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看了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有一期谈论的是不想上班怎么破。虽然我也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有点星期一恐惧症。但看了这集节目才知道原来有很多人是彻彻底底地与社会隔绝。日本的一部电影里讲述的一位男生,毕业后工作受挫,结果一蹶不振,永远宅在家里,十几年不出房门,连太阳都不晒。现在啃老族越来越多,物价上涨,工资完全不够用,工作压力大,让很多内心脆弱的人稍微遇到点挫折就无法承受,从而完全放弃自己,在家啃老。
今天看到《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这本书,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作者高杉尚孝。本书从理论到实际案例分析,对“必须型”思维方式展开论述。由它引申出的三种错误思维方式,以及各自的特点,坏处;改变错误思维方式的方法。作者告诉我们情绪分为好的情绪和坏的情绪,是可以选择的。
作者在文中详细论述了这一过程。请看下图,思维方式的过程,几乎是瞬间完成的,所以几乎觉察不到。但它确实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一句话,对不同的人说,他们的反应其实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人思维方式不同,选择的应对情绪也不同。这是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变的。
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 书评常见的错误思维方式是:“必须”型思维方式。
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 书评如何破解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呢?作者提出了以下方法。
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 书评对于上文提到的很多宅家里啃老的年轻人,很多案例分析是因为工作中受到一些挫折,经受不了打击,就选择逃避回到家里,靠父母养着。这样看来这些人应该有存在着错误思维方式。将工作中的一次打击,或者是多次打击内化为本人的特质,从而否定自己整个人。这就是书中提到的第一个必须型思维方式——“绝望悲观”思维方式。绝对不能失败,绝对不能在工作中受到别人批评等等。首先我们要肯定自己这种追求成功的价值观,但是同时也要接受追求成功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意识到可能会失败。面对失败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而不是否定整个人。这样做是很难的,尤其是处于逆境时,人很难客观地评价自己。作者告诉我们这种思维方式是可以练习的。在转变思想的前期肯定会遇到困难,但当这种思维模式已经内化为你的一部分时,就会形成条件反射。
当你的注意力从事件所带给你的情绪低落中转移到事件本身的问题时,自然就会积极地去想办法结解决问题,而不是沉溺于自己低落的情绪中借酒浇愁。
在豆瓣看到本书的评分只有6.8分,还是有点诧异的。这本书简短易懂,作者从理论到实例,采用人物对话的方式写作,很容易理解和操作。需要的是每个人在学习了之后,能够在平时真正的刻意练习,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