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个税的专项扣除政策细则出台,各路英豪纷纷学习,解读,宣讲,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个税增加专项扣除本来是个挺不错的事情,但是不知道规则制定者是否真正调研了国人的情感还是就奔着法的指引作用去的,一份专项扣除条例堪称中国婚姻家庭法实务指导全集!作为一个基层家事实务多年的老搬砖人,看过太多人间百态,家事领域,能被亲情解决的都是事,情解决不了的,钱上!可是,如果愣是把钱事往家事里面添,那不是锦上添花,是添乱!
为啥这么讲?我们看看专项扣除的六个项目,房贷、房租、子女教育、父母赡养、教育开支、医疗支出,任何一个纳税人至少要有两个以上项目要跟家庭搞在一起,即使你单身,你的父母赡养专项扣除也存在跟兄弟姊妹协商的问题!即使你是独生子女,非学历教育的专项扣除也能在你和父母之间做个巧妙的税收筹划。如此种种,专项扣除政策的出台顿时让过去简单以争取财产为最终目的的家事中,有增添了扣税谈判内容。
举个例子,如一对正出于离婚诉讼期间的夫妻,名下首套房有贷款,一直由男方还贷,男的在专项扣除时,只填报自己全额扣除1000元,女的知道后,矛盾起,要求自己也能扣。法院判决房子一人一半尚可每人500扣除。如果,任何一方判的房子,另一方再买房目前在浙江很难按照首套利率算。所以,离婚时,不懂个税专项扣除可能要少钱,专项给离婚又增加了点成本!
再有,子女费用扣除对于已经离婚的夫妻也是个bug ,真正好合好散的夫妻,通常钱上没问题,有问题的钱上算不清!一位离异女性带着八岁儿子,自己申报了1000元的扣除,儿子亲爹知道不愿意了,叫嚣着每月他还给儿子500元的生活费呢!他也得扣!(有人会说,娟娟你说的例子,怎么可能为了这么点小钱闹事情的,太傻!只能说中国大部分还是低收入的工薪阶层,个税扣除对他们真的很重要)现实生活中,即使那种一毛不拔的父母亲,如果能获得利益而无耻的要求税前扣除的也会大有人在,人性在利益面前有多丑陋,我已经看过很多,所谓戏精早已存在。
说到父母赡养费的分摊,这事除了独生子是红利可以任性扣除2000大圆外,其他多兄弟姐妹家庭反而成了负担,赡养分摊协议是否可以作为将来遗产分割多少的依据?如一户五六个儿子,赡养两位老人的只有其中一个儿子,法院判决其他几位儿子付赡养费的判决每人履行,这样情况下,难道还是只能一个人最高限额1000元?这样公平吗?有人说,娟姐你的例子极端了,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情!这个例子就是我自己的亲舅舅和他几个儿子的故事。姐的经验来自于实践,生活比电视剧更狗血,我已经总结过!
还有被收养子女问题,以前我办理过一批收养弃婴的公证,我看到哪些收养人时,眼泪会随着他们一起落下,都是一些条件极差的鳏夫寡妇、略有残疾的单身人士,所谓捡到弃婴很可能因为计划生育而被遗弃的女婴!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知道感恩,面对我的调查表达出对养父母的回报之心,但他们对于亲生父母那种天然亲情也是难以割舍。如今的专项扣除针对他们也只1000元戛然而止,让我感觉他们从小就承担了不幸,成年后也没有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对于税法而言调节税负公平,总还是有某些特殊的角落照不到阳光。
个税的专项扣除本来立法用意是税负公平,参照欧美以家庭为单位考核收入。但是,国人看到不是法律指引的功能,不是法律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现在已然是法律对负面行为的指导,如何绕过法律指引让我们做的行为,跳出法律的限制和羁绊!例如,有专家筹划,夫妻两个人离婚,一个人扣1000元房贷,然后再买套房出租给对方,对方每月再扣1500元租金。
还有说抚养子女扣除没有上限的,可以过继几个农村亲戚的孩子凑数的,反正,农村里不需要税前扣除的。
记得小时候上政治课学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对中国复杂多变的家庭事务的洞悉无法学好个税专项扣除,人性趋利避害,人性贪婪,所以在利益面前,家庭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我希望,个税专项扣除能让中国的婚姻协议制度更早的提到日程上来,至少现在国税总局已经在帮法律人画圈了!律师们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