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读书笔记 | 《武士道》[日] 新渡户稻造 | 全文笔记

读书笔记 | 《武士道》[日] 新渡户稻造 | 全文笔记

作者: 进士及第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19:11 被阅读4次
    《武士道》

    1.阅读目的

    唯二不可缺少的事情,是读书和运动。

    从书本可以吸取精神食粮,长时间没补充心里很发慌啊。

    读什么书?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把书籍分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二十二个基本大类。

    总不能都读些经济学、心理学通俗读物,也得读些稍微有点内涵的历史、哲学文化书籍吧。

    为什么读书?张眼看世界大概是其主要因由之一吧。

    看世界,看世界的历史,看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看世界不同的文化风俗,看世界不同的思想理念……

    《武士道》就是一本了解日本文化传统(传统武士道)、思想风俗、民族特性很好的书籍。

    2.作者简介

    新渡户稻造(1862-1933),日本思想家、农学家、教育家。

    新渡户稻造毕业于札幌农学校(今北海道大学),1984年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取得博士学位后又转赴德国留学,于1891年返日,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1919年,新渡户被推荐为国际联盟事务局次长,在7年任期里被称为「国际联盟的明星」。1933年,新渡户在去加拿大开太平洋会议归途中病倒,于温哥华附近的维多利亚医院,在其妻子玛丽的守护下病逝,终年71岁。

    3.《武士道》简介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写作的,根据作者在序言里的阐述,写作该书的直接动机是因为碰到日本是怎样进行道德教育的等如此思想风俗为什么会在日本普遍流行、理由何在引起的,其目的是向世界(西方世界)介绍日本的道德观念、宣扬日本道德的价值。

    因为该书是作者为向国外介绍日本武士道种种方面而写的,所以作者是用英文写的。在写作时,为便于国外读者阅读和理解书本内容,作者大量引用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并就一些日本风俗习惯添加很多脚注。

    幼年时亲自接受过武士道传统教育,便于国外读者阅读理解的写作文风,入木三分的系统介绍,使得该书一出版就引起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不断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的日本研究书目中占据重要位置。

    4.书本内容

    封面

    日本丛书。商务印书馆。

    日本丛书,看出本书是作为了解日本的一本重要书籍出版的。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的品牌调性决定其所选择的书籍给出的定位不会太差。

    扉页和版权页

    给出本书翻译的原书籍版本:据东京岩波书店「岩波文库」本1972年版译出,翻译时参考东京丁未出版社1905年英文本。

    1993年2月第1版,2013年11月北京第12次印刷。

    译者前言

    译者张俊彦给译本写的前言,包含作者介绍,《武士道》一书写作背景,写作目的,主要内容,行文风格,译本原版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四篇序言或序言,包括日译者序、第一版序、增订第十版序、绪言(格里菲斯)。

    正文主体分十七章,从作为道德体系的武士道,一直分述阐述到武士道的将来。

    最后包括一篇人名索引,用来索引书本提到的人物。

    日译者序

    矢内原忠雄翻译其师新渡户稻造所著英文《武士道》所成的日文全译本所写的序言,介绍原著情况(作者情况、写作目的等),其他日文译本情况,本版译本的译作缘由,英文版原著文风,译本跟原著注释方面的不同之处。

    第一版序

    作者为该书写的序言,介绍本书写作的直接动机,写作情况,写作目的,书本特色等。

    增订第十版序

    作者为增订第十版写的序,简述该书出版以来的经历,新版修订变动情况,对以前版本的缺失及未来展望,致谢等。

    绪言

    格里菲斯为增订第十版写作的序言,是一篇为英语读者写的关于新渡户稻造所著《武士道》新版的介绍文章。

    第一章  作为道德体系的武士道

    日本武士道伴随着封建制萌芽和发展,是日本古代道德的标本,虽然日本封建制已经死亡,但武士道却还活着,深刻地影响着日本民族的特性,照耀着日本民族的道德之路。

    武士道,用一句话来说,即「武士的信条」,是随着武士阶层的身份而来的义务,是一个极为表现日本民族特性的词,具有其国民的语言特征。

    武士道,或者说武士道精神,是要求武士遵守的,或指示其遵守的道德原则的规章。不过武士道不是成文法典,而是一些口传的、或通过若干著名的武士或学者之笔流传下来的格言,是一部铭刻在内心深处的律法。

