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417596/556f08b7a83c7c7e.png)
最近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一篇关于孩子教育的文章,有一些启发,趁着“写作业”的机会,简单梳理一下。
|关于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各有特点,孩子亦是如此,特点并无好坏,加以引导,则各有不同建树。
比如,好动的孩子未必能静得下心来研究文化方面的课程,但他有可能体育好呀,他爱跑爱跳将过也许是名运动健将。因此,好动未必是个“毛病”。发扬对地方了,也可以成材。
|把孩子视为成年人|
从小把孩子当作成年人,孩子小时候其实什么都懂,只是不会表达而已,给予孩子信任,赋予孩子责任感,允许TA象个成年人一样在试错中成长。
|数学和阅读|
所有的技能中,数学和阅读最重要!其余的时间,用于锻炼身体!
数学的掌握,意味着对逻辑能力的掌握,意味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掌握。
而阅读能力,是自觉的一种习惯。
需要明确的是,知识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掌握学习的能力更重要。
那些在学生时代背下的各种数学公式等等,真正在生活中应用起来的其实并不多,但是学会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考方法才是核心的技能。
|拓展孩子的上帝视角|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人们回忆起童年的记忆,那些更容易被记下的,往往是“每一次去到陌生的地方”,记忆的本质在于“记住差异化”。那么带着孩子经常去一些陌生的没去过的地方,对于记忆内容的丰富性是显而易见的。有空,就带孩子去些新地方溜溜吧!
同样的,这一点也适用于成人,多去新鲜感的地方,新奇带来的良好体验也会产生令人美好的感受,从而激发更多更新的灵感和创意。
|目标感|
有目标的孩子甚至对于实现目标期间遇到的困难或难题都不足为怪,更易于轻松面对。而缺乏目标感的孩子,除了疲于应对日常的百无聊赖以外,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无力让TA无力去面对或解决简单而普通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