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汤,过来看一看这些字你认不认识?”婆婆把幼儿园教孩子的认字卡片拿到女儿面前。讲这个话题前呢,想先说点小背景信息。
我们老家后面有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由于现在农村的父母基本上都往城镇里工作,所以陆陆续续的这所乡村学校里的学生也相继越来越少。现在这所学校里只剩下1位老师、一位食堂阿姨、5位上幼儿园的孩子。我的婆婆就是在这所乡村幼儿园上班的食堂阿姨兼保育员。婆婆家呢就在学校的边上,这学校的钥匙也由婆婆保管了。
前段时间周末的时候,我和孩子回老家,午饭过后婆婆就带着女儿去幼儿园教室里玩了。女儿一直以来,最热衷的游戏是过家家,把各种玩具当作锅碗、菜系,自个儿玩得不亦乐乎!
“妈妈,这是我做的红烧番茄,你吃吧!”女儿将一块装在盘子里的红色小方块递到我的面前,让我来评价评价。
我正准备开口,就被婆婆的一声“过来看看这些字你认不认识”给打断了。女儿好似没听见一样,一脸憧憬地看着我:“妈妈,我烧得好吃吗?你快说嘛。”
“嗯,味道不错哦,这次有进步呢,不咸不淡刚刚好,酸酸甜甜很合我口味。”
随后,婆婆举着一张带有鸭子图像的卡片问:“来,这个念什么字?”
女儿将卡片接了过来,正当我以为她会回应时,谁料这小丫头将卡片随手一放,笑眯眯地又去玩烧菜的游戏去了。
“你怎么又去玩烧饭的游戏,你是想以后当厨师啊?”
说完这句话,婆婆又看着我继续说:“幼儿园的小孩都认识这些字了,你也多教教孩子认字吧。”
如果你家婆婆说这句话,你会如何回应呢?你的孩子是几岁开始认字的?是用什么方式学习认字的呢?我啊,当时一脸淡然地回答:不着急。
而我对孩子是否识不识字,为何会表现地如此无所谓?
有一次接女儿幼儿园兴趣班放学,碰到一个她同班同学的爷爷也来接孩子。我和他打过招呼后,接着又听到他说:“这孩子学习受累,家长也跟着受累啊!”我只笑了笑,并没有开口回应。
你有和这位爷爷一样的想法吗,认为学习是一件折磨孩子、折磨家长的事儿?当这位爷爷对我说“孩子学习累,家长跟着累”这句话,我没开口回应的原因,其实是我不知该如何回答。
我问自己:学习,是累人的事吗?
不由地让我想起自己上学那会儿,尤其是人生的第一次中考的那段时间,除了老师每天布置的一大堆家庭作业,还要背各种各样的试卷、文言文等等……
我那时就想:学习可真累啊,真希望我能一夜长成大人,就可以不用看书了。
这样的思绪还停留在不用看书的回忆中,突然,女儿牵着我的手说:“妈妈,大哥哥、大姐姐每天都要写作业。”
我愣了一下,随即回答:“额,上小学后会有一些作业。”不知道当时出于什么想法,我又立马补充道:“作业只是一种让学生了解自己,有没有弄懂问题的检查方式。”
当天晚饭过后,女儿和爸爸去玩亲子游戏,而我独自坐在电脑前,脑子里反反复复一直在想以前自己读书时期的各种作业,每天忙活儿到半夜,解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语文、英语类还好,可一碰到数学、化学、物理这些不懂的问题时,问父母吧他们也不懂,看书吧又找不到答案。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特别的狂躁。
结果,每次都是因为做不出这些答案,最后自己趴在作业本上睡着,第二天早上收拾作业的时候就会发现,本子上留有一哈喇口水印迹。
不可否认,以前的我一直认为学习是特别辛苦烦累的事儿。我不喜欢看书也不喜欢思考,也经常会对朋友说“书是我的催眠神器。”
可一想到将来女儿入学后对作业多、作业难且束手无策的样子,就会让我不寒而立。
思绪再次回到婆婆对我提议多教孩子识字的事儿上,同时也让我想起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类比:
人生,不是一场需要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
育儿,不是为了和谁去争强好胜,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如此一想,我想我也已经找到了心中的满意答案。我想教给女儿的就是: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怎样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呢?
我们经常会说兴趣使人快乐,对吧!那如果咱们试试把“兴趣”改成“学习”,你有什么感觉呢?
学习使人快乐。
也就是说,学习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每个人只有在做快乐的事情时,才会变得心甘情愿,是吗!
如果想让孩子养成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在孩子快乐的时候,让她心甘情愿地学习。而不是拿着各种道具,在孩子不愿意的情况下强迫她去学习。
一旦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痛苦事儿的话,那她对知识的掌握自然是奋力抵抗的。因为,她不快乐。
反观以前的自己,对学习的印象就是痛苦的,所以才会认为书是催眠神器。出社会后呢就再也没有去学习、去看书……
而现在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从初始看到书的痛苦,慢慢演变成现在不管是出远门还是回老家,我都会随身带着一本书。
因为书让我改好了坏脾气,因为书让我有了自信心……学习带给我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但最简单的好处,那就是学习让我有了充实感。这种充实感让我觉得非常快乐!快乐,也让我渐渐养成了喜欢学习的习惯。
从学习中得到快乐,让这种快乐的感觉促使孩子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也正是我想让女儿所拥有的。
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的著名学者吴军在《大学之路》这本书里写道:
每当别人问起我父母培养我和弟弟的经验时,他们的答案是“要教育孩子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等,这并不是什么别人不知道的秘诀。我和弟弟多年后回过头看,才明白秘诀其实在父母自己身上。
父母晚上从不参与应酬,甚至不看什么电视剧,总是非常有规律地学习。父母们并不知道,他们在对我们兄弟的教育上的最成功之处,是以他们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让我们渐渐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
看到这段话我就在想,如果吴军老师的父母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那他们怎么会不应酬、不看电视,而是选择非常有规律地学习呢?
同时,这也让我明白了自己这一年多的行为,原来也对女儿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比如以下三件事:
1、走在街上看到大大小小的字,是女儿主动要求我教她认的;
2、晚上睡觉前,我拿着古诗词和故事书,女儿主动开口说“先念诗,再讲故事”或者“先讲故事,再念诗”;
3、我拿着手机在APP学习英语,女儿主动要求坐在我怀里并参与进来。
这一切都是女儿自己主动开口的,而我只是不着痕迹地在她面前保持这份享受学习的快乐而已。
思考: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管是识字、念诗、看故事,首先都需要在孩子拥有快乐的情绪下进行。只要孩子出现了抵抗行为,最好的选择应该告诉自己“Stop”,然后去选一件孩子喜欢的事去做。
感悟:
孩子的事巨无大小,做每一件事的过程都需要循序渐进,而不是立竿见影!
吸墨妈妈
我是一个真实的妈妈,没有高学历、高文凭,但有一份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好学之心。
育有一女,幼龄5岁。文章里分享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思考所悟。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记得点赞、收藏和分享,也欢迎各位朋友来与我互动,谢谢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