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称得上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
买东西、添衣物、置物品,离不开形影相随的花花绿绿的票票。买东西不必久等排长队,离不开神奇的红本本。
票票,涵盖了粮票、油票、肉票、蛋票、肥皂票、鞋票、自行车票……市面有什么样的商品,对应着有什么样的票票。
本本,特指军属证、烈属证。谁家亲人光荣参军,谁家亲人为国捐躯,民政部门会开具两证以示体恤关怀。拥有两证的家庭,让人羡慕,门庭增光。每次百货商店、菜市场买东西,一亮红本本,如同手握畅通无阻通行证,轻易买到所需要的商品。
依稀记得七八岁时,站进了龙形的购物队伍。人多物少,许久等待后,不止一次空手而归,不止一次沮丧而回。
一次在菜市场,瞧见邻班一男生,举着红本本挤到售货柜台前,一筐新鲜蔬菜即刻入手。当时直犯嘀咕,那红本本是啥东西,神奇的不用排队。
晚上,讲起白天所见,母亲告诉我"那是军属证。"“爸当兵,咱家的军属证呢?”"你爸不许办。"母亲淡淡回应,便无了下文。
一天,家里门响了,一位满脸堆笑的阿姨向母亲借军属证。我家没办军属证,阿姨听后顿时拉长了脸,嘟囔“有啥了不起,不借就说不借呗”。当时场景好尴尬,军属家居然无军属证,说出来好像天方夜谭。
刚上初中那个晚秋,正赶上大白菜集中上市。那时,家家户户都要买上五六百斤大白菜腌酸菜。那时买白菜,常常在晚上。临时点亮的白炽灯下,排列成几列长队。期间,时有持军属证的挤向排前。不大功夫,装有大白菜的手推车在眼前走过。站在刺骨寒风中,心里充满委屈与埋怨,手掌紧握的纸币,也不知何时滑落……
恰巧,第二天父亲从部队回家休假。高兴的父亲伸过双手要来拉我,我转身躲开,把父亲照了一愣。了解事由后,父亲严肃到:儿子,没有军属证有啥不好,别人能排队买菜,你为啥不能排队。父亲愈发解释,我是愈发脆弱,眼泪止不停掉了下来。父亲归队那天,赌气没有出门送送他。
整理父亲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张部队开具的军属证明信,皱褶泛黄的纸张表明放置了许久。想必,父亲当时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复杂矛盾,又是怎样的五味杂陈。一方面,想弥补当兵不能好好照顾家人的亏欠,才开具了军属证明信。可后来这张军属证明信悄然压入箱底,始终未能兑现成红色的军属证。其本意是让他的孩子,不滋生军人家庭的优越感,靠努力获取应该得到的东西。
没有红本本,后面排队去。父亲过分的执拗,不尽人情的举动,即便置于当时,即便撂在当下,恐怕傻冒得很,另类的寥寥无几。直接的结果,便是本该享受军属待遇的红本本被父亲阻隔在家外。这件事,有段时间让家人难以理解,无从释怀。
如今,物质极大的丰富,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昔日各种票票退出历史的舞台。买东西优先的军属证也早已成为仅供回忆的过往。只是父亲无视虚荣,不愿张扬的言传身教,或多或少影响着我的人生态度。从而心底平实的时候多,安然入睡的时候多,踏实前行的时候多……这或许是人生中一笔无声的收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