也未必会不折不扣的执行。
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早就告诉我们,露出水面的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下面还有很大一块我们看不到,人的潜意识就藏在冰山的底下。潜意识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很大。尽管弗洛伊德的很多观点只是猜测,但后来的科学证明他的直觉很多都是对的。
平克继续放大弗洛伊德思想:拜科学进步之所赐,人类对自己天生的自恋受到了三次羞辱:
第一次是哥白尼的“日心说”革命。
第二次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现在第三次羞辱来了……
关于中西医生命是否科学之争,还是回到索菲亚这个机器人,新浪新闻作者长安剑给了一个特别中肯解读:
机器一定会比人聪明,但我们一定比机器更智慧。
我们没有必要担心人工智能能够象人类一样思考,反而应该担心,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心。
科学永远在进步中,但什么是智慧?
苏格拉底的学生海勒丰到德尔斐神庙求谶。他问:世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
神谕说:“没有”。
但苏格拉底第一反应是:“不会吧,我自己觉的毫无智慧,但神是不会说谎的啊?”
于是苏格拉底开始遍访智者,和这些智者对话后,他才明白,这些别人眼里所谓的智者,全是草包。
最后苏格拉底想通了,神谕说我是智慧的人,看来是对的。
陷入无知的,恰恰是我们的有知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