    武士道伴随着日本封建制发展,也跟封建制一眼具有多线条交织的错综复杂性质,基本的,在日本,当封建制开始时,专职的武士阶层得势,形成「侍」的家族和阶级,等到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巨大的 特权,以及伴之而来的重大的责任的时候,武士阶层就感觉到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也必须有某些准则来使武士的不端行为受到最终的审判,其所形成的制度和行为准则,就是武士道。

    后来,武士道逐渐演变成道德教育、国民信仰,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内核。

    本书的目的主要是要阐明武士道的起源及渊源、武士道的特性及训条,其次论述武士道对民众的影响、武士道的影响的持续性和永久性。

    第二章  武士道的渊源

    关于佛教,禅:佛教给予武士道以平静地听凭命运的意识,对不可避免的事情恬静地服从,面临危险和灾祸像禁欲主义者那样沉着,卑生而亲死的心境。

    关于神道:由神道的教义所刻骨铭心的对主君的忠诚、对祖先的尊敬以及对父母的孝行,对武士的傲慢性格赋予了服从性。其教义之一是「知汝本身」,是道德品质的内省。祖先崇拜也同样可以解释为天皇是昊天的代表,具备昊天的权利和仁爱。神道的交易包含日本民族感情生活中两个压倒一切的特点—爱国心和忠义。

    关于儒学:孔子的教诲是武士道道德教义最丰富的渊源,包括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五伦之道,以及冷静、仁慈、富于处世的政治道德智慧,以及同情心品质。

    关于阳明心学:知识本身不应该作为目的去探求,儿应该作为获得睿智的一种手段去探求,知识被看成要与生活中的实践躬行相一致,即知行合一。

    武士道可以说是民族的主要特征,包含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等多个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 义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武士最厌忌就是卑劣的举动和狡诈的行为。

    关于武士道义的概念,林子平武士认为爱「义是勇的对手,是决断的心。是凭道理下决心而毫不犹豫的意志。应该死的场合就死,应该攻讨的场合就攻讨。」真木和泉武士认为「义是立身于世的节义,是身体的骨骼。」义,归结为义理,不仅是正义的道理,也意味着一种社会舆论期待履行的含混的义务感。

    义理是个严厉的监督者,鞭策怠惰者使其克尽本分,是由于人为的社会的条件而产生的,其羽翼下也潜藏着各种各样的诡辩和伪善。如果武士道没有敏锐而正确的勇气感、敢作敢当、坚韧不拔的精神,义理便容易变成怯懦者的安乐窝。

    第四章 勇——敢作敢当、坚韧不拔的精神

    孔曰,见义不为,无勇也。勇就是去做正义的事情。武士道认为为不值得去死的事情而死,是「犬死」。

    柏拉图认为勇是「能够辨别应当害怕的事物和不应害怕的事物」,德川光国(义公)同样认为「只有该活时活,该死时死,才能说是真勇。」

    第五章 仁——恻隐之心

    爱、宽容、同情、怜悯,古来就被当做最高的美德,被认为是精神属性中最高尚的东西。

    仁在两重意义上被认为是德中之王:作为占据伴随高尚精神的多种属性的王位,是王者;作为特别适合于王者之道的美德而是王者。因为仁,民众舆论同君主意志,或者民主主义同极权主义融合起来。

    仁是像母亲一样的温和的德行。

    对于弱者、劣者、败者的仁,被赞赏为特别适合于武士的德行。

    温柔、怜悯和仁爱能够很好地美化武士最残酷的武功。武士阶级亦有培养温文尔雅之风,不乏作诗的故事,足以使其优美的情感表现与外,涵养于内。

    涵养温文尔雅的感情,产生对他人痛苦的同情。而由于尊重他人的感情而产生的谦让和殷勤的心态,构成礼的根本。

    第六章  礼

    殷勤而郑重的礼貌是日本民族的显著特点。

    真正的礼貌应是对他人的情感的同情性关怀的外在表现,意味着对正当事物的相应的尊重。

    礼的最高形态,几乎接近于仁爱,可以虔敬地说,「礼是宽容而慈悲,礼不妒忌,礼不夸耀,不骄,不行非礼,不求己利,不愤,不念人恶。」

    把礼作为社交的正确态度时,就有一套礼貌规矩的详细体系,很多交往(吃饭的举止、茶道的仪式)就被提高成一种仪式,即礼节,也是为达到某种特定效果的最恰当的方式。

    在严格遵守礼仪的训练中包含着道德的训练。「礼道之要,在于练心」,通过不断地修炼正确的礼法,人的身体的一切部位及其机能便会产生完善的秩序,以致达到身体于环境完全和谐,表现为肉体对精神的支配。

