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译文及诗评

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译文及诗评

作者: 卧雅斋 | 来源:发表于2022-06-06 21:47 被阅读0次

注:本人才疏学浅,惟独喜东坡文章诗词,因因不甚理解文章之精妙,又难查白话译文之解惑,便不自量力,弊言累句,断章取义,狗尾续貂,发在此处,并非为名利,实是寻同道之人,寄予斧正和批判,惶恐之极。

【原文】

刑赏忠厚之至论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圯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译文】(摘百科)

礼部考试《论刑与赏如何做到忠厚之极》

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是多么的深爱人民、关切人民,又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之余,又用歌曲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之余,又哀怜同情他,希望他抛弃过去而开展一个新生活。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在虞、夏、商、周的政治文献里都可见到。

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但是,周穆王还是吩咐臣子吕侯,告诫他谨慎地使用刑法。他的说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古书上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则从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

尧帝当政之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有一次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帝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的人。”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麼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

《尚书》说:“罪行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有疑点,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於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於爵禄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於刀锯之所及,而不施於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於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於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祸乱就会很快止息;君子如果愤怒,祸乱就会很快止息。”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奇异的法术吗?他不过是恰当适时地应喜则喜,应怒则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在严厉,责人贵在宽厚。根据它褒奖和贬责的大意来制定赏罚,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读后诗曰:

赏疑从与罚疑去,疑罪疑功注重轻。

大义春秋严立法,仁忠德厚至升平。

相关文章

  • 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译文及诗评

    注:本人才疏学浅,惟独喜东坡文章诗词,因因不甚理解文章之精妙,又难查白话译文之解惑,便不自量力,弊言累句,断章取义...

  • 北宋最高分高考作文

    《刑赏忠厚之至论》 作者:苏轼 《刑赏忠厚之至论》。其实它的好处只在写作技巧,至于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原文:尧...

  • 朗诵稿件

    刑赏忠厚之至论 文/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

  • 《刑赏忠厚之至论》

    这一篇文章是东坡先生1057年参加礼部会试时的答卷。当时的主考官时欧阳修,据说虽然评等时欧阳修给了第二,但其实欧阳...

  • 2018-12-03

    读《刑赏忠厚之至论》,此文实在符合我的世界观,以忠厚治天下,天下和乐。然后,人性往往得寸进尺,欺软怕硬,善于钻空子...

  • 写作文,你决定皮不过苏东坡

    苏轼进京考公务员那年,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当时的阅卷人梅圣俞看了苏轼的文章,觉得牛逼极了,但其中苏轼用...

  • 出人头地

    嘉佑二年正月,苏轼参加由欧阳修担任主考的礼部考试,考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将自己以仁治...

  • 才情与锐气兼具的苏轼

    苏轼的才华,千古能及者屈指可数,他21岁就高中榜眼,而他本应该是状元。苏轼的应试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

  • 《增广贤文》善恶有报 修身种德

    原文 忠厚自有忠厚报,豪强一定受官刑。人到公门正好修,留些阴德在后头。 译文 忠厚老实的人自然会得到好的回报,横行...

  • 忆卿评诗:君之诗眼 透我情怀

    忆卿评诗 君之诗眼 透我情怀 午梦兄《雪花》诗作赏折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译文及诗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cd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