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选秀歌手出身的王啸坤的处女作,《有完没完》还是很值得肯定的。这部几乎靠演技取胜的影片,范伟精湛的表演无懈可击,虽然片子拍得确实有显粗糙,有急于上线赶档期的嫌疑。
抛开凌乱的剧情,我更想借助影片谈一谈关于教育的问题。
这虽然是一部描述主人公实现自我救赎的城市生活轻喜剧,但也充分暴露出了中国式家长教育存在的误区和弊端。
教育的误区一:要求孩子优秀,自己却不作为
每个家长都寄子女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无可厚非,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但总有些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品学兼优,一方面自己却不作为,整日吊儿郎当,混吃等死。
主人公老范被困在一个无限循环的时间轴里不断挣扎,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资深屌丝,他安于现状,庸庸度日。尽管一肚子侠骨柔肠,但身为小人物,他早已被社会生生同化,所以在面对生活的风波和不公时,只能表现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怂包相。
当儿子小范告之已被学校选中去日本参加数学竞赛时,他欣慰地鼓励儿子去日本赢他们,小范接着说是自费且需5000大洋时,他立马改口“不去”,因为他的银行卡里长期显示着余额5004.10元。
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不能一味只求孩子进步,自己却在一旁袖手旁观,不思进取,当孩子越来越优秀时,你却无力成全,这是无能,你已经成为了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所以在小范强调“这可是为国争光”时,老范只能回击“为国争光你让国家拿钱,我没钱”这样的歪理来推卸责任,以掩饰自己的无能。
正确的教育观是不单要求孩子进步,自己更应该做出表率,一马当先,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勇于开创和担当,在生活里与人友好和气,这样才能撑得住孩子的优秀和才华。不然,你拿什么去和孩子对话,一贯式的强硬无理?老子第一?得了吧,现在的孩子都早熟,倍儿精,这一套对付幼儿园的熊孩子们也许还有点儿效。你不作为,孩子却在不断地成长,当孩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力和判断力的时候,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对你无视和疏离。
教育的第二误区:有钱能使鬼推磨
老范也想给儿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奈何他囊中羞涩,银行卡里只有5004.10元余额,
如果让儿子去日本,吃饭必然就成了问题。当他意外地发现自己中了5000万的大奖时,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浑身都注满了活力,他豪迈地跟儿子承诺让全班同学都陪他一起去日本,为他加油、站脚助威。
穷人的心里都渴望一夜暴富,或者像小新手里的咖啡,可以不停续杯,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老范的思维就是这样,他认为有钱才是万能的,有钱才能自信,才能扯高气扬,才能不再低眉顺眼、被人嫌弃地生活。
有多少家长跟老范一样,让孩子努力上进就是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总是借于物质的馈赠鞭策孩子,却疏于思想的灌溉,灵魂的滋养。
“身教大于言传”,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最大,家长的点滴行为都是孩子模仿的教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三观。
以物质作为药引子激励孩子,只会让孩子深陷于物质世界,不会理解精神的富足才是解决问题的药方。
所以才会有媒体间或报道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的各种负面信息,如在超市偷东西,在地铁等公共交通上逃票,炫富,斗殴,学术造假等等斑斑劣迹,即使学富五车,身家万贯,没有了德行这个人生的坐标,还是贫穷,三观不正,心灵空虚,比物质的贫穷更为可怕,穷的只剩下钱了。
事实证明,大部分的有钱人很少有快乐和幸福的,欲望太多是原罪,被物质所奴役人生,是永远都无法满足的,所以佛劝我们断舍离。
没有金钱,生活很难,没有思想,容易迷失。
教育的误区三:很少聆听孩子的心声,自以为是。
离异后的老范独自带着孩子生活,他很怕单亲家庭让孩子不能健康成长,所以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儿子享受最好的待遇,让儿子读贵族学校。在自己生日那天无论怎么提醒,儿子都不记得是他的生日时,老范觉得自己整日里含辛茹苦,风吹日晒,到头来却得不到儿子的一点尊重。
在小范的心里,他不是不尊重老范,相反,他在漫画里把老爸刻画成了一个大英雄。他从来没有看不起干着快递工作的老爸,也丝毫没有嫌弃过一贫如洗的家庭。他希望自己的老爸对待工作是认真负责的,即使只是一个卑微的快递员,希望老爸与人是平和友好、乐于助人的,遇见不平,敢于拔刀相助、见义勇为的,活得有范儿、有样儿。
好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孩子,聆听孩子的声音,而不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地凌驾一切、主宰孩子。当你沉下心来,尽到自己该尽的一切责任,用自己的光和热去温暖别人,照亮世界,活出个人样儿,你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身为家长,应以身作则,正确地引导孩子,为孩子做出榜样,不要让错误的教育观导致孩子和你拉开差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