    礼仪使举止优美。礼仪发自仁爱和谦逊的动机,经常是同情的有没表现。

    第七章 诚

    没有信实和诚实,礼仪便是一场闹剧和演戏。

    谎言和遁词都被看做是卑怯。

    武士重承诺,甚至不乏一口两舌而以死抵偿。

    武士道的信实观是跟名誉、勇气紧密相关,是远离商业的。

    第八章  名誉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的明确的自觉。因此,名誉是使成为生来就懂得重视随其身份而来的义务和特权,并受到那种教育的武士所不能不具有的特点。

    名誉是同强烈的家族自觉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在名誉的教育里,廉耻心是在少年教育中所应培养的最初的德行之一。唯有名誉,而不是财富或知识,才是青年追求的目标。

    第九章  忠义

    忠义,对上的服从和忠诚是其截然独具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政治服从。

    很显著的,忠义甚至表现为替死。

    在平等自由的价值体系里,忠义常受到批判和不理解,认为那是对个人的义务而不是对国家的义务,是建立在不合理的原则上的羁绊。

    尽管如此,忠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体系里,都有其体现,也有对其称赞的名家。

    需要知道,忠义并不是妄念邪想牺牲良心,否则就会被鄙视为「佞臣」或「宠臣」等。

    忠义甚至把生命看做是臣事主君的手段,其理想放在名誉之上,武士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就是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的。

    第十章 武士的教育和训练

    支撑武士道整个骨架的三个鼎足被称为智、仁、勇。

    武士的教育首先遵循的一点在于品质的建立,并不重视思维、知识、辩论等的智力才能。

    尽管其他方面的教育尽管占有重要作用,在武士的教育中也是处于附属地位的,主要是有助于建立品质而进行的教育和训练。

    武士道是非经济的。武士道讲求节俭,以贫困而自豪,认为「尤其勿思金银之欲,富则害智」。

    武士道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品质的建立,教师选择教育素材的主要原则也是品质而非知识、灵魂而非头脑,所以教师也更称得上灵魂工程师而受到极其崇高的尊敬。

    第十一章  克己

    一方面,勇的锻炼要求铭记着不哼一声的忍耐;另一方面,礼的教导要求不要流露出自己的悲哀或痛苦而伤害他人的快乐或宁静。这两者结合起来产生禁欲主义的禀性,形成表面上的禁欲主义的国民性格。所以日本国民的礼节和习惯看起来也比较抑制情感的流露。

    武士在面部流露出感情,被认为不是男子汉大丈夫。如果机制沉着,心情宁静,就不会为任何种类的激情所困扰。

    当感到自己的心灵激动时,作为第一个本能,就是悄悄地抑制住这种激动的外露,可以由克制的锻炼得到解释。日本国民不会轻率地谈论心灵的体验,发表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感情。

    情感的克制,也表现在处于最深重的痛苦时,也会面带笑容地去迎接朋友的拜访,在任性的软弱遇到最严酷的考验时,经常做出笑颜的倾向,在受到逆境困扰时,用笑作为遮掩其努力恢复内心平衡的帷幕。

    第十二章 自杀及复仇的制度

    把自杀的考察限定于切腹或剖腹,在日本国民的心中,这种死的方式会联想到最高尚的行为及最动人的哀情。德行、伟大、安详的转化力使最丑恶的死亡形式带上崇高性,并使其成为新生命的象征。甚至,是高度重视名誉的标志。

    日本之切腹,并不是单纯是自杀的方法,而是法律上和礼法上的制度,是武士用以抵罪、悔过、免耻、赎友,或者证明自己忠实的方法。因此,切腹反而是一件荣誉的事。

    至于对自杀的滥用,对真正的武士来说,急于赴死或以死求媚同样是卑怯的。武士道所教导的,以忍耐和正确的良心来抵御一切灾祸、困难。真正的名誉是执行天之所命,为此而招致死亡,也决非不名誉。

