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巜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六

巜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六

作者: 宋华俊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17:09 被阅读0次

所谓“学习课题”的构成,是指当学生面临给定的问题时,能够理解它、接纳它、拥有“问题解决”的意愿,并着手解决课题时的内心状态。只有当学生把它作为自身的课题并且意识到解决这些课题的意义、积极地去解决时,才是理想的。

【感悟1】  学生如果对一个课题没有理解、接纳、拥有解决的意愿(动机),也没有着手解决课题的内心状态时,这个“学习课题”对学生就是无意义的。对教师而言,在为学生设置“学习课题”时,应把准学生的先前经验、兴趣所在,强化学生的意愿,促进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心。最好是能激发学生自主地设定课题、寻找策略并妥善解决。 课题解决的几种类型:

        1、再生性课题解决与生产性课题解决。前者是诉诸以往的记忆,据以梳理关系、找到解决的手段。后者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经过重新组合,发现崭新的方法。

        2、试误性课题解决与顿悟性课题解决。

        3、直觉性思维课题解决与反省性思维课题解决。

☞    学生学习动机作用四个要素:第一是“注意”,是好奇心与注意的持续与维持;第二是“适合”,教学活动要切合学生的需要;第三是“确信”,通过学生一次次自主的问题解决,确信成功,而且拥有更进一步的期待;第四是“满足”,对学习成果及时强化——赞赏。

【感悟3】    伴随对学习课题的解决,学习者不仅有认知性的变化,而且有情感性要求的变化,这种情感性要求的变化对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应投放适切学生心理动机和能力水平的课题,示范以解决的基本思路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地解决,学生因此获得成功的愉悦,这种愉悦,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更多新课题解决的动机,强化其课题解决能力。对学生课题解决动机的研究尚不够充分,是一个可以投入并有所作为之处。

相关文章

  • 巜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六

    所谓“学习课题”的构成,是指当学生面临给定的问题时,能够理解它、接纳它、拥有“问题解决”的意愿,并着手解决课题时的...

  • 巜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二

    本章内容介绍了,从教学活动的现实存在形态来看,沟通实践是教学活动存在的根本特征。没有人际沟通的实践,教学就不...

  • 巜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七

    高中是否进行文理分科,从古至今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高中文理分科并非只是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指令,高中...

  • 巜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18

    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变化,至少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转变:一是由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二是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

  • 巜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十

    教师日常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各种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进行得如何,要靠反馈来实现,反馈是师生双方围...

  • 巜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我国的课堂教学面临着从“灌输中心教学”...

  • 巜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五

    课堂教学精神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

  • 巜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12

    网络教学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1.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教育再也不是封闭式的教育,面对外面的精彩世界,学生有很强的求知...

  • 课程的逻辑 读书笔记十六

    学习课题的解决过程 课题解决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制订方针;收集一切相关参考资料;树立作业假设;从假设引出解释...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六)

    所谓“学习课题”的构成,是指当学生面临给定的问题时,能够理解它、接纳它、拥有“问题解决”的意愿,并着手解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巜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ka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