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薄时代的土壤vs精深之花
今晚和Language Exchange的小伙伴们侃大山,谈到互联网时代的海量选择所带来的浅薄问题,我简单讲了讲我前段时间写的多维化社会一文中的观点,时间关系没聊太多。
其实浅薄问题可总结如下:也就是我们现在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很多信息、资源等变得非常容易获得,导致我们迷失在信息海洋之中,其结果是可选择的事物太多,这个看看,那个弄弄,最后我们逐渐失去了深度,人类社会陷入“浅薄时代”。即浅薄时代的土壤会埋葬精深之花。
在回家的路上,浩然哥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我们现在普遍说的“浅薄”之问题只是个表面化的片面问题。
这方面的很多例子随手拈来:
1 古代的人,吟诗作对,书法等水平都普遍很高,现在人能把字的笔画写对了就不错了。
2 某些手艺、技艺,基本失传了,现代人很难达到前人的水准了。
3 或者如京剧等高雅的艺术,由于能吃苦的人太少了,以后很难再出大师啦。
这种例子很多,但是整体上看,在一部分事物或者领域的深度消失的同时,更多的新生事物和领域在不断产生,古文不行了,但中国人都普遍会英语了,书法不行了,都用电脑打字了。当然,估计没人会一辈子专研如何打字,但想必古代的人不会用电脑这个事实,现在的人普遍在打字方面还是比古代要有深度的。
而且,事物的消失,并不是因为浅薄的时代,而是事物自身的周期,不被这个时代或社会接受,被人们或历史本身所遗弃,或者说得更现实一点,是没有市场,让市场给抛弃了!就拿书法为例,如果现在制定一项政策,书法达到某个规定标准的人,每个月可像政府领取一万元的补贴,估计90%以上的人会达到这个水平!
其实,在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领域中,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应该是更加精深。如从事体育项目的职业运动员,即便面临着网络聊天,看电视,吃美食,逛街等各种诱惑,要想取得优秀的成绩,在其专业领域的时间投入还是不会少的。京剧学的人少了,不等于学钢琴的人少了,学钢琴的人普遍学个皮毛,不等于专业的钢琴家如郎朗这种大师级别的人水平不行了。
那些NBA球员在训练上只会更加科学和精进,这也让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个关于散打的帖子,就是专业的散打队员,在全国范围内找武林高手们挑战,那些按传统方式训练的大侠们,上来没几下就让散打的小伙子们给KO掉了,这不得不说,过去所谓的精深,如果苦练的方法不科学,也只是看上去精深,精深之于时间完全是相对的。
还有一点,我们中国人之所以很迷茫,面对选择表现得患得患失的,表现的不淡定,多半是由于我们文化里固有的追求十全十美的基因作祟!过去一个人能够实现十全武功,样样精通,可以视为完人,圣贤。
但现在我们面临的是百样、千样的选择,你累死了也就是达到个百全十美的境界,而且这只是理想状态,现实中你真傻到去追求百全的时候估计一美都无法实现!
在这方面,老外表现得要比我们好一些,人家从小学乐器或者体育选个一样两样认真学就够了,不像我们什么都想学,最后绝大多数人都是精疲力尽,半途而废,学而未成!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国人什么时候多看看苏东坡的“月有阴晴圆缺”不盲目追求十全十美的时候,在自己专业的某个领域淡定的精耕细作,不为知识爆炸而焦虑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所谓的“浅薄”时代是个多么严重的问题了。
就像马云所说的:不是制造业不行了,是你们家的制造业不行了。浩然哥也要说:不是这个社会失去深度了,是你自己失去深度了。联想到近来很火的匠人精神,其得以实现无非以下两个因素使然:一是自身感兴趣,二是市场上有回馈(名誉上和财富上的)。不感兴趣,没回报,如何坚持,如何精深?匠人精神不是自虐精神!所以把市场机制搞好,让匠人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有回馈,自然就有匠人精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