    复仇制度是自杀制度的姐妹制度,复仇中有着满足正义感的东西,里面表现着人类天生的正确的平衡感以及平等的正义感。武士道以复仇制度作为一种伦理的公正法庭,使那些按照普通法律没法审判的事件,可以在这里起诉。

    第十三章 刀——武士之魂

    武士道把刀作为力量和勇敢的象征。

    在武士道受教和训练的过程中,刀在许多仪式里有着特别的象征,赋予自尊、负责等态度,是佩带在内心的东西——是忠义和名誉的象征。

    第十四章  妇女的教育及其地位

    武士道本来是为男性而制定的教条,所看重的妇女的德行,是脱离女性的。武士道所最赞赏的妇女是能发挥出足以同最刚强而且最勇敢的男子相媲美的刚毅不屈的。

    对于女性用武器来维护自身尊严的训练,主要是出于其为自身和家庭的两个动机。用武器维护自身身体的圣洁;用武器保持家庭的名誉和体面。

    第十五章 武士道的熏陶

    过去的日本乃是武士之所赐,不仅是国民之花,而且还是其根。武士道树立道义的标准,并用自己的榜样加以指导。

    武士道中有对内的和对外的教诲。后者是谋求社会的安宁和幸福的福利性的,前者则是强调为德行而积德的纯粹道德性的。

    武士成为全民族的崇高的理想。知识的以及道德的日本,直接间接都是武士道的产物。

    武士道从最初产生的社会阶级经由多种途径流传开来,在大众中间起到酵母的作用,向全体人民提供了道德标准。

    第十六章 武士道还活着吗?

    武士道所刻印在国民特别是武士身上的性格,是仍然保有活力的。

    武士道作为一种不知不觉的而且难以抵抗的力量,推动着国民及个人。武士道现在仍然是日本的生气勃勃的精神和原动力。

    旧日本的建设者而且是其产物的武士道,现在仍然是过渡的日本的指导原则,而且必将实际证明还是形成新时代的力量。

    翻开现代日本的建设者们的回忆录来看一看,大概就会知道他们的思想及其行动都是在武士道的刺激下进行的。

    日本产生变化的原动力完全存在于日本国民本身之中。另一方面,对于日本国民的缺点、短处,也要公允地承认武士道有着很大的责任。

    武士道的熏陶是不知不觉的而且是沉默的熏陶。国民的心对其自身所继承的观念一旦提出号召的话,虽然不知为什么,却表示响应。

    第十七章 武士道的将来

    像欧洲的骑士道和日本的武士道之间这样能够确切地进行历史比较的东西是少有的。如果认为历史是重演的话,那么后者的命运也会是前者的遭遇的重演。

    各式各样的权限和权威都摆开阵势来对抗武士道。民主主义潮流有足够的力量来吞没武士道的残余。明主主义不会容忍任何形式或形态的托拉斯。武士道却是决定着道德性质的等级及价值的托拉斯。

    社会形态已经变化到不仅是反对武士道,而且甚至变成敌对性的。

    现在的使命是保护遗产。小的道德体系考虑到自己的继续存在大概也会同大的哲学观结合起来。

    武士道作为一个独立的伦理的教条也许会消失,但其威力大概不会从人间消亡。它的武勇的以及文德的教诲作为体系也许会毁灭,但是它的光辉、它的光荣,将会越过这些废墟而永世长存。

    读后总结

    作者写《武士道》目的是向世界(西方世界)介绍日本的道德观念、宣扬日本道德的价值,该书也在世界的日本研究书目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那么,该书到底讲些什么呢?武士道?

    武士道又是什么?怎么来的?如何发展的?主要有哪些核心精神要义?是怎样影响日本民族特性的?……

    或许,还有更多。

    一本书,应该像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机体,骨骼、血脉、器官、肌肉、乃至外表的纹理。

    读完《武士道》,是不是就对日本的民族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了呢?或许,仍然是盲人摸象,不得要领。

    读吧,读吧,在聆听的时候思考其内心活动,期盼着能理解到日本民族隐藏的一些特性,及其民族的一些文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 《武士道》[日] 新渡户稻造 | 全文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mk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