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而事实的真相却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到不了的远方和永远都读不懂的诗歌。
不是我们没有情怀,而是又穷又忙的工作,摧毁了我们的生活。
又穷又忙的工作往往更让人绝望,绝望的不是因为工作本身,而是这样工作剥夺我们投资业余时间、从而实现人生逆转的可能。
人穷必然志短呀!
我承认志短,是一种稀缺心态.
《稀缺》一书中曾经提到,贫穷会导致一种稀缺心态,让人产生急迫感,从而更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需要关注的事儿上面,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一个肚子饥饿的人,除了想吃,还是想吃,大脑被食物驱动程序占满,那么,就少有空间运转其他。
一个性饥渴的人,一年到头心痒痒,除了下半身那点事儿,无法思及他事他物。
一个穷到极点的人,特么地只要有钱,卖血也可以呀,管它风险和成本有多大。
有以上的范例,都在讲述一种社会现象:稀缺,会让人变傻。
长期处于信息稀缺、性稀缺、食物稀缺、时间稀缺……状态下的人,一样也会将这种状态,内化成智力的稀缺。
因为人特别饿、特别渴、特别忙和特别穷时,都会有一个共同点,
即:因为太缺失,自然太想要,注意力过多花在追逐稀缺资源上,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滑。
我见过很多穷困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他们大都来自于东北的贫困县.
这些孩子,眼界较窄,思维较僵化,同时自信心不足,但自尊心很强,并且非常敏感,生怕别人瞧不起他们。
出生贫寒,学习机会本就不多、如果个性再过于谨慎,机会就更少,贫穷似乎是必然的结局。
在社会的最底层,那些社会阴暗面更为真切立体,所有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都被放大无数倍;
为了活着,为了获取更多生存资源,有那么多人丧失底线,人格扭曲。
且贫穷往往与自卑相关联,而自卑一旦发酵到某种程度,便是疯狂仇富,报复社会,为了一己私利不惜以身试法等。
当一个人活着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整日疲于奔命时候,往往也徘徊在出格、犯罪、和卖命的边缘。
你看,经济越差的地区治安越不好,就是一个例证。
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不无道理!
当一个人物质匮乏到极致,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时候,自尊和脸面就成为了奢侈品,不择手段成为动物的本能。
比这更可怕的问题是,人们互相攀比和提防,总是生怕别人比自己过的好。
他们不担心那些和自己不相干的人成功了,却总是在意自己身边的人成功了,这让他们萌发嫉妒之情。
特别是,人们往往还睚疵必报、斤斤计较、互相踩踏。
不论我们处于哪个层次,也永远不要透支未来的时间,这周的工作没有做完要拖到下一周,下周的事再拖到下下周,一直拖会长期处在稀缺状态里。
我们也永远不要习惯性地透支未来的资源,比如透支信用卡、用借贷来透支未来的金钱,来解决当前的紧急状况。
贫困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对人的思想的影响。陷入贫困的思维模式,才是真正的贫困.
因此,无论你处于怎么样的处境,都不要忘记投资学习,尽可能的去看世界。
一个人若没有高度,看到都是问题和困难,若没有格局,纠结的都是鸡毛涮皮的小事。
当我们遇到那些嫉妒心强,善于算计的小人物时,只要在内心默念一句话:对不起,我真没时间讨厌你。
世界那么大,要做的事情那么多,哪有时间跟烂人逼逼歪歪!
轻轻一挥手,然后继续自己的生活,千万不要让那些人接管你人生里的任何一秒。
努力去做一个食、性、钱、时间皆饱足的人,让自己的心智更加自由,让自己的判断力更加卓越。
有了卓越的心智,就不怕一无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